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三)

[知識和創意的世界] 時間在空間之中消逝, 但人類亦可以在時間之中創造空間。 生活在「知識和創意世界」的人,擁抱理想, 懂得善用他們的時間來創造他們的空間: The  desire  to  fly  is  an  idea  handed  down to  us  by  our  ancestors  who…looked  enviously on  the  birds  soaring  freely  through  space… on  the  infinite  highway  of  the  air. ( Wilbur Wright ) 他們懂得要求「進步的空間」: There  is  always  space  for  improvement, no  matter  how  long  you’ve  been  in  the  business. […] Continue reading →

《時間》(二)

[感覺上的時間] 由於人類除了身體之外,亦有 ego 和 soul, 所以除了「生物學上的時間」之外, 哲學亦思考到「感覺上的時間」。 哲學上關於「感覺上的時間」是這樣想的: 開心的時候,覺得時光總是異常的短暫; 工作上死線來臨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痛苦及不開心的時候, 例如失戀的時候,或者遇上挫折的時候, 覺得每一分一秒的時光,總是流逝得如斯緩慢, 產生俗語所說「度日如年」的感覺。 愛因斯坦甚至用這個概念來解釋「相對論」。 When  you  sit  with  a  nice  girl  for  two  hours, it  seems  like  two  minutes. When  you  sit  on  a  hot  stove  for  two  minutes, it  seems  like  two  hours;  that’s  relativity. ( Albert Einstein ) 由於我們是生活在感覺上的時間之中,所以有人說: 想知道一年時間的價值, 學生們也許會想到留級所帶來的一切後果和感受, 中年人也許會比較去年的成功和今年的失敗, 壯年人也許會想到去年還在生的老友。 […] Continue reading →

《時間》(一)

[時間和空間] Nothing  exists  except  atoms  and  empty  space; everything  else  is  opinion. ( Democritus ) 很多人都說他們重視實際,討厭抽象的概念, 希望說服我們這個世界有的是不講究理論的人。 這種人真的存在嗎? 在人類諸多抽象的概念之中, 人類最能夠接受和相信,毫無懷疑的, 就是物理學裡的「時間」和「空間」! 這兩個抽象的概念不但常見,而且常用, 我們每天都在應用,我們相信它們的存在。 事實上, 我們可以看到日出日落,可以看到潮汐漲退, 但我們就是看不到「時間」; 憑藉歷史的紀錄,地質的測試及考古學的知識, 我們可以想像時代之遙遠、歷史時間漫長, 但我們就是看不到「時間」。 我們可以感受到距離、大小、形狀和遠近, 甚至借助天文望遠鏡,感受宇宙之大, 借助電子顯微鏡,感受生物世界之小, 但我們就是看不到「空間」。 這個看不到的「空間」屬於三維世界; 這個看不到的「時間」是四維世界的第四維。 「時間」和「空間」看不見、摸不著、身體感覺不到。 我們只能夠紀錄事件,我們只能夠拍下照片, 但我們不能夠儲存時間和空間, 因為它們只不過是抽象的概念。 我們只靠日復一日、日積月累的感覺, 觸摸自己的身體,在鏡子裡看著青春和年華的消逝, 來說服自己「世界上的確有時間和空間的存在」。 As  photographs  give  people  an  imaginary possession  of  a  past  that  is  unreal, […] Continue reading →

《愚蠢人的價值》

[愚蠢人分為三品] 參考: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一)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二)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三)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四)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五)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六)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七)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八) 盛品愚講究實際, 思考全部集中在搵錢和爭權奪利之上, 中品愚跟隨社會道德,但又未有足夠的智力去思考, 生命就是如此幽默! 中品愚是庸才中之能士, 喜歡自我感覺聰明,喜歡誇張自己的理性, 凡是自己不太懂的都插嘴扮演半個專家, 沾沾自喜地以做「愚論領袖」為榮。 中品愚難以容忍任何人的批判, 認為凡批判他們的都不是朋友。 中品愚在思考上只懂得用「二分法」, 又喜歡「以偏概全」及「扮中立」。 所謂「二分法」就是: 所有事情都只分兩大類──黑白、敵我、是非、對錯。 所謂「以偏概全」就是: 見到「七俠五義」暗角打人,就認為所有警察都是公安; 見到幾位有良知的警察,就認為全部警察都是好人, 認為警察裡面根本就沒有公安。 至於「扮中立」,就是一開始發言, 就先聲明自己中立和客觀,不偏不倚, 然後由於思考力不足, 隨即發表半真半假、立場鮮明、並不中立的言論。 Mediocre  people  either  belittle  integrity or  subdue  wisdom  in  the  name  of  kindness. They  enjoy  prima  facie  reasoning, have  a  little  knowledge,  a  […] Continue reading →

《備受誤會的蘇格拉底》

I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I  can  only  make  them  think. ( Socrates ) 蘇格拉底的智慧,在於以詰問與難題, 使自己和別人都感覺到自己的無知。 I  am  the  wisest  man  alive, for  I  know  one  thing,  and that  is  that  I  know  nothing. ( Socrates ) 不少人認為筆者批判著名人物的名句,等同「在雞蛋裡挑骨頭」, 令不少演講者的講稿變成笑柄,令他們面子不好過。 這些人之中,有不少自稱尊敬、甚至喜愛蘇格拉底, 但從他們的言論、思想及行為來判斷, 他們其實是極度藐視,甚至憎惡蘇格拉底的。 蘇格拉底  Socrates  的大名,他們都聽過, 但他們只不過是知道蘇格拉底的名字,以免被人笑他們無知, 至於蘇格拉底的思考方式 The  Socratic  method  of  thinking 和蘇格拉底所說的「接生婦」midwife 角色, 他們完全不知道是甚麼。 […] Continue reading →

《2014香港學生運動》(四)

[備戰 2015 DSE 通識科] (四) 詞彙和概念曖昧,是社會衰落的象徵。 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個「警察國家」police  state, 或者隸屬一個「警察國家」,那麼警察只有一類, 因為統治者必然將警察和人民放在對立的位置之上。 在由「非警察國家」過度至「警察國家」的期間, 「警察」這個詞彙所表達的概念就會開始變得曖昧, 語言偽術家就會在過度期間表現出精湛的技術。 2014年9月開始的學生運動期間,語言偽術蓬勃發展, 是學生們學習批判思維最佳的時候。 [警察] 語言偽術家告訴我們: 「警察都是人,都有阿媽生,都要食飯; 示威者不是人,示威者阿媽都不是人, 唔需要食飯,可以迫他們當街大小便」。 語言偽術家告訴我們: 部份警察使用暴力,只不過是執勤罷了,並非奉命行事; 另一部份警察使用暴力,是因為好辛苦,好大想升職的壓力。 一般未接受過批判思維訓練的香港人, 傾向於將一個團體裡的人視為同一類。 思考力更低或者別有意圖的人, 更加會將由於不同原因而聚集的人,視為同一類。 這種糊塗或者故意糊塗的思考,無助於社會的和諧。 如果一個地方不是一個「警察國家」police  state 的話, 警察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1.  有良知的警察 他們當然是人,而且是做得最辛苦的警察, 因為精神上和肉體上都有壓力,內外都受到煎熬, 所以如果有人說要「向香港警察致敬」,理所當然。 只要他們口裡所指的警察是這一類。 然而這類有良知,有除暴安良使命感的警察, 最容易承受因良知而產生的心理折磨。 據悉警方八名心理學家,每天工作十二小時, 奔走於不同前線, 相信如果不是為有良知的警察提供心理輔導, 就是意圖替有良知的警察洗腦, 希望能夠幫他們抹去良知。 http://www.post852.com/%e6%9c%ac%e5%9c%b0%e4%bd%9c%e5%ae%b6%e7%9b%ae%e7%9d%b9%e8%ad%a6%e5%af%9f%e6%94%be%e7%94%9f%e6%9a%b4%e5%be%92%e3%80%80%e6%ad%a3%e7%9b%b4%e8%ad%a6%e5%93%a1%e6%89%bf%e8%aa%8d%e4%ba%8b%e6%85%8b%e4%b8%8d/ 前警務處長李明逵, 當然一廂情願地希望所有警察都是有良知的警察。 李明逵:如何成為好警察 2.  機械人 機械人是「奉命行事」的警察,可以視為生物機械。 他們曾經是人,但選擇了做機械, 皆因思考力不足,兼學歷不高,所以選擇放棄思考, 以忠心耿耿及團隊精神為最高原則, […] Continue reading →

《2014香港學生運動》(三)

[備戰 2015 DSE 通識科] (三) 2014年9月開始的學生運動是香港的社會大事, 其中牽涉到一個小課題,就是警察的形象。 這個小課題又牽涉到一個大課題, 就是個人和團體的關係和界限。 [如何保護警察的形象] 俗語說:「樹大有枯枝。」 每個團體都難以避免有害群之馬, 所以聖經一早就說: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換言之,「除去害群之馬」 是一個團體保護自己形象的不二法門。 試將這個概念應用到警隊之上: 如果警隊中有百分之十的公安, 有百分之十有良知的警察, 其餘百分之八十是不敢思考、跟隨大隊的機械人 [ 或者好像 robocop 的生物機器 ], 而警方又不打算將公安從警隊中趕出去的話, 就已經是一個警隊形象隨時會改變的訊號。 因為公安和警察對「服務市民」和「維持治安」的定義, 會有不同的詮釋, 而且公安和機械人絕對不會向正義力量低頭。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馬太福音 7:18》 以前我們只知道不敢輕視一大群愚蠢人: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stupid  people  in  large  groups. ( George Carlin ) 現在我們更加知道不能夠輕視一大群機械人: Never  underestimate  […] Continue reading →

《2014香港學生運動》(二)

[備戰 2015 DSE 通識科] (二) 2014年9月開始的學生運動是香港的社會大事, 所以極有可能成為 DSE 通識科的試題。 這次學生運動,牽涉到兩個香港人從未深思的概念, 就是「破壞社會秩序」及「阻礙交通」。 從以往通識科設題的思考水平來判斷, 通識科中的「今日香港」課題內, 極有可能會要求學生用這兩個概念來作為「反方」的論據, 所以筆者以曲線形式寫了「不可靠的傳言兩則」, 解釋一下如何從「正方」看這兩個概念: 《不可靠的傳言一則》 上頭開會時說: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七條, 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 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 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 但市民沒有夠大的集結地方, 因為所有夠大的集結地方都已經屬於政府。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 我們的領導人已經沒收了屬於公民自己的公民廣場, 而且「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 是「要申請的自由」, 換言之「要申請的自由」當然不是自由, 所以市民的集結是非法的, 這一點對我們絕對有利,因為法律站在我們這一邊! 大家必須明白,民主的基礎是言論自由, 如果這個「雨傘抗爭運動」忘記要求政府 在全港開放多個市民可以聚集和公開演說的地方, 讓公民廣場遍地開花, 忘記要求政府發牌給香港電視, 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一旦政府和「雨傘抗爭運動」的學生「對話」, 愚蠢的學生會以為這是一場辯論, 完全忽略了無論多高質素的辯論, 對政府還是對愚夫愚婦,都無用武之地。 我們一早明白這是一場談判,根本就不是辯論。 高質素的辯論,低質素的談判,完全不切實際! 想不到眼前最實際的東西他們竟然不懂得要先爭取, 對我們實在有利。 很多事,他們只有一次機會,但願他們愚蠢。 各位,雨傘是大殺傷力武器, 因為可以阻擋胡椒噴霧, 所以一定要出手搶走市民的雨傘, 這是堅持用胡椒噴霧襲擊市民的必要行動。 保鮮紙,也可能是大殺傷力武器, 因為正常的市民是不應該用保鮮紙包面的, 他們肯定是暴徒,胡椒噴霧也許未能發揮威力, 所以一定要拉低暴徒的口罩眼罩,向他們面上狂噴! 好似用殺蟲水對住蟑螂一樣,狂噴! […] Continue reading →

《2014香港學生運動》(一)

[備戰 2015 DSE 通識科] (一) 2014年9月開始的學生運動是香港的社會大事, 所以極有可能成為2015年 DSE 通識科的試題。 其他的重要資料,學校裡的老師自然會替同學們充分準備, 筆者這裡介紹的,是另一種看法,可作參考之用。 [純樸的羔羊和鴿子] 筆者有一位學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在筆者的基督徒分類中,他屬於純樸的羔羊和鴿子。 一個人如果不重視鍛煉思考的工具, 就只能夠認識和判斷自己能力之內能夠掌握的事物, 不懂得的東西就多多參考別人的意見, 不清楚自己的無知,就避免置喙發聲, 尤其是代「朋友」發聲。 中國人一向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明白日積月累而產生的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 它們力量和作用絕對不可忽視。 Every  man  becomes,  to  a  certain  degree, what  the  people  he  generally  converses  with  are. ( Lord Chesterfield, Letters, 1750 )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言 13:20》 The  object  of  life  is  not  to  be on  […] Continue reading →

《「批判平台」概念的緣起》

[害怕批判,人之常情] 筆者有很多朋友都十分謙虛, 他們喜歡向筆者宣傳他們的理念, 企圖增加他們的影響力,多於理解筆者的思考, 重視單向的宣揚多於雙向、平等地位的交流, 此乃人之常情,筆者十分明白。 但每當筆者測試他們的思考能力時, 往往發現他們並不太喜歡真理, 以為筆者是在雞蛋裡挑骨頭, 於是他們的脾氣就不自覺地顯現出來了。 這點筆者也十分明白, 因為他們即使屬於教授級的專家, 但大多數未接受過硬科學或批判思維的薰陶, 在思考之上難免自以為嚴謹,實則疏漏頗多, 在問問題時半途而廢而不自覺, 在科學家和哲學家的眼中,根本屬於敷衍了事。 敷衍了事,如果不影響到社會,當然沒有甚麼大不了, 然而一旦涉及重大的課題,怎可以敷衍了事! The  fatal  tendency  of  mankind  to  leave  off thinking  about  a  thing  when  it  is  no  longer doubtful  is  the  cause  of  half  their  errors. ( John Stuart Mill ) 香港仍然有不少人認為, 只需要一個有公信力的傳播媒介或者平台, 因為香港人所認識的言論自由,到此止步。 一旦遇上了複雜的意識形態及道德方面的課題, 這樣的媒體就容易出現各走極端, 最後各人依然堅持己見的現象。 不少人認為是「常識」common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