《基督徒的分類》(一)

一位基督徒如何閱讀聖經,除了教會的影響力之外, 其實和這位基督徒屬於那一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往很多年青人來向筆者請教宗教的問題, 因為在中學和大學裡有人向他們傳「道」, 想他們加入教會。 筆者認為如果教會肯教年青人如何應用批判思維, 在心路歷程之上,是極為難得的機會, 一定要把握,應該主動申請入會。 如果沒有如此理想的話,就要慎重其事。 筆者對絕大部份宗教都認識膚淺, 唯有對基督教認識較深,所以年青人並非問道於盲。 讀者也許會問,為甚麼需要將基督徒的分類? 對筆者來說,道理很簡單:環境所迫! 由於生長在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 筆者從出生到現在,都必須和很多很多的基督徒相處, 而且親人和摯友之中頗多牧師和基督徒, 所以有很多心得和經驗可以和讀者們分享。 那麼讀者又為何需要將基督徒的分類呢? 原因亦很簡單: 因為有不少熱心的基督徒喜歡傳「道」, 部份不但喜歡傳「道」,更喜歡踢閣下入會。 所以當年青人碰上一位初相識的基督徒, 或者需要和一位初相識的基督徒相處, 如果他懂得如何將基督徒分類, 在學校裡遇上基督徒時就不會糊裡糊塗, 以為對方懂得比閣下多,以為對方已經得「道」! 而且不同類的基督徒的確需要不同的相處方式。 筆者相信年青人甚有機會遇上傳「道」人, 筆者的心得和經驗,年青人可作參考。 希臘哲學家 Cicero 將人分成四類: Wise  men  are  instructed  by  reason; men  of  less  understanding,  by  experience; the  most  ignorant,  by  necessity; the  beasts,  by  nature. ( Marcus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閱讀聖經的一些思考》(下)

2.  讀入派 讀入派相信聖經是神「有智慧地默示」的, 所以讀聖經就要假設一位有智慧的神在和我們溝通。 聖經無可避免地需要通過人去解釋, 如果我們向神祈求智慧,通過批判思維, 就可以用智慧去讀聖經。 換言之,讀入派祈禱時,往往是祈求增添智慧, 不會祈求任何具體的事物、方法和結果, 因為讀入派明白以人的智慧,不可能知道甚麼對自己最好, 而且不追求「愛和智慧」的人,難以接近耶穌基督, 因為不懂得如何找到道路、真理、屬靈的生命。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     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     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雅各書 1:5-8》 I  do  not  feel  obliged  to  believe  that  the  same  God who  has  endowed  us  with  sense,  reason,  and  intellect has  intended  us  to  forgo  their  use. ( Galileo Galilei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閱讀聖經的一些思考》(上)

[宗教典籍] 筆者很少看佛教和道教的典籍, 因為根器淺薄,典籍中很多名詞的真正意思都不明白。 想當年佛教裡的鳩摩羅什大師, 的確是一位有智慧、有遠見的翻譯天才。 實在不明白為何佛教和道教對它們的典籍, 不考慮再來一次現代化的翻譯? 筆者最常看的宗教典籍就只有聖經, 但從來都未試過將聖經由頭到尾看一遍, 因為筆者的「看」和一般人的「看」未必相同。 筆者相信即使聖經是神所默示的,也是人所紀錄的, 所以容許其中有人的因素在內, 筆者相信即使聖經是神所默示的, 也是必須通過人去解釋的。 所以筆者讀聖經一定是用積極思考的閱讀方法, 絕對不會快速讀過或者故意略去某些部份。 對筆者來說,讀聖經實在太花時間了, 所以不可能像其他教徒那般虔誠, 從頭到尾看過聖經六、七遍。 [解讀聖經] 單從如何解讀聖經這個角度來看, 單從關於聖經的「解釋權」來看, 基督教必然會分裂為三大門派: 1.  讀出派 讀出派堅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 並假設了「雖然人的智慧是神所賦與的, 但人的智慧微不足道,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釋聖經」, 所以沒有人有權去解釋聖經。 換言之,聖經不能、亦不必通過人去解釋! 「我們相信聖經是完全而又是自我釋義的, 意思是說:神已經把真理啟示在聖經上, 而且也不容我們自由地按我們需要或時代變遷而去曲解聖經, 這真理是客觀的、是啟示的、是絕對的。」 正如江大惠牧師指出,讀出派以追求文本的原意為主, 讀者要跟據嚴格的釋經法解讀文本的原意, 絕對不容許混入個人的背景、經驗、偏好。 參考:江大惠《四十年的伴侶》 所以筆者數十年來看見的現象就是: 教會裡有不少抗拒理性思維的人, 他們認為用批判思維去研究聖經,就是侮辱真理, 而批判聖經的外人,就是教會的敵人, 因為聖經只能夠讓「自己人」來研究。 由於敵人在外面,敵我分明,所以 We  are  so  glad  to  free  ourselves  from negative  people  and  […] Continue reading →

江大惠《四十年的伴侶》

我十歲的時候,與母親在香港相依為命。 經母親朋友的介紹,到梭亞道一所住宅租了一間房來住。 屋主就是粵語片明星江端儀,藝名梅琦。 她當時已經退出影壇,全時間奉獻做自由傳道。 她經常穿素色長衫,臉上沒有半點化裝, 但仍散發出無比的魅力。 她對信仰極之認真,鼓勵她的兒女和我研讀聖經。 從她日常生活和逢星期四晚家庭崇拜聚會中的講道, 可見她對聖經極之熟悉。 一次有兩位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會的兩位傳教士上門, 他們三人圍繞聖經唇槍舌劍,各引經文來支持己見。 我十分欽佩他們對聖經的熟悉,立志要倣傚她,勤讀聖經。 這一年我囫圇吞棗的將新舊約全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將聖經的卷名次序背熟,還背了不少詩篇和經文。 轉眼四十年,聖經一直與我結下不解之緣。 [答案與問題] 少年時聖經是我的百科全書, 人生中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它間中還扮演《通勝》的角色, 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還者不見了東西,可以隨意翻開, 用手指指向一處,然後看看那節經文說甚麼? 給了我甚麼指示? 這段日子這本聖經對我來說具備魔力,可以僻邪。 看見它在身邊,心中就有平安。它永遠放在一疊書的面上, 我從來不會容許別的書籍將聖經壓在下面。 進入青春期, 聖經由一本提供答案的書變成一本充滿問題的書。 世界真的是六天造成的嗎?該隱的妻子是他的姊妹嗎? 男人的肋骨是不是比女性少了一條? 生命中煩惱多的是,穿甚麼是關鍵的爭扎, 怎麼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不要為穿甚麼而愁煩。 六十年代, 香港坊間除了趙世光牧師所著的《聖經寶藏》外, 釋經書並不多見,我除了經文本身, 亦無從參考聖經學者的見解。 這個時期,我最感激聖經的地方是聖經沒有禁止跳舞。 十五歲,第一次去跳舞派對,是同學妹妹的生日舞會。 人生第一次可以握著少女的手,挽著她們的腰翩翩起舞, 心中的興奮難以形容。自此,我熱衷於參加舞會, 直至一位同學語帶譏諷的說: 「基督徒也來跳舞派對的嗎?」我無言以對, 為了失見証而感到羞愧,因為相信基督徒不應跳舞。 幸而在聖經中找到支持跳舞的經節,令我如釋重負。 升讀大學,信仰課題懸而未解,但無意往聖經找答案。 聖經的內容教導顯得老土,它的故事不夠動人刺激, 它的世界與我每天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修讀哲學, 令我視野與眼界大開。 可惜四年的光陰教導了我思想的方法, 卻沒有處理我內心的疑難。 [讀出與讀入] 研究院選讀神學,並非為了晉身牧職或者服事教會。 自問十八歲中學未畢業、未讀神學已在主日崇拜講壇事奉, 未感到需要為事奉而接受訓練。 讀神學最大的目標是為了自己, 為自己信仰上的疑難尋出路。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八)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耶利米書 17:9》 如果只係少許詭詐,點算係詭詐呢?唔係咁小器嗎? The  sign  of  a  beautiful  person  is  that they  always  see  beauty  in  others. ( Omar Suleiman ) 一般愚昧人的虛偽,很易就被人看穿, 因為他們說自己是虔誠教徒時,會翻白眼,掌心滴汗, 只有聰明人的高級虛偽才令人歎為觀止, 情不自禁地讚他一句  great  job,  well  done,  man! 因為他們有能力只打開一半心房, 慌忙不迭地將照亮了的半間房公開給外人欣賞, 另半間房則用黑幔圍起來,依然漆黑一片, 我們必須承認,虛偽的人之中有不少聰明絕頂的人, 在日益進步的虛偽之中,他們成為了專家, 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在騙到人相信他們的那一刻, 他們簡直開心過最初信神拜佛! 虛偽的樹,何嘗不能結出好果子? [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根據聖經, 魔鬼最大的能力就是用名、利、權去引誘人做壞事。 所以一旦修行的地方出現了一些對名、利或權慾望甚強的人, 就要小心主持人是否一位騎牆派, 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有些同樣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的羊, 在個人私下的行為上,會盡力掩蔽,以免露出馬腳, 但在社交網絡上, 就會和一眾弟兄姊妹們爭著扮演虔誠基督徒的角色, 社交網絡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掩飾和廣告場所! 在社交網絡上,我們能夠分辨得出 到底是聖靈的力量大還是魔鬼的力量大嗎? It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七)

[百花齊放、多采多姿] 修行的地方,本應只和心靈有關, 但事實上一去到人的手裡, 修行的地方就物盡其用,往往變得多采多姿! 由於修行的地方也是一個交際場所, 按時前往修行地方聚會的人,不一定單純是為了修行, 可以各懷善胎! 政治和宗教有不少地方很相似,例如: 1.  愛國不等於愛黨,愛神亦不等於愛教會。 所以有些信徒可以沒有教會內的弟兄姊妹, 但心裡不能夠沒有神。 2.  不少愛黨的人其實未必愛國。 同樣,不少愛教會的人其實未必愛神, 就好像愛面子的人其實未必愛真理一樣! 3.  不少黨員可以口裡有國,心裡沒有國, 只想一家人全部移民外國。 有些信徒可以口裡有神,心裡沒有神, 但不能沒有教會內的弟兄姊妹! 所以不少政客競選時喜歡故意說出自己是教徒, 由於祈禱之後得到神的同意才去參選, 所以神會站在自己那一邊保護和帶領, 而且又有牧師或者神父鼎力支持, 意圖「號召/欺騙」同道中人埋堆,同心同德, 沾沾自喜地以為是風騷露神, 點知一旦去到教堂的地底或者檯底, 就自動自覺地走入了露鬼範圍, 並且 Tiu 聲四起,完全忘記了 MTR 的兩個警告。 所以一旦修行的地方兼容並蓄, 教徒的心亦兼容並蓄。 尤其是在香港這種寸金尺土的環境, 修行地方的用途往往會變得多元化, 所以修行地方有時也是 ☆  教徒互相監視的地方。 ☆  主持人的住宅。 ☆  旅遊勝地。 ☆  訓練義工的地方。 ☆  年青人找適合對象的地方。 不少年青人認為在教會內找對象, 可以增加對象的「純樸或然率」或者「易控制或然率」, 甚至可以靠弟兄姊妹幫助監管,降低離婚的機會。 真修行者固然可以大隱隱於市,不需要前往終南山, 因為活死人墓就在他們的心中; 偽修行者亦可以向人自誇自己也是大隱隱於市,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六)

[信眾] 理論上及根據筆者的觀察, 「心靈修行所」裡的信眾大致上可以分成九大類, 但當然可以一個人屬於其中的幾類: 1.  曾經和靈界接觸過的人。 2.  感覺有靈界帶領的人。 3.  感覺受到靈界祝福的人。 4.  有信仰的人。 5.  只是有信念,沒有信仰的人。 6.  被洗腦及迷信的人。 7.  由於各種原因而騎虎難下的人。 8.  意圖利用宗教的商人和政客。 9.  心靈修行所裡養活的人。 如果這個分類並不偏離事實太遠的話, 我們可以這樣說: 「信念」和「迷信」都是社會需要的, 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 視乎參與修行者的性格和思考能力來自我抉擇。 我們知道「迷信」的人絕對不會懷疑他們的信, 因為一般「迷信」的都是智力低下的人。 但那些聚合「迷信」的人的地方, 絕對不應該叫做「修行的地方」, 更加不應該叫做「心靈修行所」。 [信念] 一般來說,「信念」belief 可以分成五大類: 一類叫做「暫信」tentative, 一類叫做「輕信」credulity, 一類叫做「友信」,因為和朋友埋堆而相信, 一類叫做「狂熱」fanaticism,  zealotry, 一類叫做「左右逢源」taking  advantage  from  both  sides, 擁抱兩個或以上的可能互相衝突的信念。 擁抱「信仰」的人喜歡深思,重視批判, 而擁抱「信念」的人喜歡的是一個簡單, 不必辛苦地去思考的宗教。 其中「左右逢源」的人尤其喜歡佔信念上的便宜, 例如基督教聖經裡所說的那些 「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的人; 又例如「今天姑且齋戒沐浴,求神唸佛」, 兩日後大魚大肉,補償早幾日的齋戒沐浴的損失。 事實上有多少不同的人,就有多少不同的心態,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五)

[轉會的機制] 由於修行者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機緣, 前生和今生不同的努力程度, 所以心靈的修行一向有層次高低之分。 只有層次相同的修行者,才容易心心相印,同聲同氣。 如果一間「心靈修行所」內欠缺有智慧的「大腦」, 除了應該有機制,讓壓力大到難以承受的心靈導師轉會, 以免出現心靈導師心力交瘁,患上抑鬱症及自殺之外, 亦應該有轉會的機制讓信眾去選擇。 轉會機制,是尊重修行者對自己的生命規劃, 既是對修行者的尊重,也是對個別差異的尊重! 站住信眾的角度來看, 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修行地方十分重要, 因為主持人的性格、智慧和屬靈的層次, 一定會影響修行地方的大氣候。 如果主持人的修行未夠火候, 「心靈修行所」往往會存在不必要的階級, 會顯露出勢利,會有歧視,會有高層次的虛偽, 往往口裡說愛,心裡卻有隱藏著的仇恨, 會鼓勵敵我分明,至少亦涇渭分明, 拒絕和異教徒來往。 筆者認為「心靈修行所」不妨學習「米芝蓮」的方法, 出版和「美食及旅遊指南」相類似的「道之蓮修行所指南」, 給予一眾「心靈修行所」評級:一星、二星、三星。 如此就可以造福打算轉會的信眾! 其次, 一位心靈導師只能夠照顧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信眾, 如果一間「心靈修行所」裡沒有「大腦」的建設, 又出現超過心靈導師能力範圍的信眾時, 就應該向信眾推介其他「心靈修行所」, 鼓勵信眾轉會,以免損害信眾的修行, 尤其是一些朝氣蓬勃、心靈早慧的年青人, 我們絕對不應該阻礙他們在心靈上「發達」。 世界上既有讓幼稚園學生修行的地方, 有讓小學生修行的地方,也有讓中學生修行的地方; 有破壞修行的地方,也有鼓勵修行的地方。 在不同階段修行的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導師, 就好像我們讀小學、中學和大學一樣, 需要不同的老師一樣。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人夾人的問題, 不同脾氣的信眾,會需要不同的導師。 當然,轉會的機制不可能出現在第二類「修行地方」, 尤其是那些做大生意的修行地方, 因為轉會是失去客人的愚蠢商業行為。 爭客還來不及,怎可能會讓信眾轉會? 我們雖然對神有信心,但亦相信忠忠直直,終需乞食! 所以第二類「修行地方」常常會出現一些 「表面謙遜,內心自大、具備一腳踢能力」的心靈導師。 這一些心靈導師一旦有埋怨,必然是自取其辱, 與靈界無尤! 說一個笑話: 英語有 acronym,中文也有濃縮顯示詞, 例如香港的食物環境衛生署,會簡稱為「食環署」, 所以一位「集中意志帶髮修行的人」,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四)

[理想的聚眾修行地方] 幸好世界上所有大宗教, 例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根源上都重視對智慧的追求, 所以不少「修行的地方」除了屬於第三類修行地方之外, 亦不會反對第四類修行地方的出現。 如果我們認為人數眾多的「修行地方」 就好像一個大家庭的話, 這個大家庭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制度, 不單只需要將信眾分流, 讓不同程度、不同領悟能力的信眾, 從互相切磋、互相幫助之中受益, 更加需要有一個追求智慧的「大腦」, 因為我們明白鄙視智慧會令大家庭衰落,甚至滅亡。 這個「大腦」當然不可以只倚靠一兩個人。 第四類的修行地方,就是筆者心目中理想的修行地方。 這個地方的「大腦」,著眼於人類的「集體智慧」, 明白「對真理謙卑」,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明白「回歸心靈和自我批判」的價值, 明白修行者必須放下面子和輩份,先重道,後尊師, 於是聚合一群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 努力建設一個心靈上公開及公正的「批判平台」, 召喚所有有能力思考的人,讓他們擦出火花, 如此就可以集結人類心靈的智慧,迫近真理。 依賴這個讓所有有腦的人都能夠參與的「批判平台」, 陪伴而來的收穫是: 能夠不斷培育有能力及有為的年青人接棒,薪火相傳。 理想的修行地方所追求的,當然是「信仰」faith, 而「信仰」一定是懷疑和深思之後的產品! 所以凡是抗拒理性思維的,絕對不可能是信仰, 只能夠是「信念」belief  或者「迷信」superstition。 「信仰」令我們明白: 敵人從來都不是在外,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No  man  was  ever  so  much  deceived  by  another as  by  himself. ( Lord Greville ) 心靈上的「批判平台」可以讓一眾真和誠的人, 在互相批判之中,幫助參與者一同成長! When  there  is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三)

[第二類修行地方] 理論上教會的興旺,應該完全和做生意無關。 十五世紀以前,宗教曾經是西方文明中最強大的力量, 甚至騎劫了科學和哲學; 其後科學和哲學幾經掙扎之下才得到了它們應有的地位。 到了現代,市場經濟和它衍生出來的道德, 已經把持了大局, 不少教會亦融合了市場經濟,當作一盤生意來做, 在資本主義的遊戲中分一杯羹。 第二類「修行地方」有一些是做大生意的, 早已成為富貴的修行公司,甚至成為大機構。 只要顧客衣著光鮮,品味高雅, 思想庸俗不重要,人格低下亦不重要,最緊要肯捐獻。 至於那些衣著乾淨整齊,但衣衫顯得襤褸, 捐獻很少的人,即使人格高尚亦不受歡迎。 [如果閣下的身上只有寡婦的兩枚銅錢, 相信只有耶穌基督在講道時才歡迎閣下去聽。 但耶穌在教堂中出現的機率, 應該低於衪在精神病院出現的機率!] 如果說話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令主持人顯現邏輯矛盾,尷尬萬分, 阻礙做生意的人,當然立即用掃把掃出「修行清淨地」! 一旦這類「修行地方」得到靈界的帶領,香火鼎盛, 富貴的信眾成為了米飯班主,自然可以飲酒作樂。 不過一旦善良靈界離開,邪惡靈界進駐, 這類「修行地方」就要看米飯班主的面色。 He  enjoys  lying  even  while clutching  a  Bible  in  his  hand  and standing  under  a  picture  of  Billy  Graham. ( Jason Ling ) 另一些動機向善的,只做和社會福利有關的小生意, 就好像社會工作者或心理輔導員一樣, 做安撫信眾心靈和人生困擾的功夫。 即使是小生意,至少亦要維持收支平衡, 而且難免會遇上激烈的競爭。 照筆者淺薄的直覺,未來十多年,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