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自由、獨立》(上)

人類在生活方面,不容易自由,不容易獨立,
因為人類是群居的生物,要依賴分工合作來生存,
然而群居的現象,
亦容易限制了大部份人在思考方面的自由和獨立,
令他們不敢偏離群眾的思考和意識形態。
人類進入了工商業社會之後,
社會化過程和普通學校的潛移默化,亦如洗腦一樣,
限制了大部份人在思考方面的自由和獨立。
這篇文章說的自由和獨立,是指思考方面的自由和獨立。

We  are  all  tattooed  in  our  cradles
with  the  beliefs  of  our  tribe.
(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 Table, 1872 )

從思考的角度來說,
「智慧、自由、獨立」是三個血肉相連的概念。
智慧不足,思考自由度就不足;
思考自由度不足,思考獨立程度就不足,道理很簡單。
由於群居的現象,
大部份人都會經歷追求知識和技術的訓練過程,
但知識和技術只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
當然不等於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命的智慧!

參考:《知識和技術改善生活,智慧改變生命》

人生中很多事情的判斷,不能夠靠知識和技術,
要靠運氣 [天時、地利、人和] 和智慧,
因為人生除了順境之外,常常會遇上逆境、困境,
甚至絕境,而且很多事情往往在事過境遷之後,
才覺悟到一旦將來出現相似的情況時,可以如何解決,
然而將來的情況和客觀條件隨時會改變,
未經過嚴格分析的經歷不能夠成為有用的經驗,
況且遇上絕境而做了錯誤的抉擇,不一定能夠挽救,
否則俗語不會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說法。

「大非易辨;似是之非難辨。」 (清。曾國藩)

If  devotion  to  truth  is  the  hallmark  of  morality,
then  there  is  no  greater,  nobler,  more  heroic
form  of  devotion  than  the  act  of   a  man
who  assum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inking.
( Ayn Rand )

無論人生中發生任何事情,
有智慧的人都有較高的承受和自救能力,
可以找到一條好的出路,不致委靡不振,
甚至能夠保持冷靜,從挫折中覺悟,超越逆境,
將絆腳石變成踏腳石,將別人眼中的壞事轉化成為好事。
換言之,追求智慧,對整個人生的「實用價值」甚高,
所以心理學家容格 Carl  Jung 認為每個人都需要
a  philosophic  or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capable  of  coping  successfully  with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也許我們應該問一問自己:
除了需要運氣之外,人生之中有那一樣事情不需要智慧?

Never  let  the  future  disturb  you.
You  will  meet  it,  if  you  have  to,
with  the  same  weapons  of  reason  which
today  arm  you  against  the  present.
( Marcus Aurelius )

如果一個人夠幸運的話,
就會有機會在二十五歲之前遇上智者的啟蒙和引導,
走上追求智慧的路途。

There  is  an  intelligence  of  the  young,
and  an  unintelligence  of  the  aged.
It  is  not  time  that  teaches  wisdom,
but  early  training  and  natural  endowment.
( Democritus )

When  you  want  to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you  begin  by  treating  them  seriously
when  they  are  little,
giving  them  responsibilities,
talking  to  them  candidly,
providing  privacy  and  solitude  for  them,
and  making  them  readers  and  thinkers  of
significant  thoughts  from  the  beginning.
That’s  if  you  want  to  teach  them  to  think.
( Bertrand Russell )

而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
他首先會感受到自己對智慧的愛有多深,
如果好逸惡勞,愛智不深的話,就必然會半途而廢,
只有發現自己對智慧的愛刻骨銘心的人,
才會披荊斬棘,繼續向崎嶇的前路邁進,
而由於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發現智慧的無窮,
所以才會越來越謙卑,鍥而不捨地繼續追求,
直到死亡前的那一刻。
可惜生命如此短暫和脆弱,即使是愛智的先行者,
亦不應該浪費寶貴的時間去幫助無緣者。
愚昧,無知和思考懶惰,其實都是每個正常人自己的選擇,
所以我們必須學懂尊重他人的選擇,尊重自己的時間。
緣起緣滅,緣聚緣散,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我們必須學懂讓捨得的和捨不得的都隨緣,
必須學懂讓所有朋友,包括青梅竹馬的來去都隨緣!

參考:《哲學就是愛智》

林子祥《最愛是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A6vxU0bhiA

愛智者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
必然會醒悟到他至少需要三大工具:
1.  自己的思考能力。
     視乎面對課題的困難程度而異,
     所以有志攀登追求智慧的階梯的話,
     往往需要借助優秀的啟蒙導師和課程。
2.  自己的勇氣和毅力。
     課題越是困難就需要更強的勇氣和毅力,
     所以往往需要自我批判來磨鍊我這件工具,
     需要同行者,先行者,或者導師的鼓勵。
3.  閱讀和智慧有關的重要書籍。
     即是老生常談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a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Bernard of Chartres )

古今中外最優秀的聖哲賢人,就是我們的巨人。
他們的人生經歷即使大不相同,但一定殊途同歸,
最終領悟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不能夠同意 Hermann Hesse 的這句說話,
因為他抹殺了所有歷代智者無私的努力:

Knowledge  can  be  communicated,
but  not  wisdom.  One  can  find  it,  live  it,
be  fortified  by  it,  do  wonders  through  it,
but  one  cannot  communicate  and  teach  it.
( Hermann Hesse )

事實上,不少人對教導和鍛煉智慧悲觀的原因,
是因為追求智慧的過程異常複雜和困難,
否則就不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毅力:

追求智慧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思想自由
去蕪存菁追求智慧去蕪存菁追求智慧 →…

Nothing  any  good  isn’t  hard.
( F. Scott Fitzgerald )

All  things  excellent  are  as  difficult
as  they  are  rare.
( Baruch Spinoza )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any  place  worth  going.
( Beverly Sills )

If  you  find  a  path  with  no  obstacles,
it  probably  doesn’t  lead  anywhere.
( Frank A. Clark )

重覆這個程序的次數會因個人的天賦和勤奮程度而異,
如果相信輪迴的話,個人的天賦來自屢世的修行,
這就解釋了為何前生有修行的人,一旦回歸心靈,
追求智慧的能力有如脫胎換骨,突飛猛進,
同時亦解釋了為何會有命運這個現象。
天道酬勤,努力修行的人自強不息,自然能夠勇猛精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過一段時間就更上一層樓。

When  you  see  yourself  as  a  work-in-progress,
you’re  automatically  less  likely  to  experienc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 Valerie Young )

參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所以這個世界可以有大智若愚,但不可能有大愚若智。
常見的現象反而是在某一領域內成功的偏才,
沾沾自喜,自以為已經成為通才,樂意扮演智者,
意圖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對自己不熟悉的課題說三道四,
娛樂圈內非常多這類愚樂有識之士的人。
結果當然是醜態百出,貽笑大方,
只能夠得到擁有同樣思考能力和心態的人支持。

2017-01-31 荷李活有幾多個Meryl Streep?The same president that dropped 26,171 bombs in 2016

2017-01-31 Can someone explain this?

如果不相信輪迴的話,個人的天賦來自祖上的遺傳。
但會因應後天的學習和努力而增添,
就是俗語說的「最緊要識投胎」,
問題是這句俗語中的「識」不可能是自由抉擇,
否則投胎之前的競爭和戰鬥足以產生極多自私和惡毒的人!
除此之外,思考能力亦會因應後天的懶惰和放棄而減少,
甚至會因為立心不良,甚至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而令原本擁有的先天智慧被壓抑,
而現時的思考能力則大幅度下跌,滿口歪理以圖自圓其說。

If  the  people  around  you  are  giving  you
advice  to  slow  down  or  to  take  it  easy──
you  are  surrounded  by  the  wrong  people.
( Grant Cardone )

A  lazy  person,  whatever  the  talents  with  which
he  set  out,  will  have  condemned  himself  to
second-hand  thoughts  and  to  second-rate  friends.
( Cyril Connolly )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

( Plutarch )

What  lies  behind  us  and
what  lies  ahead  of  us  are  tiny  matters
compared  to  what  lives  within  us.
( Ralph Waldo Emerson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
1.「需要」和「想要」的分別。
2.「森林」和「樹木」的分別。
3.「教書」和「教育」的分別。
4.「謙虛」和「謙卑」的分別。
5.「成功」和「成就」的分別。
6.「真誠」和「虛偽」沒有交集。
7.「大愛」一定是從改變制度著手。
8.「宗教」和「宗教精神」的分別。
9.  精英分為「偏才」和「通才」兩類。

追求智慧 →  獨立思考創意思考生命成就

生命成就又可以分為兩類:人格的成就心靈的成就
人格的成就是堅持人格,不做不道德的事。
心靈的成就是回歸心靈之後,遵循心靈的指示,
做真正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在追求成就的旅程之中,同時帶來了成功,
那麼就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成就這個課題就必然引申出另一個問題:
「我認為生命的意義是甚麼?」

If  the  path  before  you  is  clear,
you’re  probably  on  someone  else’s.
( Joseph Campbell )

殺父仇人大家聽得多,有沒有聽過「殺腐恩人」?
然而殺腐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制度的大局,
談何容易!想做殺腐恩人,少一點智慧都會功虧一簣。
這就是為何「大愛」一定是從改變制度著手。
當一群智者懂得互補不足,鼎力合作去改善甚至改變制度時,
就是顯示出「大愛」的「制度布施」。
[「制度布施」是筆者自創的詞彙,佛教不談「制度布施」]

如果沒有權力、制度和智者同心協力去改善大局,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夠改變自己。

經過反覆思考,筆者認為自由的來源至少有八個
1. 覺醒之後回歸心靈。
2. 擁抱懷疑和批判精神之後產生的思考能力。
3. 向外批判和向內自我批判的勇氣和毅力。
4. 認識自己的勇氣和管理自己的毅力。
5. 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
    拒絕將工作變成逃避或者隨波逐流的行為。
6. 對神聖事物和真理的謙卑。
7.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後,和巨人的比較。
8. 只結交同道中人,一旦升級之後,
    就更換導師及部份不思進取的同道中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