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分類》

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如果連知識是甚麼也不懂,
未免貽笑大方,所以一般稱得上通識教育的課程,
至少都應該包括「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
甚至包括哲學的思考和辯論。

首先當然是對知識的分類有一個概念。
知識的分類方法可以有很多,而且容易有爭議。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將知識分為三大類:
理論theoria,「實踐praxis 和「創造techne
是一個典範的分類法。
筆者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將知識分類:

  公開的知識  Public  Knowledge

公開的知識,包括所有可以用語言及符號來表達的知識,
我們知道且能夠說出來的知識,可以稱為「顯性知識」,

英語可以稱為  factual  knowledge,  public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Public  knowledge  is  explicit  and  recorded  knowledge
mostly  of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e  public  domain
and  can  be  acquired  through  training,  schooling, 
education  or  self  learning.

公開的知識可以分為四大類:
1.  和自然界有關的知識
2.  和人類社會有關的知識
[社會科學,人類學,個別社會的倫理學]

3.  歷史知識
4.  批判思維 [技巧/方法/工具]

由於絕大部份公開的知識都是二手或間接的知識」,
所以公開的知識又可以稱為  vicarious knowledge

 個人的知識  Private  (Personal)  Knowledge

1.  未公開的經驗  personal experience

2.  幻想、想像  imagination

3.  自我認識  self knowledge

4.  對別人的認識 knowledge of others

5.  直覺  intuition,  insight

6.  前生帶來的智慧  wisdom  brought  from  the  past  lives

Intuition  is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heart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soul.  It  knows  instantly  and
constantly  what  can  take  decades  of  experience
for  the  mind  to  logically  sort  out  and  understand.
Trust  it,  and  the  reason  will  follow  in  time.
( Doe Zantamata )

前生帶來的智慧也可以稱為「個人的心靈知識」
knowledge  of  the  heart/soul

7.  基因內儲藏的知識  genetic  knowledge

關於最後這一類知識,生物學家  Seymour Jonathan Singer
舉了一個很精采的例子:

Many  of  us  have  no  doubt  been  fascinated  at
one  time  or  another  watching  a  spider  build
a  gorgeous  web.  Those  species  of  spiders  that
spin  webs  rely  on  them  completely  for  their
food  supply,  so  these  webs  are  not  just  a
causal  artistic  display;  they  have  been  refined
during  evolution  by  the  process  of  natural
selection  to  enable  these  spiders  species  to
survive.  The  spinning  of  webs  is  not  learned.
If  spiders  are  raised  from  birth  in  isolation
from  other  spiders  and  then  released  into
the  wild  on  reaching  maturity,  they  proceed
immediately  to  construct  that  species’
characteristic  webs.  The  first  web  is  already
perfect.  The  information  for  web  spinning  is
therefore  innate  in  these  spiders.  It  must
somehow  be  encoded  in  their  genes.
This  genetic  program  includ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web  spinning,  such  as  the
extraordinary  properties  of  the  several  kinds
of  spider  silk  proteins  that  make  them  so
suitable  for  producing  ultra-thin  threads  of
great  tensile  strength  and  appropriate  elasticity
and  the  special  body  parts  ( the  silk  glands
and  the  spinnerets )  involved  in  the  spinning
process…These  operations  in  their  most  highly
evolved  forms  constitute  an  astonishing  feat
of  engineering  know-how,  but  no  spider  ever
had  to  go  to  MIT  to  learn  how  to  do  it.

( S. J. Singer, The Splendid Feast of Reason, p.88-89 )

☆  介乎公開和個人之間的知識  Intermediate  Knowledge

介乎公開和個人之間的知識,包括
1.  Practical  Knowledge
所有需要通過實踐或練習而獲得的知識及技巧  skills
例如游泳,溜冰、體操…等等,我們在學懂之後,
亦未必能夠清楚解釋如何會懂得這些技巧。
2.  Tacit  Knowledge
難以公開的知識及經驗,「默會知識 tacit  knowledge
「我們知道的東西比我們所能述說的東西還要多。」
I  shall  reconsider  human  knowledge
by  starting  from  the  fact  that
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 Michael Polanyi )
包括那些師徒之間「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知識。
嚴格來說,
顯性知識與默會知識並非兩種截然不同的知識型態。
Michael Polanyi 主張「默會向度的優先性原則」,
他說:「所有的知識不是默會知識就是根植於默會知識」,
我們無法找到一種在默會知識之外的知識。
科學家之所以能夠觀察自然界現象比一般人更為敏銳,
然後根據他所觀察的現象,透過他創造的想像,
提出假說和理論性,再用實驗去證明或者推翻之前的想法,
並根據同行中嚴密的批判和推論、才能夠形成結論。
這樣的過程看似是一個明言的知識,可是要獲得這種科學理論,
從觀察到理論創造,從實驗到結論修正,從知識傳承到科學應用,
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科學家默會知識素養參與其中。
Michael Polanyi 主張「默會向度的優先性原則」,
他說:「所有的知識不是默會知識就是根植於默會知識」,
我們無法找到一種在默會知識之外的知識。

3.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
對某人、某事、某地、某種生物、某種食物的認識,
往往只是粗略的認識,也許有點像「盲人摸象」,
描述起來準確度很低。
4.  少數人掌握,不肯公開的知識及技巧。

公開、可以轉讓的知識,
必須能夠用語言、圖像、照片或影像來描述。
由於人類語言對知識和經驗傳遞的限制,
尤其是介乎公開和個人之間的知識的存在,
影像的紀錄和描述在傳遞知識方面是相當重要的。

知識,當然可以有其他的分類方法。
從哲學和科學的角度來看,
人世間至少有三種「生命中必須的知識」。
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認識自己」屬於第一種。
第二種「生命中必須的知識」就是「認識別人」。
由於這類知識範圍非常廣闊,包括所有社會科學,
所以在中學階段,學生們只需要掌握基礎的知識,
在大學階段,學生們需要掌握進一步的知識,
出來社會工作之後,「認識別人」的知識,
就掌握得越多越好,因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至於如何用來作奸犯科,既可以列入必須的知識,
亦可以列入「生命中不是必須的知識」。
第三種「生命中必須的知識」就是「認識自然界」。
這類知識同樣範圍非常廣闊,包括所有科學知識,
所以在中學階段,學生們只需要掌握基礎的知識,
出來社會工作之後,就需要判斷那部份不是必須的知識,
那部份一定要請教專家。

參考:《無知》(一) 《無知》(二) 《無知》(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