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問》(二)

☆  清晰辭彙

語言文字是溝通和思考的工具,
所以讀書和做學問必須通過語言文字這個媒介。
清晰明確,言簡意盡,無廢言謬語
就是用語言文字來溝通和思考的最高境界。

Words  are  not  as  satisfactory  as  we  should
like  them  to  be,  but,  like  our  neighbours,
we  have  got  to  live  with  them  and  must
make  the  best  and  not  the  worst  of  them.

( Samuel Butler )

做學問並非建造七寶樓台,
必須腳踏實地,從事穩固的基礎建設,
切忌浮誇、急躁、好高騖遠,企圖一步登天,
所以對語言文字的批判,是讀書和做學問的必備功夫。

一般來說,我們會問自己
1.  這個辭彙的定義是甚麼?
2.  這個辭彙和我們想用它來表達的概念是否相同?
3.  作者這句說話、這段文字是否能夠清楚地表達他的意思?
4.  我這句說話、這段文字是否能夠清楚地表達我的思考?

對語言文字的批判,
目的是釐清閱讀和思考中個別詞彙的概念和意思。
因為意義不清、概念含糊,就會令我們思想混淆,
陷入了含糊其辭、模稜兩可equivocation 的思考謬誤。
對語言文字的批判,
對打算將來讀哲學、法律、人文科學的同學尤其重要。

參考:《思考和閱讀》(三) 

文學是創作、是藝術,
所以對語言文字往往有不同的運用,
好與壞自有歷史的評價。
做學問只會用一些清晰和優美的文學語言。

讀傳統理科的同學容易理解清晰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可惜一旦接觸到社會、心理、哲學等課題,
就和一般未受過訓練的學生無異!
很多讀傳統理科的大學生,在其他方面思考十分幼稚,
原因在此。

☆  將思想寫下來

有清晰的想法,還需要用清晰的文字來表達,
所以將思考和想法寫下來,
是做學問十分重要的一步,絕對不能夠忽略。
在寫的過程中,
我們往往會發現原來自己最初以為足夠清晰的想法,
其實並未足夠地清晰!

文人筆下的所謂我手寫我心」,
由於好大喜功,由於不懂得「保守自己的心」,
所以常常會顯露出虛情假意和不自覺的勢利,
往往辭藻華麗,描繪得天花龍鳳,
但文章中沒有思想,或者欠缺心靈的參與,
就好像一個口齒伶俐但思考力不足的人在侃侃而談。

而一旦涉及抽象的概念,
「我手寫我心」往往就揭露出我們思考能力的高下。

將思想用文字紀錄不來,
目的就是要接受自己和別人的批判。
凡是不願意接受批判的思想,沒有可能成為學問。

即使有思考方面的訓練,
不少中學生就是缺乏了寫下來這一步的訓練,
誤以為自己的思想已經足夠清晰,
不但貽笑大方,甚至可能犯下了嚴重的錯誤,

所以一旦需要寫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就會咬爛不少筆頭。

思考清晰,語言清晰,文字清晰,
才有可能長期愉快學習,才有可能問對問題
才有可能產生學問上的創意

參考《文科和理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