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範圍》(二)

宿命和命運的強度,可以用幾何圖形中的兩個
同心圓concentric  circles 來表達:

如果圓心 center 代表人的位置,
內圓的圓周就代表該人的宿命範圍的圍欄  boundary
在圓周之內是該人的自由意志領域realm  of  freedom

內圓和外圓之間屬於命運的領域realm  of  destiny
是一般人難以踰越的領域。
這個領域部份屬於命理學研究的範疇,
另一部份屬於業力的範疇。
命理學只能夠研究屬於自己範疇的東西,
但由於命運方程式往往不只一個解,
所以某些追求智慧的人來說,依然有不少自由。
其中一個獲得自由的秘訣,
就是希臘哲學家提出的認識自己know  thyself
凡是不「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有可能管理好自己,
更加沒有可能改變自己。

參考: 《「我」I 》《改變自己》

而外圓圓周和圓周之外則是
絕對宿命的領域realm  of  determinism
屬於自然界一切定律的範疇。

認為圓的直徑無限大,這是絕對自由論的看法;
認為圓的直徑微不足道,接近於零,是絕對宿命論的看法;
命理學不相信會出現圓的直徑是零或者無限大,
因為完全沒有證據。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宿命,
問題只在於領域的大小。
限制和自由這兩個概念,本來就是孿生兄弟!
只不過有些哲學家硬是要把他們變成仇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範圍」,顯示出個人的  capacity
現代科技不能夠改變「命運」,
但卻可以擴張「宿命範圍」的圍欄,增加個人的自由度。
最簡單的例子莫如義肢、輪椅、通波仔 ……。

Aimee  Mullins
Changing  my  legs – and  my  minds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5X31CDg_g

Aimee  Mullins
Her  12  pairs  of  leg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b263r75_pg

Aimee  Mullins
The  opportunity  of  adversit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TwXeZ4GkzI

科技的進步,雖然不能夠改變「命運」,
但卻可以令部份人「命裡無時可強求」,我們怎可能不樂觀?

社會上有很多人不懂得「宿命範圍」這個概念,
所以無論他們說自己「不信命運」、「命運是對手」、
還是「篤信命運」,都是屬於概念模糊的人。
試問不認識命運是甚麼的人,如何能夠不信命運?
如何能夠有效地和命運對抗?
怎可能明白「篤信命運」是甚麼意思?

筆者按:

這個內圓和外圓的例子,其實古希臘哲學家亦曾經應用過,
只不過不是應用在命運之上,而是應用在知識之上。
1.  內圓的圓周代表一般庸俗者一生人的知識範圍,
內圓的圓周只可能有輕微的改變。

2.  內圓和外圓之間代表一個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
一生人的知識範圍。換言之,對他來說,
只要能夠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突破個人的盲點,
只要能夠保持童真,好奇心和謙卑的探索精神,
外圓的圓周是可以不斷地、慢慢地向外擴充的。
3.  外圓圓周之外,則代表無涯的知識和智慧,
屬於人類無知的領域。
事實上,無論那一個領域的知識都是無窮無盡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