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三)

建設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培養正途辯論的精神,
不能不討論背後的動機和目標。

[辯論動機]

在辯論動機方面,我們希望學生明白:

1.  如果最初辯論的目的是想贏,
那麼他就要接受理性的挑戰,要擁抱別人的批判,
絕對不可以打茅波!
如果不重視真才實學,如果不重視思考,
勝方未必能夠抵擋來自評判的挑戰。

The  aim  of  an  argument  or  discussion
should  not  be  victory,  but  progress.
( Joseph Joubert )

2.  這種正途辯論最終的目的,
就是增添個人思考的能力和智慧,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
口才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只不過是附帶的贈品。

3.  輸贏根本就不應該放在心上,
因為重視輸贏,容易產生歪曲真理的傾向。

A  creative  man  is  motivated
by  the  desire  to  achieve,
not  by  the  desire  to  beat  others.
( Ayn Rand )

學生們在決賽之後還有上訴的機會,
因為我們相信不論他們是從那裡得來的幫助,
只要他們最後明白了道理,及其知之,一也!
所以我們當然歡迎他們上訴。

筆者建議一個積極進取的辯論方法讓學生們參考:
為了節省和別人辯論的時間,
筆者喜歡用一個一般參與辯論的人不會採取的方法,
就是讓自己變得透明,讓對方完全清楚自己的想法。
這個方法的好處有很多,
除了節省時間之外,除了表示尊敬對方之外,
除了光明磊落地表示出辯論的目的之外,
更將任何的批判變成了自己成長的糧食。
「終身學習」並非一個口號!
從個人的角度對看,對方永遠不會是一個敵人,
他是一個幫助自己成長的人!
一旦我們將自己的思考變成透明,就成為了一塊石頭。
這塊石頭究竟是一塊絆腳石抑或是一塊踏腳石,
完全讓對方來決定!
對方怎樣看是他自己的事,也是他自己的自由。

如果發展辯論技巧成為辯論比賽中主要的目的,
如果輸贏成為辯論比賽中次要的目的,
而追求真理成為辯論比賽中次要又次要的目的,
那麼我們的教育肯定是走上了一條歧路!

[德育目標]

在德育方面,
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希望能夠培養學生明白兩個道理:
1.  老師也是人,隨時都可能犯錯,
老師犯錯也需要接受批判,
而「知過必改」則是老師必須作出的榜樣。
2.  一般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和溝通,
當然要因應對方的年齡和態度來作出回應。
但在追求真理的批判平台之上,沒有人應該退讓半步,
因為沒有人有權阻撓追求真理!

如此一來,
學生就可以學習到重視「真」和「誠」的精神,
並且明白真理比個人的面子更重要。
學生亦可以學習到視自我為一位不斷改錯、
不斷修訂、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人。

Our  culture  has  accepted  two  huge  lies.
The  first  is  that  if  you  disagree  with
someone’s  lifestyle,
you  must  fear  or  hate  them.
The  second  is  that  to  love  someone  means
you  agree  with  everything  they  believe  or  do.
Both  are  nonsense.
You  don’t  have  to  compromise  convictions
to  be  compassionate.
( Rick Warren )

即使蘊藏著百分之九十真理的說話,
也會有百密一疏,而且頗為的嚴重漏洞。
這就是為何批判思維這麼重要!
稟承東漢大智慧家王充 (27-97) 劃時代的批判精神,
我們認為即使聖哲、聖賢有過,也一定要批判,
但絕對不會減少我們對聖哲、聖賢的尊敬,
因為我們明白如果一個人是聖哲、聖賢的話,
他一定衷心感謝批判他的人,而且一定會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
    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

I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self-respect  to  admit
our  errors  and  mistakes  and  make  amends  for  them.
To  make  a  mistake  is  only  an  error  in  judgment, 
but  to  adhere  to  it  when  it  is  discovered
shows  infirmity  of  character.
( Dale Turner )

一般來說,當置身於一場辯論的時候,
1.  年齡越大的人,我們對他們在思想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除非他們患上老人痴呆症,或者承認自己不懂得深刻思考。
2.  態度越是頑固、好辯或甚至囂張的人,
我們對他們在思想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思考能力充滿自信。
3.  從事會影響社會及年青人意識形態的某些職業的人,
我們對他們在思想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因為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比一般人大得多。
4.  學歷越高的人,我們對他們在思想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因為他們應該有能力應付批判。

[自我批判]

一般學校只知道辯論有「口才」和「思考」兩大要素,
不明白在一個批判平台上的辯論,
其實能夠培養出學生們「自我批判」的能力。

人必須培養「自我批判」的能力,
因為我們的朋友往往不願意這樣做!

我們明白,由於大部份人將面子置諸追求真理之上,
尊敬自我ego 甚於尊敬自己的心靈soul
所以一般人都不喜歡接受別人的批判。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歡迎各式各樣的比賽,
不純粹是因為挑戰自己,而是因為在比賽的失敗之中,
有一些 EQ 較高的人學懂了自我批判。
如果學習「自我批判的意願和能力」是我們的教育理想之一,
為何不鼓勵學生參與?
為何老師可以置身事外?

老師當然需要有自知之明,
清楚分辨自己在討論重大議題時,
到底是在灌輸indoctrination
還是在諄諄教誨inculcation
切忌將「灌輸」和「諄諄教誨」混為一談。

辯論小小巫自我批判亦只不過是小巫
自我批判、不斷地自我教育,方有可能成為中巫
只有一個批判平台才可以成為大巫
理想的批判平台,能夠凝聚團體的智慧,
令所有參與者都被迫放下他們的 ego
共同追求偉大的理想,更加是大大巫
不知香港有多少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有勇氣接受,
並且建設一個普通的入門批判平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