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三)

We  are  rarely  proud  when  we  are  alone. ( Voltaire ) 「謙卑」中的卑字,有覺得自己渺小卑微的意思, 雖然很多人會對上司謙卑,會對權力謙卑, 他們的謙卑其實增添了一重卑躬屈膝的意思。 對愛智者來說, 謙卑,是對自然界謙卑,在真理面前謙卑。 在自然界和真理面前,人當然是渺小和卑微! 愛智者不會對人謙卑,只會對人謙虛! 對人方面,愛智者明白「人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 所以對人的謙虛,一定有範疇。 在同樣追求真理的前輩面前,怎可能不謙虛? 在別人某方面的專長面前,怎可能不謙虛? 但絕對不會有「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因為一個人在某方面有專長, 並不表示他在其他方面也有專長。 我們常常稱讚的那些「謙虛而不自卑」的人, 他們當然清楚自己長處之所在,所以不自卑, 而他們的謙虛亦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和動機, 虛偽和世故也許是其中之一。 I  have  always  observed  that to  succeed  in  the  world one  should  apear  like  a  fool  but  be  wise. ( Montesquieu ) To  succeed  in  […] Continue reading →

《謙虛》(二)

重視追求真理的人明白, 每一個人的性格和思考兩方面, 總有弱點和盲點,這種態度就是謙虛的基礎。 It  is  unwise  to  be  too  sure  of  one’s  own  wisdom. It  is  healthy  to  be  reminded  that the  strongest  might  weaken  and  the  wisest  might  err. ( Mahatma Ghandi ) 然而人在社會之中必須有自信,自信從何而來? 自信當然最好是來自「信仰」! 可惜「信仰」有四大要求: 1.  是將追求真理置諸面子之上。 2.  是放棄「虛偽」。 3.  是刻苦訓練批判思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4.  是「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 所以具有擁抱「信仰」的性格、天賦和機遇的人, 有如鳳毛麟角; 大部份人只能夠擁有「信念」或者「迷信」。 Early  in  life  I  had  to  choose  […] Continue reading →

《謙虛》(一)

[謙卑] 謙虛和謙卑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歷代以來的大思想家和科學家,都是在真理面前謙卑的人,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無知。 莊子甚至因此而感慨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已!」 所以有哲者說: True  wisdom  is  to  know  what  is  best  worth  knowing, and  to  do  what  is  best  worth  doing. ( Edward Porter Humphrey ) 知識世界的大科學家,例如 牛頓 Isaac Newton , 晚年談到他自己一生的工作時說: 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 Continue reading →

《融會貫通》

[思考和寫作] As  a  single  footstep  will  not  make a  path  on  the  earth,  so  a  single  thought will  not  make  a  pathway  in  the  mind. To  make  a  deep  physical  path, we  walk  again  and  again. To  make  a  deep  mental  path, we  must  think  over  and  over  the  kind  of thoughts  we  wish  to  […] Continue reading →

《思考和閱讀》(四)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     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     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朱熹 ) 不懂得「鋤書」的人, 有時根本不清楚誰是真正的巨人,誰只不過是普通人。 有時在以矇傳矇的推薦之下,即使知道誰是真正的巨人, 但只能夠仰望巨人的肩膀, 根本無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If  I  have  seen  fa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Bernard of Chartres ) 要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決條件是要有良師, 然後在良師的帶領下,培養出瞭解巨人的思考能力: A  [philosopher]  who  writes  carelessly  at  once proves  that  he  himself  puts  no  great  value  on his  own  thoughts.  For  […] Continue reading →

《思考和閱讀》(三)

[鋤書坑愚由謹慎詞彙開始] 凡是愛智的人,必然重視思考。 名稱和詞彙是人類創造、用來分辨事物和概念, 以達到溝通目的的工具。 由於我們的思考不能夠擺脫語言和符號, 所以重視思考的人,必然重視語言和文字, 對於重要詞彙和概念的真正意思,一定會花精神去研究。 文句少歧義,詞彙少歧義,概念少歧義, 理解才會清晰,閱讀速度才會快,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會清晰, 溝通清晰,才會免除誤會,節省溝通的時間, 溝通清晰,任何有價值的辯論才可以節省時間。 Words  are  not  as  satisfactory as  we  should  like  them  to  be, but,  like  our  neighbours, we  have  got  to  live  with  them and  must  make  the  best and  not  the  worst  of  them. ( Samuel Butler ) Be  impeccable  with  your  word. […] Continue reading →

《思考和閱讀》(二)

[ ACPR ] 愚蠢的聰明人告訴我們: 「閱讀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豐富」,接下來就是句號。 但接受過思考訓練的人就會繼續問: 1.  那麼讀些甚麼書才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豐富? 2.  自己現在有能力讀這些書嗎? 3.  如何培養出讀這些書的能力? 4.  如果這些書其中兩本出現了矛盾的說法時, 我們有判斷和解決的能力嗎? 對愛智者來說,如何讀書是人生中一件大事。 愛智者閱讀的目的, 當然是希望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換言之,愛智者在閱讀方面必然堅持「精英主義」! I  have  the  simplest  of  tastes. I  am  always  satisfied  with  the  best. ( Oscar Wilde ) 荀子有一句說話, 可以用來描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概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勸學篇》 巨人的肩膀一向都是免費讓人站的, 可惜一般人都不希罕站在這些免費的肩膀上。 不佔巨人的便宜,選擇不站,就是愚蠢, 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Continue reading →

《思考和閱讀》(一)

談哲學,當然不能夠不涉及「思考和閱讀」。 閱讀的目的大致上有五種: 1.  求知識。 2.  求娛樂。 3.  應付考試。 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  和志同道合者交流。 古代書籍不多,出書成本太貴,書價昂貴, 所以能夠成書的,多數是一本好書。 書籍少,所以有機會讀書的人不多, 讀書的人不多,有學問的人也就更為罕有, 所以有機會讀書而又有學問的山谷道人說: 「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     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黃庭堅 1045-1105) 現代則由於劣書太多,時間太少, 而讀書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 如果我們一生人花在讀書方面的時間有限的話, 那麼就不要浪費時間在劣書之上, 為了珍惜光陰,選擇好書閱讀十分重要。 好書,可以稱為「菁英書」。 寫得好的,讀起來如沐春風,令人如癡如醉。 至於內容重要的經典,但寫得不夠好,不夠清晰的, 就需要很多精神來消化,或者需要同時看導讀本, 那些思考能力不足,但又好大喜功,好高騖遠, 意圖囫圇吞棗,好向人誇耀的人, 隨時會消化不良,出現反胃,甚至厭食的徵狀。 然而有時問題卻是出於作者身上, 有些作者目的不是溝通,而且思考亦不夠謹慎, 所以往往會運用晦澀的詞彙和概念, 無論一般讀者如何用功亦不得其解, 只有高手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錯漏和破綻。 年代久遠的典籍,尤其是佛經,甚至需要翻譯和導讀! 學習必須的知識的課本,寫得如何,亦作同斷。 If  we  believe  that  we  are  what  we  read, then  our  question  is  what  […] Continue reading →

《外圓內方》

所謂「外圓內方」其實是一種處世的方法或者手腕, 但往往流於虛偽!所以一定要先研究: 1.  外面是怎樣的圓,內裡又是怎樣的方? 2.  是否可以讓「外圓」成為一張永遠的面具? 3.  甚麼是適宜的時機去露出「內方」? 4.  是否可以永遠「圓而不露方」? 高層次的「外圓」,當然是以仁慈掛帥,言語謹慎, 只讚不彈,審時度勢之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是在複雜、爾虞我詐的社會中明哲保身的方法。 高層次的「內方」,表示內心有清晰和經得批判的原則, 一定有底線,絕對不會優柔寡斷或者見風轉舵, 但「論斷」和「批判」的尺度藏在心中, 不需要時絕對不會露械,但必要時絕對不會退讓。 Pliable,  flexible,  but  not  indecisive. 要做到高層次的「外圓內方」,必須接受一點「虛偽」, 把「誠」放在比較次要的地位, 所以千萬不能夠以耶穌基督為榜樣, 因為耶穌常常露出他內裡的方,對法利賽人絕不假以辭色, 對他們的批判 (論斷?) 往往斬釘截鐵、不留餘地。 法利賽人一向討厭耶穌咄咄逼人, 就好像政棍一向討厭和害怕有正義感的議員, 問問題時合乎邏輯,而且正氣迫人, 於是覺得他們咄咄逼人,不留餘地。 不少現代的偽基督徒也許亦有同感。 所以當基督重臨的時候, 偽基督徒也許會比非教徒更早將耶穌再釘在十字架上。 信奉仁慈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是軟弱的人,不是神, 應該謙卑,不應該以耶穌基督為榜樣。 耶穌基督做耶穌基督的事,仁慈的人做仁慈的人做的事。 耶穌不是說凱撒的應該歸凱撒嗎? 有一些受過高等教育,認為自己有愛心和智慧的人, 往往討厭「批判思維」,認為「批判思維」必然對人有所傷害, 因為大部份人都將面子和輩份置諸追求真理之上, 不喜歡接受別人的批判,所以他們堅信: Let  your  words  heal  and  not  wound. 但又拒絕肯深入研究 wound 和 heal […] Continue reading →

《論斷》(六)

☆  只需要信徒外表「馴良得像鴿子」就可以了。 從單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心理輔導員並不需要肩負社會道德的包袱, 所以令顧客心裡舒暢一向是心理輔導員的責任。 我們可以向別人提供知識, 但千萬不要幫助別人提升智慧, 因為提升智慧難以避免需要學習批判思維, 難以避免需要讓對方明白 「人想獲得智慧,最後始終要自我批判」, 避重就輕,完全避開批判,就可以避免嚇走愚昧的人, 妨礙達到「拯救」愚昧人這個目的, 又可以增加基督徒的人數,一舉兩得。 可以這樣說,品性良善的教徒和心理輔導員, 基本上是站在同一陣線之上! 不少教會領導人認為, 只要信徒外表「馴良得像鴿子」就已經代表了傳道成功, 有少許「虛偽」乃平常事而已,不少大驚小怪, 只是不能訴之於口,亦不得用文字來表達, 所以我們就見證到人世間這個現象: 「虛偽的心態和行為,永垂不朽;指出真相的唇舌,瞬息即逝。」 ☆  識時務者擁抱虛偽 部份識時務者擁抱虛偽,但決不放棄思考, 所以他們不會口中「論斷」和「批判」別人, 但心中卻「論斷」和「批判」得要緊, 所以你會聽到他們口中說仁愛,不要「論斷」和「批判」, 但心中卻完全擁護這句金句,在心中「論斷」和「批判」: 其實擁抱了虛偽,同時放棄深刻的思考, 人世間的幸福就很簡單: 虛偽,才可以有容乃大,給更多人帶來喜樂, 虛偽,才可以結出「聖靈所結的果子」, 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Don’t  hurt  anyone! 要微笑、樂觀,要正面思維,千萬不要批判! 魔鬼看見一般普通基督徒的虛偽,終於開懷大笑了。 如果單純站在人數的角度來看,Joyce Meyer 肯定是掌握了真理。 因為追求智慧,擁抱批判思維的人, 應該只佔人類總數中的百分之一,英語叫做  one  percenter。 低下階層,每天都要為生存掙扎,沒空思考; 愚昧階層,怕思考辛苦,餘暇只想吃喝玩樂,懶得思考; 一般智慧中等、喜歡半桶水思考的人,極度自信和滿足, 那些在社會中打滾多年,略有小成的中年人,頗有自信,甚愛面子, 這些人都不會有興趣鍥而不捨的批判思維。 Fools  find  no  pleasure  in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