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斷》(五)

☆  有了仁愛,誰還需要智慧? 先進的中式教會, 既有東方文化中「有容乃大」及「和諧」的精神, 又有西方文化中「仁愛」的原則,誰還會接受「批判」? 誰還會以耶穌基督為榜樣? 既有神的眷顧,又有東方文化的祝福, 文化交流,中西合璧,大地就在他們的腳下, 中式教會怎能不「鴻圖大展、鴻福齊天」? We  “love”  ourselves  in  such  a  way  that we  love  those  who  brings  out  the  best  in  us and  hate  those  who  points  out  the  worst  in  us. We  have  to  keep  our  dignity. We  must  love  those  who  abhor  mental  labour because  it  is  impolite  […] Continue reading →

《論斷》(四)

☆  不去論斷別人的第二種好處 即使聖經對「不要論斷人」有高深的詮釋, 但不少基督徒依然喜歡照自己的意思和經驗去解釋, 其中當然有他們的道理,而且涉及一個重大的弔詭! 首先,教會內有不少追求真理,但心靈軟弱平庸的人, 為了重視和諧氣氛,重視鼓勵,重視平庸的人性, 希望能夠達到白社會,甚至黑社會都尊重的「以和為貴」境界, 所以他們傾向於貶斥「論斷」和「批判」。 且聽有豐富說服人經驗的基督教傳道人 Joyce Meyer 如何說: Give  criticism  sparingly, People  don’t  respond  well  to  criticism, but  they  are  motivated  by  and  love  encouragement. ( Joyce Meyer ) 不少品性良善的教徒明白, 「愛」love 和「仁慈」kindness 是向對方輸出正能量, 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也是心靈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Kindness  is  a  language deaf  can  hear  and  blind  can  see. ( Mark Twain ) 有一條不容易答的「選擇題」Multiple-Choice […] Continue reading →

《論斷》(三)

☆  為何不應該去論斷別人 聖經除了指出「不要論斷人」之外,亦隨之解釋了原因。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     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馬太福音 7:3-5》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路加福音 6:41-42》 換言之,就是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 然後採用「不需要論斷的方法」,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然而甚麼是「不需要論斷的方法」呢? 可否眼中的樑木和眼中的刺互相原諒,和平共存呢? ☆  是否後路已封? 如果那些從事科學或哲學、有腦的弟兄姊妹問: 為甚麼我們不可以用「互相論斷」的方法, 互相去除弟兄姊妹彼此眼中的刺和樑木呢? 聖經會如何解答呢? 邏輯推理很簡單: 根據《雅各書 4:11-12》,只有神才可以論斷, 換言之,人畢竟是軟弱的, 每個人都難以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 根本就沒有人具備「自我批判」的精神和能力, 所以結論是「不應該去論斷別人」, 而去掉弟兄眼中的刺的方法就是「弟兄姊妹們必須互相包容」。 一個常用的語言技巧及解釋就是: 「我不完美,你也不完美,     為何我們不可以互相原諒,互相包容?     我故意忽視你眼中的刺,而你故意忽視我眼中的樑木,     這樣和諧及和平的解決方法不是挺好嗎?」 ☆  原來後路未封! 表面上看來,聖經對「論斷」似乎是封了後路, 但又立即緊接著爆出了一句古怪的經文: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     […] Continue reading →

《論斷》(二)

☆  不去論斷別人的第一種好處:明哲保身。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 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Judge  not,  and  ye  shall  not  be  judged; condemn  not,  and  ye  shall  not  be  condemned; forgive,  and  ye  shall  be  forgiven. 換句話說, 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情況之一, 同時亦是「明哲保身」的方法之一。 所以不去論斷的好處是: 1.  因為要避免被人論斷,所以不去論斷人。 2.  不去論斷人,也許別人就不會論斷我,至少基督徒不會論斷我。 3.  我們不去定他僭建的罪,我們就不會被定僭建的罪。 4.  我們不去定他貪污了一百元的罪,他們就不會去定我貪污了一億元的罪。 5.  我們饒恕了他強姦一次的罪,也許他們就會饒恕我強姦十次的罪。 這就是為甚麼某些人,尤其是政客, 急於掌握對方黑材料所根據的心理原則。 對思考能力不足,而又喜歡 [批判/批評] 別人的人, 如果他們懂得避免去論斷人, 的確是一種對他們本身及對社會都有益的態度!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     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馬太福音 7:1-2》 […] Continue reading →

《論斷》(一)

聖經是一本充滿了「批判」語言的書籍, 但聖經裡卻甚少用「批評」和「批判」這兩個詞彙, 而傾向於用另一個更強烈的詞彙「論斷」judge! 根據英語字典, 除了涉及法律審理和比賽中裁判有關的兩個定義之外, judge  的定義是: 1.  to  form  or  give  an  opinion  about (someone  or  something),  especially  after carefully  considering  all  the  information. 2.  to  estimate  the  value,  etc  of  something. 可見來自英語的「論斷」, 根本就是和來自德語的「批判」蘊涵同樣的意思。 而且英語中應用 judge 這個詞彙時,往往都加上情況或規範: as  far  as  I  can  judge,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judging  by  appearances, judging  from  previous  […] Continue reading →

《批判精神、人以類聚》(三)

懷疑和批判精神一向是文明社會前進的關鍵和動力。 批判精神越發達的社會,基礎科學就越發達。 期望長遠和諧的社會,必須尊敬思考,尊重理性,歧視平庸, 可以說在政治、社會、哲學、宗教各方面的批判精神越發達, 社會就一定越民主,一定越和諧。 越是重視用人數來決定真理的社會,就一定越來越貧富懸殊, 就一定會越來越不和諧,可惜懂得民主的人一向屬於極少數。 尊重理性,必然討厭愚昧,討厭平庸。 社會的和諧,源於思考方面的「劍拔弩張」及「對真理的熱愛」, 可惜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並不多。 If  there  is  no  struggle  there  is  no  progress. Those  who  profess  to  favor  freedom, and  yet  deprecate  agitation,  are  men who  want  crops  without  plowing  up  the  ground. They  want  rain  without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y  want  the  ocean without  the  awful  roar  of  […] Continue reading →

《批判精神、人以類聚》(二)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明白潛移默化的道理, 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為絕大部份人會根據常常往來的人來塑造自己的言行,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凡君子必慎交。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勸學》(荀子) 「與君子遊,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芳,則與之化矣。     與小人遊,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大戴禮記》(漢。戴德)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孔子家語。六本》 由於交往的朋友對一般人影響鉅大, 所以我們選擇和怎麼樣的人在交往, 就會有怎麼樣的人生。 換言之,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除非是喜歡孤獨、少和人來往的人, 否則我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和誰在一起。 Every  man  becomes,  to  a  certain  degree, what  the  people  he  generally  converses  with  are. ( Lord Chesterfield, Letters, 1750 ) 如果一個人常常和太多需要匡智的朋友一起吃喝玩樂, 會傾向於浪費生命,而且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下, 遲早他自己都會變成需要匡智的人。 所以西方有智慧的人看一個人交一些甚麼朋友, 就知道這個人大約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A  man  is  judged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 Continue reading →

《批判精神、人以類聚》(一)

對擁戴批判精神的人來說, 兩位或以上熱愛真理的人互相批判,是一起進步的好方法。 It  is  good  to  rub  and  polish  our  brain against  that  of  others. ( Michel de Montaigne ) Where  there  is  much  desire  to  learn, there  of  necessity  will  be  much  arguing,  many  opinions; for  opinion  in  good  men  is  but  knowledge  in  the  making. ( Milton ) A  rationalist  is  simply  someone  […] Continue reading →

《批判精神》(四)

☆   批判精神的「原始假設」一定公開。 由於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永遠有限, 所以任何「思考、信仰、信念、迷信」都有一套「原始假設」, 英語可以稱為  foundation / original  assumptions, 或者「公理」axioms / postulates, 用來解釋「原始假設」這個基礎上見到的一切現象。 「原始假設」是所有人類思考和所有學問的起步點, 是我們不再懷疑,絕對可以接受挑戰的假設。 如果沒有「原始假設」這個起步點, 人類根本沒有可能有任何可靠的知識, 因為會墮入  infinite  regress  argument  的陷阱! 然而凡是粗糙的「思考、信仰、信念、迷信」, 它們的「原始假設」未必表達清晰, 堅持的人未必願意將之公開接受各方的批判, 而且它們的「原始假設」亦未必經得起批判。 從根源開始去思考,當然亦會有一套「原始假設」, 這套「原始假設」以個人實踐或者科學實驗為基礎, 一定樂意公開,而且歡迎各方的批判。 擁抱批判精神的人,當然歡迎任何人提出另一套「原始假設」, 另一套解釋的基礎,來解釋「原始假設」以上見到的一切現象。 舉例言之,「幾何學」geometry  中的「點、線、面、體」, 就是「原始假設」; 物理學中的「質量、時間、空間、能量」就是「原始假設」; 宗教精神中的「真、誠、愛、智慧」就是「原始假設」; 所有這些「原始假設」都是智者的「信仰」基礎, 所以隨時歡迎各方的挑戰。 A  definition  is  nothing  else but  an  expl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by  words  whose  […] Continue reading →

《批判精神》(三)

☆  批判精神是一種「鍥而不捨」的思考態度。 至於各式各樣的思考方法,只不過是批判思維的工具而已, 而批判思維所需要的思考工具 intellectual  skills, 視乎所批判的課題而定。 只有「我的腦袋」才是伴隨一生的思考工具。 Truth  can  be  like  the  sun  or  the  moon but  it  can  also  be  hidden  behind  a  curtain. You  have  to  find  it  out  by  effort. ( Jason Ling ) 鍥而不捨,俗語叫做「打爛沙盤問到篤」; 鍥而不捨,是因為有些真理是隱蔽的,有些真理是隱蔽的; 理性無上限,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就難以接近真理。 Our  proud  theories  are  but  temporary  resting  places of  the  mind  on  the  unending  road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