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二)

[批判平台的守則]

建立一個批判平台的其中一個目的,
就是要學習在真理面前謙卑
筆者心目中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應該會遵循下列的守則:

1.  辯題當然可以辯。

在一般辯論及辯論比賽之中,
往往沒有人介意辯題究竟是如何產生,
只要看起來好像是辯題就可以了。
但辯題不准辯,是訓練批判思維的大敵,
因為完全扼殺了根源思考」!
在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之上,辯題絕對可以辯,
如果參與辯論者清楚地指出辯題的謬誤,
出題目的人應該出來澄清「出這條題目的原因」,
或者承認自己的思考力不及參與辯論者。

參考:《做學問》(四)

2.  詞彙、概念和概念的分類當然要釐清。

文學家的弱點,往往在於詞彙和概念的定義不夠清晰。
哲學家在這一方面似乎較優勝,但其實亦有相似的弱點,
只是清晰多一點而已。
思考要根基穩扎,一定要在基礎的詞彙和概念上下苦功。

心思慎密的讀者一定會發現,
其實哲學家的思考往往還有一個弱點,
就是忘了要「仔細分類」,建立一個思考和概念架構。
哲學上關於靈界的思考,存在的思考,
致命傷往往在於疏忽了分類的重要性之上。
謹慎分類,辯論時就不容易產生「雞同鴨講」的現象。

3.  絕對可以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對初相識的人來說,
「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是一個重要的行為守則,
因為表示出你對別人的尊重。
年輕及不成熟的人往往由於喜歡表現自己,
以致鋒芒太露,忘記了這個守則。

可是一旦在批判平台上辯論,
為了節省辯論的時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客氣,
如果雙方根本不在同一智慧層面,
我們當然應該接受「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但當然申請的一方必須提出充份的理據。

有備而來的高手,一向沒有耐性聽廢話。
高手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並不一定是想令對方覺得他高人一等,
亦並不表示他沒有在聆聽對方的言論,
而是因為他一聽就已經知道對方接著會說甚麼,
一聽就已經知道知道對方犯了甚麼嚴重的錯誤。
高手一旦發現對方詞彙、概念,或者概念的分類含糊,
意圖打茅波,當然應該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如果高手說出充份的理由,
說出問題的關鍵在甚麼地方,那麼高手就可以加分,
而對方亦必須立即回應,表示接受,
於是雙方就可以進入有效率,更高層次的辯論。
如果對方不接受高手說出的理由,
又提不出抗衡的理據,就只好認輸。
我們絕對同意不要浪費時間!
這是對雙方的尊重,對評判的尊重,對辯論的尊重。

我們一向以為「沉默寡言」是美德,
然而沉默的人不一定是「光明磊落、藏鋒於訥」的智者,
出來社會工作之後,我們會發現有些陰陰濕濕,
想一下子將對方置之死地的高手,
往往喜歡保持緘默,耐心地聆聽對方的說話,
甚至設置陷阱,然後引蛇出洞,
等待對方黔驢技窮,然後出擊,一舉殲滅。
所以目光銳利、默不作聲的人往往是危險人物,
他們的特點是不喜歡和人閒聊以防洩底。
但「默裡藏奸」依然比「笑裡藏刀」好得多。

事實上不少「沉默寡言」的人只不過是口才劣拙,
或者因為明白自己智力不足而藏拙,
他們只不過是想保護自己而已。
所以如何辨別一個「沉默寡言」的人究竟屬於那一類,
是年青人需要學習的功夫。

4.  既然重視說理,負方當然可以上訴。

由於口才欠佳者頭腦可能十分清晰,
亦由於文字說理較口頭辯論說理更清晰,
所以上訴一定接納用文字進行批判。

如果一所中學裡建設了一個這樣的批判平台,
如果校方亦意圖用這個批判平台來訓練學生,
那麼學生們對「批判平台」中辯論的內容必須回應,
而且是用文字方式來回應。

在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之中,
所有學生都可以請教高明。
我們歡迎學生們的家長、兄弟姊妹、長輩、補習老師…
一同參與學生們的教育,製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所以今天贏的一方在一兩個月後,
可能搖身一變,成為了輸的一方。
我們歡迎所有同學隨時再打倒贏的一方。
就好像運動員不斷挑戰創新,打破舊有紀錄一樣!

5.  勝方必須接受來自評判的挑戰。

如果一場辯論比賽要有積極意義的話,
勝方必須接受評判的挑戰。
如果勝方的辯論動機並非追求真理,
那麼即使他擁有三寸不爛之舌,雄辯滔滔,
亦可以一敗塗地,滔滔 [total] loss.

最有意思的辯論比賽,
當然是在一個複雜的辯題之上,
經過抽絲剝繭,反覆批判之後,
最後雙方共同達成的結論,連評判亦沒法挑戰。

 6.  由於有評判,愚昧的觀點沒有可能站得住腳。

於是一般辯論中的所謂「尊重對方的觀點」,
成為了天大的笑話。
我們開始醒悟「尊重愚昧的觀點」不但浪費公眾的時間,
而且根本就是一種虛偽!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