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這個概念》(一)

筆者寫的這四篇文章,涉及生命教育中深層次的課題,
源於數十年來宗教人士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
直接和間接給予小弟的教導,刺激起筆者的觀察和思考。
筆者期望在這個心靈亂世之中,
這三篇文章能夠向矢志修行者提供一些實用的價值。

筆者在中學讀書的年代和其後教書的年代,
還未有「生命教育」這一科。
所有和這一科有關,零零星星、沒有組織的學問,
來自中文、英文、歷史和聖經這四科。
由於家庭及親戚中實在太多基督徒和牧師,
所以基督教對小弟的影響最大。
如今回顧六十年的往事,明白冥冥中一切都有安排,
可能是源於業力,可能來自靈界的誘導和帶領。
童年時開始十多年的哮喘,激發起筆者的同理心,
固然是小弟的「生命教育」中重大的促進力;
鬼使神差地放棄了中文大學和台灣國防醫學院的學籍,
去了美國「優思博客來」讀大學,
影響到筆者從此對批判思維的重視﹐改變了筆者下半生;
得到獎學金讀研究所那一年,經歷過一次輕微的交通意外,
亦是重新激發小弟對「生命教育」鍥而不捨地思考的動力。
幸虧經歷過「優思博客來」五年的破舊立新洗禮,
筆者人到中年之後才開始接觸佛教和道教思想。

生命教育和追求智慧息息相關,因為是同一回事,
而追求智慧和宗教修行亦是同一回事,只是詞彙不同而已。
由於人心詭詐,屬世的宗教常常會擁抱虛偽,
有喜歡教條的教會領導人,就會有教條式的「宗教」,
有喜歡權力的教會領導人,就會有愛權力的「宗教」,
有喜歡政治的教會領導人就會有依附政治的「宗教」,
有口裡尊敬思考,但討厭批判,不介意邏輯矛盾的人,
就會有虛偽的「宗教」。

追求智慧就是追求有情世界的「道」。
科學家和哲學家一向相信的,是一位抽象的神,
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太初有道」的「道」,
而這個「道」包括了心靈中的「智慧、愛、勇氣」,
即是儒家所說的「智、仁、勇」。
換言之,在哲學家的眼中,所謂「三一真神」,
除了是指「聖父、聖子、聖靈」之外,
應該還有「智慧、愛、勇氣」三者合一的涵義。
如果任何傳道人硬要將「智慧、愛、勇氣」三者分開,
就是意圖將神分裂。
由於「智慧、愛、勇氣」和虛偽水火不容,沒有交集,
所以任何擁抱虛偽的教徒就是抗拒和嘲弄神!
傳道人在祈禱中常常說的「榮神益人」,
就是修行「智慧、愛、勇氣」,門檻非常高,談何容易!

參考:《愛與智慧的世界》(三) 《智、仁、勇》

偽宗教人士雖然口裡讚揚「宗教精神」,
但行為上必然喜愛物質,腦子裡則擁抱「虛偽」,
所以往往會出現令有識之士噴飯的邏輯:
「愛和善良比智慧更重要,而由於我是善良的人,
    所以我有權拒絕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替其他善良的人洗腦,教蠢他們。」

宗教修行,追求的是屬靈的「宗教精神」,
是神聖和抽象的「真、誠、愛、智慧、勇氣」,
前二者屬於「科學精神」,是「宗教精神」的子集。
所以科學和宗教精神本來就完全沒有任何抵觸。
科學一向重視實用價值,重視驗證,
而宗教精神則重視修行者用生命實踐來驗證「道」,
其實兩者都重視佛教的如是觀。

一言以蔽之,生命教育其實就是修行!
修行的目的,在相信有輪迴的宗教裡,是為了改變業力,
在不相信有輪迴的人心中,是未雨綢繆,
應付此生人中各式各樣的挑戰和災難。
在相信有神的宗教裡,是追求「智慧、愛、勇氣」,
換言之,修行就是希望越來越接近「道/神」,
所以當修行者祈禱時,一定是祈求更多的智慧。

I  distrust  those  people  who  know  so  well
what  God  wants  them  to  do  because  I  notice
it  always  coincides  with  their  own  desires.
( Susan B. Anthony, 1896 )

With  or  without  religion,
you  would  have  good  people  doing  good  things
and  evil  people  doing  evil  things.
But  for  good  people  to  do  evil  things,
that  takes  religion.
( Steven Weinberg )

[生命教育就是心靈教育]

照筆者淺薄的理解,
生命教育不會是照顧人類「身體  body」的生殖教育,
不會是照顧人類「  ego」,弱肉強食的競爭教育,
生命教育,應該是「心靈  soul」的教育。
然而由於「身體  body」是「  ego」和「心靈  soul」的載體,
所以照顧「身體  body」的健康、休息和平衡,
照顧會影響「身體  body」健康的「心靈  soul」的需求,
如何統籌「身體  body」、「我  ego」和「心靈  soul」三者,
讓它們和諧共存,毋須在年輕時浪費生命,只懂得追求「成功」,
用青春和健康愚昧地換取物質財富,而當獲得「成功」之後,
就倒轉來用物質財富換取青春和健康。
所以嚴謹的思考訓練,肯定是生命教育重要的一部份。

參考:《身體》 《臭皮囊》

如果是基督教學校,
相信生命教育會討論「道路、真理、生命」三大概念。
即使不是基督教學校,生命教育亦必然涉及
「宗教精神」裡的四大元素:「真、誠、愛、智慧」。
生命教育,如果不談「宗教精神」談甚麼?
宗教如果沒有了「宗教精神」,宗教又會是甚麼?

哲學家當然會問基督徒和天主教徒:
1. 是否會有一位沒有「真、誠、愛、智慧」的神?
如果答是的話,哲學家當然會繼續問:
2. 是否會有一位既擁抱「真、誠、愛、智慧」,
    但又擁抱「虛偽」的神?
    如果有的話,這會是怎麼樣的一位神?
3.「真、誠、愛、智慧」可以和「虛偽」共負一軛嗎?
4. 是否會有一些既擁抱「真、誠、愛、智慧」,
    但又擁抱「虛偽」的教會?
    如果有的話,這一些會是怎麼樣的教會?
5. 如果一位虔誠教徒只喜歡讀聖經,但拒絕接受「宗教精神」,
    或者左手接受「宗教精神」,右腳和「虛偽」跳舞,
    那麼這位教徒還可以稱為虔誠的教徒嗎?

哲學家心知肚明:
由於「虛偽」是大部份人的普世價值,
所以宗教去到了人的手中,就不一定「神聖divine
只有「宗教精神」才能夠稱為「神聖」,
只有「宗教精神」才是  divine  wisdom

[信仰]

信仰faith 這個詞彙常常被偽宗教人士所濫用,
他們堅持哲學和科學的真理需要接受不斷的批判,
認為這是它們自己的喜好,
但自己相信的宗教的真理則絕對不容懷疑,不容批判。
對部份宗教人士來說,
所謂「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中所說的真理,
其實只是限於宗教人士口中的「真理」。
人的「信仰」可以建立在不容批判的「真理」之上嗎?
難道宗教的「真理」竟然會是另一種真理嗎?
難道這個世界上竟然會有互相之間不能共容的真理嗎?
難道這個世界竟然有一樣東西叫做「害怕批判的真理」嗎?
難道害怕批判的「真理」會是真理嗎?

凡矢志不移地建設屬於個人信仰的人,
一定拒絕任何型式的洗腦和意識形態,
包括任何拒絕批判的「信念」在內,
對個人自童年以來社會化所產生的潛移默化,
個人以往的失敗、挫折、情緒,統統都重新拿出來批判。
如此才能夠建設屬於個人的信仰。

生命教育不能夠只談行為的規範而不涉及心靈和精神價值;
生命教育不能夠不談「信仰、信念和迷信」三者的分別。
一談信仰、信念和迷信,就自然涉及批判精神;
一談信仰、信念和迷信,就不能夠避免批判虛偽。
如果生命教育鄙薄批判思維,甚至摒棄批判思維,
那麼生命教育和洗腦有甚麼分別?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真理一定擁抱批判!
任何打算做學問的人、任何說自己喜歡思考的人,
任何回歸心靈,打算一生追求智慧,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
如果想重生,想進入智慧的殿堂,想進入天堂的窄門,
就必須重視真和誠,重視理性,尊重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對真理謙卑,把個人的自尊建立在追求真理之上,
把面子和輩份永遠置諸真理之下。
一個人如果清醒時擁抱思考,要壞那得工夫?

參考:
《智慧、自由、獨立》(上)
《智慧、自由、獨立》(中)
《智慧、自由、獨立》(下)

[修行有門檻]

任何真正的修行者,必須跨越的門檻大致上有六個:
1. 修行者需要具備起碼的思考能力。
2. 修行者需要一些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
3. 修行者需要覺醒,回歸心靈。
4. 修行者需要在回歸心靈之後,保守自己的心,
    繼續鍥而不捨地追求智慧。
5. 修行者需要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6. 修行者不但需要向外批判,亦需要向內批判。

如果說「生命教育」是一個科目,有自己的課程,
當然不可以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架構,
任何自稱為生命教育的課程,如果不鼓勵「說真話」,
如果不鼓勵「誠實」,如果不鼓勵對真理「謙卑」,
如果沒有思考能力的訓練,沒有哲學和心理學的訓練,
如果沒有宗教精神的培育,
那麼肯定是雜亂無章,「掛羊頭賣狗肉」的生命教育,
這種生命教育,完全可以被人利用來洗腦!
如果一個唔識教育,唔識生命教育,唔識哲學的人,
竟然認為自己可以對閣下的生命提供強迫性的策略建議,
只有極權的社會才會出現。

「生命無常」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從大學開始都現在,小弟一直不停地思考「生命教育」,
大學的環境和訓練,讓小弟學習到批判思考,
其一是「根源思維」,其二是「森林思維」。
小弟對於「生命教育」的思考,亦是採用這兩種方法。

參考:《為何要學習思考》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