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這個概念》(下)

[宗教的門檻]

讀過科學的人或者負責挑選體育及藝術人才的人,
就會明白「門檻」這個概念的重要性。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門檻」,聖經上說得很清楚: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Above  all  else,  guard  your  heart,
for  everything  you  do  flows  from  it.
( Proverbs 4:23 )

One  ought  to  hold  on  to  one’s  heart;
for  if  one  lets  it  go,
one  soon  loses  control  of  the  head  too.
( Friedrich Nietzsche )

Man  considers  the  actions,
but  God  weighs  the  intentions.
( Thomas A. Kempis, The Imitation of Christ, c.1420 )

「你們要進窄門。
    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馬太福音 7:13-14》

But  small  is  the  gate  and  narrow  the  road
that  leads  to  life,  and  only  a  few  find  it.
(Matthew 7:14)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看來雖然基督教和天主教對一般人進入教堂的門檻定得很低,
但進入天國的「門檻」就好像天一樣高,海一樣深,
因為必須先接受一個難以證實的假設,就是所有人都有心靈,
然後要求他們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之中毋忘初衷,保守自己的心,
竭力在善性循環之內徘徊,拒絕進入惡性循環之內,
這樣的心靈需要具備怎麼樣的智慧?

試問智慧不足的人如何判斷團隊中口舌便給的惡人,
尤其是那些面貌慈祥,姓名中又仁又良,而且有名氣,
擁有經不起批判的語言偽術,能夠讓愚夫愚婦信服,
但擁抱虛偽,已經打算為虎作倀的惡人?
智慧不足的人又如何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
指出團隊中的這些助紂為虐的惡人,
尤其是當團隊中的惡人竟然就是校長或者宗教領袖?

To  die  for  a  religion  is  easier
than  to  live  it  absolutely.
( Jorge Luis Borges )

佛家的「人人都有佛性」就完全避開了「門檻」的困擾,
所以和「佛陀難度無緣眾生」不會有衝突。
畢竟百分之五十的佛性和百分之一的佛性,是天淵之別!

參考:《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個人生命及人類精神文明中最有價值的三件東西,
就是愛、智慧和和勇氣,即是儒家鼓吹的「智、仁、勇」。
「智、仁、勇」就是世上的光!
因為有了「智、仁、勇」,才能夠產生「希望hope
愛和智慧不足,只能夠產生「願望wish

courage 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追求愛和智慧都必須要有勇氣!
是因為追求愛和智慧到達某個程度,
就必然需要擁抱「孤獨solitude
沒有足夠勇氣的人必然難以堅持下去!

love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追求愛的過程之中,
可以產生一連串的價值:
誠懇honesty、「正直integrity
公義justice、「利他altruism 及「服務精神」。

智慧 wisdom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追求智慧的過程之中,
除了明白聰明之不可恃之外,更可以產生一連串的價值:
truth、「謙卑humility 、「寧靜serenity
泰然equanimity、「中庸optimum、「去蕪存菁」、
擇善固執」、「知錯能改」及「終生自我教育」。

參考:《智、仁、勇》

話說回來,愛和智慧雖是宗教精神的精髓,
但大部份人都只能夠做到一部份,
所以要求大部份人「向著愛和智慧的標竿直跑」,
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期望,
但要求宗教人士「向著愛和智慧的標竿直跑」,
又是否過份呢?
難道「向著愛和智慧的標竿直跑」不是宗教人士的責任嗎?

十字架告訴我們,
不喜歡思考,懶得思考,討厭晝夜思想,討厭批判,
原來就是討厭耶穌基督代表的宗教精神。
想起宗教精神和軟弱的信徒,
想起宗教音樂悅耳之餘,心裡難免有源源不絕的悲哀。
畢竟,進天國的門是窄的!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約翰福音 1:5》

對一般人來說,宗教最大的好處就是
1. 入教的門檻非常低,只要不是聾啞人士,就可以入教。
2. 可以讓思考能力不足的人,
不需要辛苦地去思索「生命意義」這個課題,
因為一切都可以依賴靈界的安排。
3. 可以讓思考上懶惰的人誤以為只需要少許努力,
就可以得到靈界的保護,甚至救贖。

值得安慰的是通往地獄的路寬敞、平直、易走,
而且條條大路都通往地獄,所以進入地獄的人也多。

也許耶穌基督早就知道:
即使現代人是經過洪水篩選之後挪亞的後代,
但喜歡佔便宜,懶惰,怕辛苦,依然是大部份人的天性。
他們口裡承認,心裡半信半疑,行動顯示出擁抱虛偽,
所以要想方法寬恕那些沒有能力追求真理的教徒。

任何宗教,入教的門檻一定要低,
因為門檻低才可以對眾生公平及表達宗教的仁愛,
所以路是大的,那門是寬的,進去的人也多。
至於那些有能力思考,但半愛真理,
不喜歡思考,懶得思考,討厭晝夜思想的教徒,
路依然是大的,但那門是窄的,進去的人也少。
然而追求宗教裡的宗教精神,畢竟是一條心靈的道路,
而心靈的道路需要畢生的奉獻,需要擁抱孤獨,
需要鍥而不捨的修行,需要愛、智慧和勇氣,
甚至需要佛教中所說的累世修行。

耶穌基督也是「愛和智慧」,
如果要想方法愛那些懶惰的人,寬恕他們的話,
就要為他們承擔半愛真理或不愛真理的後果。
所以「愛和智慧」就只能夠犧牲自己,
讓自己釘在十字架之上!
但只此一次,下不為例,抑或不妨再接再厲?
這就是為何我們祈禱除了感恩之外,必須祈求智慧。
試問不追求「愛和智慧」的人,如何接近耶穌基督?

如果耶穌基督等同真理,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只有一套真理,
那麼「愛耶穌」一定包括「愛真理」,
因為「愛真理」的人才會走在心靈的道路上,
在自我鞭策、自我教育之中,得著更好的生命。

道理其實很簡單:
耶穌基督就是真理,
如果祂自己歪曲真理,祂就不再存在了!
所謂跟隨耶穌基督,首先就是要愛真理。
愛真理,隨而追求真理,就是道路。
行走在這條道路之上,就有了屬靈的生命。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
    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
    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雅各書 1:5-8》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馬太福音 7:7-8》

A  knowledge  of  the  existence  of  something  we
cannot  penetrat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profoundest  reason  and  the  most  radiant  beauty
───it  is  this  knowledge  and  this  emotion  that
constitute  the  truly  religious  attitude;
in  this  sense,  and  in  this  alone,
I  am  a  deeply  religious  man.
( Albert Einstein )

Being  religious  means  asking  passionately
the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our  existence
and  being  willing  to  receive  answers,
even  if  the  answers  hurt.
( Paul Tillich )

當我們有了足夠的智慧之後,就會明白
「己所欲,施於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有聖經金句支持: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路加福音 6:31》

後者有孔子的名言支持: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