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民主》(十一)

[民主不需要科學精神?]

1.  科學從來都不會用人數來決定真理。
2.  科學要求專業。
3.  科學要求批判精神。
4.  科學要求實驗證據。
5.  科學要求參與者具備優秀的思考能力。

西方發展科學二百多年,就有今天的成就,
証明「科學精神」是發展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藏,
只不過西方國家自己也不懂得寶藏的真正價值,
未能夠重視到將「科學精神」帶到宗教方面,
未能夠重視到將「科學精神」帶上政壇。

I  submit  that  it  is  only  by  trial  and  error,
by  insistent  scrutiny  and  by  readiness  to
re-examine  presently  accredited  conclusions
that  we  have  risen,  so  far  as  we  have  risen,
from  our  brutish  ancestors;  and
I  believe  that  in  our  loyalty  to  these  habits
lies  our  only  chance  not  merely  of  progress
but  even  of  survival.
( Judge  Learned  Hand )

在一個公開、公正的「批判平台」之上,
人類可以不斷地對一個現存、牢固的秩序作出反思,
提出修訂及改進,並且慎防有空隙被人利用。

In  all  affairs  it’s  a  healthy  thing  now  and  then
to  hang  a  question  mark  on  the  things
you  have  long  taken  for  granted.
( Bertrand Russell )

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都重視「真和誠」,
但科學精神從「真和誠」之中提煉出「懷疑和批判精神」,
而由於人類的「宗教」阻礙了「宗教精神」的發展,
忘記了「宗教精神」中的「愛和智慧」,
本來就必然會發展出「懷疑和批判精神」!
「宗教」對「宗教精神」的阻礙,
的確是人類「宗教精神」文明發展的悲劇。

五四運動以來,
中國人只是喜歡「賽先生」的英俊外觀,和他那扎實的肌肉,
對「賽先生」的人格和心靈沒有多大興趣,
換句話說,就是愛「賽先生」的人,不愛「賽先生」的心。
所以我們只是學到西方精神文明的皮毛。
而且我們還未發現,
由於「德先生」沒有從「賽先生」那裡學習到他的神髓,
所以雖然「賽先生」精神飽滿,還是年輕力壯,
「德先生」卻已經病入膏肓,老態龍鍾,
變成了滿頭白髮的假紳士。

也許自以為是冷靜、有思想、有文化的人認為,
政治不是科學,不需要科學精神,
政治不需要真理,只需要協商,
政治問題上即使需要辯論,需要批判,
最後也應該用人數來決定是非曲直,
絕對不應該聽從說得最有道理的那一位。
所以有人說:
歷史上的聖賢、大哲學家、孔子、耶穌基督……
都是屬於不肯妥協、不願意追隨群眾、尋釁滋事的份子,
他們都是民主的叛徒。
所以凡是擁護民主的人都應該和他們劃清界線!
政客的邏輯是:
當有一大班人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的時候,
有問題的必然是愛因斯坦,而不是那一班人。

有人說,人類迄今發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
民主是目前發現的最好制度,至少亦是弊端最少的一種,
未免低估了人類的心術和鑽空的技術。
這個說法誤盡蒼生,洗了很多從來不讀科學哲學的人的腦。
人類至今發現的最好制度是硬科學中的科學制度」,
一到軟科學,弄虛作假就開始層出不窮,於今尤烈,
主要原因是由於人類喜愛「名、利、權」多於他們喜愛真理。
只有一個公開、有公信力的「批判平台」,才可以撥亂反正,
才可以監督第四權的虛偽,
才可以監督「宗教」的虛偽,
只有一個公開的「批判平台」才可以訓練政治專業人才,
並且將次貨劣根、烏雲、蠢狗、野心家全部趕出政壇,
避免政治流於「非專業」的小丑鬧劇。

不尊重「科學精神」,就會出現半真半假的科學家。
不尊重「宗教精神」,就會出現半真半假的教徒
及心術不正的科學家。
危害科學、危害宗教、危害社會制度的,從來都不是愚蠢人,
而是半真半假、左右逢源的聰明人,
而是自以為有才幹,但不懂得根源思考的人。
政治蠱惑仔說話開頭的一句,往往就是:
Not  taking  any  political  position,
這些人未免太過虛偽,是自己朋友的話一定要小心。
王丹到現在才發現:

「溫和的面龐下會是冷酷到不可思議的心腸」
未免太遲了!也許王丹是一位沒有讀過歷史的人。

其實不但政治的進化需要「科學精神」,
社會道德的進化,也需要「科學精神」。
中國人講道德講了千多年,不重視嚴謹的制度,
不重視詞彙的統一,不重視鍥而不捨的批判思維,
只重視少數人各行其是的實踐,
更重視表面的形式,往往表裡不一,流於虛偽,
所以千多年來中國人在道德方面差不多原地踏步!
西方的社會道德,一向依賴宗教;
中國的社會道德,則除了依賴各式各樣的宗教之外,
還有儒、道、墨、法諸家。
社會道德的進化,其實十分依賴制度,
當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以為單純依靠宗教,
就可以解決日益複雜的道德問題,
不懂得向科學界借用他的批判工具。

當一個城市的經濟和科技走得飛快的時候,
既得利益者的人格、靈魂、智慧跟得上嗎?
社會世道人心和市民的思想跟得上嗎?
宗教跟得上嗎?
當利用宗教的聰明人越來越多的時候,
社會道德就容易變得虛偽,瀕臨崩潰。

如果我們不能夠依賴宗教,
那麼民族主義 Nationalism 有助於團結人民嗎?

Nationalism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