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三)

[小組討論和座談會] 學校裡當然有學生們之間的「吹水」和傳遞「路邊社」消息, 但除此之外, 香港教學界喜歡舉辦「小組討論」和「座談會」。 此二者除了名稱悅耳之外,既有好處,亦有壞處。 關於「小組討論」和「座談會」, 教學界一般有兩大錯誤的 [認知/意識形態]。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 「小組討論」必須是討論一個完全沒有爭議的課題, 只是討論執行的程序,方法,地點,日子,負責人…… 等等的問題。 至於有爭議的課題,一定是「辯論」debate, 怎可能虛偽地說是「討論」discussion?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為何我們不願意老老實實地定義清楚 「甚麼是辯論?甚麼是討論?」 為何我們不願意說明「先有辯論,才有其後的討論」? 我們是否擁護極權方式的「大石砸死蟹」? 我們是否認為人類可以倚賴「信念」belief 來進步, 完全不需要「信仰」faith? 不願意接受批判的任何「信念」,怎可能是「信仰」? 我們是否忙不迭地傳授學生「虛偽是成熟的表徵」? 其次,一般小組討論和座談會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 就是最好的禮儀是白社會的「以和為貴」: 「既不開罪人,亦不侮辱自己」, 但千萬不要追問甚麼是「和」? 甚麼是達到「和」的最好方法? 但由於種種原因, 我們相信禮儀就是容許委屈自己, 真理可以委屈,人的面子和虛偽必須保護。 我們相信禮儀只不過是一種手段,浪費時間是必須的惡! 這兩大錯誤的 [認知/意識形態], 造成了「小組討論」和「座談會」的墮落, 甚至成為現今社會機構裡「橡皮圖章」現象的母親! 有人說,如果捐錢給窮人而不謹慎, 窮人將錢給子女去吸毒或賭博,其實是作孽。 從靈界的角度來看,香港教學界「小組討論」和「座談會」 在學生的心靈道路上究竟作了多少孽? If  people  would  dare  to  speak  to  one  another unreservedly,  there  would  be  a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二)

[向愚蠢人學習] 首先聲明,在智慧的道路之上,我們都是愚蠢人, 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分。 這裡說的愚蠢人是指那些沒有學習精神, 拒絕批判,討厭追求智慧,或者懶得思考的人。 香港人比較重視面子,還未發展出良好的辯論文化, 所以一些未經過訓練,只具備半桶水思考能力, 而又喜歡表現自己的愚蠢人,最喜歡辯論。 關於這些人,有不少人認為: 1.  必須先要評估一下愚蠢人的背景和後台是否夠硬。 2.  話不投機時,不打斷愚蠢人的說話既是禮貌,也是教養。 對社會凍涼單方面的專重,依然是緊要的。 3. 當愚蠢人意圖霸佔自己的耳根而又避無可避時, 樂意扮演聆聽者的角色就是愛心的表現, 也是生命中的一種成就。 筆者只同意第二點的一半, 視乎當時辯論的課題及旁觀者是誰而定。 至於第三點,一向是筆者採用的方法, 當筆者遇上只具備半桶水思考能力, 而又喜歡表現自己的愚蠢人, 筆者會留心聆聽,甚至執筆紀錄其中精采的地方! 因為他們說話中的漏洞,往往是教導青少年最好的題材。 青年人尤其應該緊記: 社會上四周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關於愚蠢人這種現象,我們也可以從學習的角度出發。 所以當青年人有足夠能力的時候, 即使在「話不投機」的情況之下, 也不需要考慮立即退出, 因為可能會損失了一個優良的學習機會。 1.  你可以訓練自己閱人的經驗, 研究對方說話時的眼神和身體語言。 2.  你可以研究這一類人的邏輯和思考方式, 把對方當作心理學或者社會學的實驗品來看待。 在語言偽術流行的年代,這種研究非常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想一想究竟社會中同他一般思想的人, 佔了人口中多少百分率。 3.  你可以研究在旁鼓掌的人,這也不失為一種娛樂。 4.  不少愚蠢人急於「埋堆」, 於是產生了向團體「交心」的需要, 但社會上還未有「交心宅急便」的服務, 所以這些愚蠢人只好選擇在公開場合「垂直下跌」, 因為傳播媒介一定會報導。 [高層次的拍馬屁方法] 香港是一個重視功利主義的地方。 如果愚蠢人的背景和後台夠硬, 愚蠢人又容許自己成為別人的玩具, 而閣下又想為自己謀利益的話, 笑容可掬地讓對方滔滔不絕,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一)

這一系列的文章,筆者試圖從樹木開始說起, 最後才嘗試探究森林, 所以讓筆者先從「交談」conversation 說起。 [社交場合的交談和討論] 一般來說,社交場合很少會有討論, 只是「吹水」,絕對可以言不及義, 所以凡是無關痛癢的話題, 「和氣」是社交場合應有的禮儀, 至於打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嘻嘻哈哈,大家都開心。 Conversations  are  just  a  mutual  search  for  fun. 所以 Alain de Botton 指出: In  conversations,  my  priority  was  to  be  liked, rather  than  to  speak  the  truth. 嚴肅一些的社交場合, 多數只會有「交流」 dialogue,  discussion, 良好「交流」的目的是  mutual   search   for   meaning, 然而一般人數眾多的社交場合很少會有良好的「交流」。 在偶然的情況之下, 會置身於必須討論或者辯論的社交場合, 於是「怎樣的禮儀才適宜」這個課題,就避無可避。 [社交場合的辯論] 香港還未發展出辯論的文化, 香港的教學界亦只懂得以成敗來看辯論, 所以參與辯論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動機和目的。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十)

[意志和毅力] ☆  意志和毅力必須是智慧的僕人。 在實踐理想的思考之中, 很多勵志人士都喜歡強調意志和毅力的重要性。 其實意志和毅力只不過是一件工具, 在追逐名、利、權這幾方面的慾望之中, 野心家絕對不欠缺意志和毅力。 而且意志和毅力,隨時都可以用來做壞事, 一般勵志工作者都忽略了這兩點! 當一個愚昧的人竟然擁有了毅力 perseverance, 或者一個愚昧的行動竟然有人堅持,後果往往慘不忍睹。 關於這種充滿毅力的行為, 我們常用的形容詞就是「一意孤行」! My  desire  is  for  wisdom, not  for  the  exercise  of  the  will. The  will  is  the  strong  blind  man who  carries  on  his  shoulders the  lame  man  who  can  see. ( Arthur Schopenhauer ) 過度誇張「行動較之綢繆重要」的人, 往往不明白任何人生的事務,不是單憑勤奮就可以成功, 不是單憑意志和毅力就可以成功。 除了時機和運氣之外, 複雜的事務或者新碰上的事務,甚至必須步步為營, 一邊做、一邊仔細觀察、一邊思考,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九)

[好之者、樂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個人的理想不一定需要崇高, 但往往會涉及天賦和興趣。 以在某方面天賦高的人往往成為該方面的「好之者」, 而在某方面興趣濃烈的人就會是該方面的「樂之者」。 教育家容易有以偏概全的傾向, 筆者的偶像  Ken  Robinson  亦不例外。 Ken Robinson 談及的例子都是某一範疇內的天才, 但他的「信念」卻是「所有人」都有某種天份, 這點是筆者難以接受的。 除了這一點,下面這一篇演說的確是難得地精采, 因為它涉及 1.  宗教 vs 宗教精神 2.  才華的多元化  diversity  of  talents 3.  好之者  people  who  are  good  at  something. These  people  possess  natural  aptitude/capacity in  that  area. 4.  樂之者  people  who  enjoy  doing  something. Ken Robinson 稱樂之者為 people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八)

[精力聚焦] 萬事起頭難! 想實現理想,達到目標,還需要付出心血, 而心血的多少視乎理想的大小和有多少人同心協力而定。 有時甚至需要問一問自己: 「是否願意暫時放棄其他的東西?」 太過貪心有時是執行理想的大忌, 因為可能最後沒有一樣做得好,甚至功虧一簣。 學習放棄其他東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這一個步驟叫做「精力聚焦」focusing。 At  what  expense  any  valuable  work  is  performed! At  the  expense  of  a  life! If  you  do  one  thing  well, what  else  are  you  good  for  in  the  meanwhile? ( Thoreau, Journal, 1852 ) 人的生命有限,人的精力有限, 對於所有自己喜愛的工作必須有所取捨,要捨得放棄部份。 Discipline  means  choices. Every  time  you  say  yes  to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七)

[實踐個人的理想] Whatever  is  good  to  know  is  difficult  to  learn.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思考方面的腳踏實地,就是「四思而後行」── 一思定義,二思道德,三思個人的條件,四思天時、地利、人和。 簡而言之,就是考慮 「是甚麼?」[涉及定義的問題] 「應否做?」[涉及道德的問題] 「能否做?」[涉及認識自己和挑戰自己的問題] 「個人能做多少?」[涉及認識自己和目標定位的問題] 「是否需要團結同道中人合力去做?」 [涉及人際關係、客觀環境及意識形態的問題] 「現時是否只是在做準備功夫?」[涉及時機及運氣的問題] 完成「四思」的功夫之後,就是執行理想的開始。 從事一件事,不論是否一個理想, 我們都需要考慮五大要素: 1. [動機] 2. [智慧] 3. [能力] 4. [時機/因緣] 5. [運氣]。 視乎事情的難易程度,任何其中一個因素有所欠缺, 都可能功虧一簣,令事情失敗。 第一和第二個要素提醒我們要慎防有勇有謀但謀不足, 或者概念模糊,以至好心做壞事,幫你變成害你; 提醒我們除了要看事情的好處及未雨綢繆之外, 亦要注意可能產生的壞處, 更加要注意執行時的每個環節和細節。 崇高的理想往往不一定能夠用簡單和直接的行動去解決。 It  does  not  take  much  strength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六)

[民主和第四權] 不少人把政治視為他們的野心, 包括「民主」這種遊戲在內,一點也不奇怪。 最奇怪的是竟然會有人把「民主」說成是他們的理想, 甚至參政! 可惜吳趼人 (1866-1910) 已逝, 他的大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未能夠包括香港這些以「民主」為理想的人物在內。 這些人物攪笑的原因在於沒有腳踏實地, 沒有好好地去認識個人的理想, 沒有好好地去掌握「民主」這個概念。 如果吳趼人依然在生, 他必然會揭露和譴責社會上的愚昧和半善半惡的現象, 必然會揭露「第四權」在資本主義下的虛偽,例如 1.  對消費思維、勢利意識的推波助瀾。 有時支持「有錢大晒」,有時宣揚公義,左擁右抱。 2.  對哲學的半推半就,扮高級。 3.  對名氣及權力的崇拜,製造不平等的話語權。 4.  既支持「採訪自由」, 亦在有意無意之間打擊「言論自由」。 5.  將良心買給背後的金主,而這金主往往是野心家。 我們的社會是如此的討厭理想! 自稱捍衛民主的「第四權」真的愛人民嗎? 自稱捍衛民主的「第四權」真的愛民主嗎? 自稱是社會公器的「第四權」為何會由私人擁有? 我們的社會是如此的擁抱虛偽,第四權也不例外! Nature  does  not  seem  to  care  very  much whether  our  ideas  are  true  or  not, as  long  as we  get  on  through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五)

[團體的理想] 但理想一旦牽涉到一個團體, 便屬於必須尋覓「同道中人」合作, 並且需要配合運氣才能完成的理想。 一般來說,越是大的理想,就越需要組織團隊來合作, 這一個步驟叫做「匯聚力量」gathering  support。 追求這些「需要與人合作的理想」, 必須同時具備「森林思維」和「挖根思維」, 才能夠連繫同一層次思維的同道中人, 否則最初的所謂同道中人, 由於思考未必屬於同一層次, 由於未必願意共負一軛, 或者由於野心淹沒了理想, 漸漸地就容易貌合神離,最後分道揚鑣。 一個團體的理想未必一定由個人實現, 甚有可能是由接手的人去實現, 因為個人往往不一定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 亦未必能夠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 要想成功,往往需要將理想降低,退而求其次。 Eva Cassidy 《Over The Rainb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DmXsGeiF8 「挖根思維」要求我們問自己: 星星是否太遙遠?或者星星是否暫時太遙遠? 要達到這個理想, 自己是否絕對不介意運氣欠佳,或者有可能功虧一簣? 自己是否絕對不介意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森林思維」要求我們問自己: 如果各團員不願意「有福同享,有禍同當」的話, 一旦行動失敗, 是自己一個人犧牲還是要其他人陪伴一起犧牲? 於是在最初團體組成的時候就需要定下規則。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哲學裡一個重大的課題。 因為如果理想十分重要,但在衡量客觀環境之後, 發覺理想在目前的情況之下遙不可及, 自己,甚至整個團體暫時都沒有能力實現, 那麼我們只有兩個選擇: 1.  知難而退,獨善其身[孟子]或明哲保身[莊子]。 2.  迎難而上,愚公移山。 迎難而上,是指做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事, 當然不是意圖螳臂擋車,因為這是不智的行為。 一般恥笑愚公移山的人, 忘記了人類科學的發展就是愚公移山的行為! 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來實現的理想, 當然和現實會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愚公移山」既是理想,也可以說是夢想! 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言之,假設理想是世界和平 ── […] Continue reading →

《理想和實踐之間》(四)

[高瞻遠矚] Set  your  life  on  fire. Seek  those  who  fan  your  flames.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星星,代表偉大的目標、崇高的理想。 高瞻遠矚,或者具備洞察力的智者的星星 ──他們崇高的理想──古代稱為「志」或者「大志」, 現代中文稱為「願景」,英文叫做  vision。 西方人對此相當重視,認為 vision 是心靈的兒女: It  is  better  to  have  dreamed a  thousand  dreams  that  never  were than  never  to  have  dreamed  at  all. ( Alexander Pushkin ) The  vision  always  precedes  the  realization. (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