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源開始思考》(十)

[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批判平台]

為了不讓別人的思考和曖昧的詞彙影響自己的思維,
筆者這位一向討厭現今政治的人,
強迫自己埋首從根源開始獨立思考,
慶幸得益於多年來從「科學精神」及「宗教精神」得到的薰陶,
考慮到第四權的腐敗根源,以致醜態百出,
考慮到政治不能夠脫離道德,
考慮到政治需要不斷培育接班人,
深刻理解任何制度一旦歧視真理,必然遲早百病叢生,
深刻理解任何進步都必須持續不斷地批判,
以「去蕪存菁」及「精益求精」為目標,
深刻理解運用「集體智慧」來治病的重要性,
終於明白到建設一個公開、公平、客觀、尊重真理、歧視愚蠢、
有公信力的「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批判平台」,
才是最積極的做法,才是下一代精神及社會文明的唯一出路!
投票運用了數字的暴力,永遠不能解決重大的爭議,
為何我們不可以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說理?

If  there  is  no  struggle  there  is  no  progress.
Those  who  profess  to  favor  freedom,  and  yet
deprecate  agitation,  are  men  who  want  crops
without  plowing  up  the  ground.
They  want  rain  without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y  want  the  ocean  without  the  awful  roar
of  its  many  waters.
( Frederick  Douglass, West India Emancipation Speech,
August 4, 1857 )

批判平台是用理性的鬥爭」來代替「利益的鬥爭」,
筆者相信批判平台可以一次過解決
身體的暴力」、「制度的暴力」和「數字的暴力」。
筆者自從產生了「批判平台」的概念之後,常常反問自己,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甚麼叫做「理性」?
甚麼叫做「朝向理性正確之路邁進」?
怎樣才能達到「理性」的最高標準?

如果一個社會還未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這個社會可以稱為一個「理性的社會」嗎?
我們是否需要定義一個合格的標準,
來判斷怎麼樣的社會才可以稱為一個「理性的社會」?
如果一個社會還未有資格成為「理性的社會」,
那麼所謂「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和「XX是一個理性的社會」
是否只是政客用來拍市民馬屁的口號?
香港曾經是一個「理性的社會」嗎?
香港是一個「扮理性的社會」嗎?
香港有能力成為一個「理性的社會」嗎?

照筆者的看法,一個「理性的社會」必須具備三大條件:
1.   有「合標準的聆聽者」去聆聽社會上不同意見的渠道。
2.   建設一個擁有「合資格裁判」,完全公開,
公平及公正的「批判平台」。
3.   尊重「批判平台」的結論,有一個改善問題的機制。
如果涉及重大原則,不能夠以不評論個別例子來推卸問題。
不能夠口頭上「接納」意見後做法一切照舊,
拒絕保證完全可以防止的事件不會再次發生。
不能夠藉口調查一頭半個月,最後不了了之。

一個七百萬人的城市,如果用百分之零點零一 [0.01%] 來做標準,
至少應該有七百位有真正思考能力,
懂得甚麼是真正對人謙虛,又懂得對真理謙卑的人。
如果能夠邀請這些人共商民主,
怎可能會有這麼多的政治問題?社會又怎可能不和諧?
如果凝聚這七百人去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不合資格的牛鬼蛇神,又怎會有生存的空間?
如果我們認為政治應該是專業,
那麼當然要歧視愚蠢,要文明地讓蠢無立錐之地!
要求所有意圖講人自講的人用腦思考,
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毫無辦法隱藏地思態畢露,
才是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最佳方法,
才有可能建立穩固的道德高地,完全解決政壇上的烏煙瘴氣。
這樣有價值、不談口號、重視理性的事情,
過去十多年來為何沒有人去做?

Is  politics  an  area  of  life
where  we  can  accept  mediocrity?

懂得甚麼是真正的謙虛和謙卑的人都明白,
在做學問和做人的過程之中,「自我批判」非常重要。
懂得科學精神的人都明白,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
「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實在要不得。
懂得宗教精神的人都明白,愛不能容忍虛偽,
不能夠在有能力時卻明哲保身,
看到法利賽人的虛偽時默不作聲。
然而頭腦不清的人往往忘記「森林思維」,
難免會將「自我批判」及「各家自掃門前雪」共一爐而冶之,
出現譴責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人的金句:

Those  who  spend  their  time  looking  for
the  faults  in  others
usually  make  no  time  to  correct  their  own.
( Art Jonak )

這句金句十分容易被人利用來傳遞一個極壞的訊息:
就是希望「別人眼中的刺和自己眼中的樑木」互不侵犯。
說一句笑話,就好像電視劇裡的對白所說:
「做人千祈唔好忘本,我同你阿爺都喺從黑社會走出嚟」!
為甚麼不能夠既除去別人眼中的刺,亦除去自己眼中的樑木?
筆者從來都不相信別人眼中的刺和自己眼中的樑木,
可以討價還價,可以和平共共存。
筆者從來都不相信譴責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愚蠢人,
可以令他們喜歡真理;
而且我們譴責的只是愚蠢人的愚蠢,並不是那個人,
除非那個人是掌權者,或者那個人聲稱自己永遠不會認錯。
譴責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愚蠢人的愚蠢,
只有一個積極的目的,
就是讓年青而熱愛追求真理的人,
以這些人為鏡、為誡,避免犯上同樣的錯誤。
建設一個公平、公正的「批判平台」,凝聚集體的智慧,
共同努力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和矛盾,才是下一代人的出路。

如果我們反對暴力文化,提倡真正的「和平、理性、包容」,
而並非口號方式的「和平、理性、包容」,
那麼我們應該從中學階段就開始做起,
在每一所中學裡建設一個雛型的「批判平台」,
滿足「理性的社會」的三大條件。
我們的中學會有勇氣這樣做嗎?建設能夠拖延嗎?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篇》

行大道需要善良,
善良需要智慧,善良需要凝聚,善良需要守護!

參考: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八)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九)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一)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二)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三)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四)

《政治和民主》(十) 《政治和民主》(十一) 《政治和民主》(十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