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消費者》

很少人明白,學校裡一場單向的演講,
其實反映了很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現象:
1.  聽眾和學校的質素。
2.  聽眾和學校的紀律。
3.  學校請講者的智慧,以往請來演講的講者質素。
4.  學校的教育理想和管理的意識形態。
5.  現時這位講者的智力和心態。
6. 
現時這位講者的演講技巧。

香港有多少人能夠有下面這位講者「對學校的不認識」,
、「個人的自信」及「個人的自負」?

「每當我被邀請往企業和學校演說或提供培訓,
    首十分鐘的紀律氛圍,
    足以讓我洞悉那機構的管理水平和員工平日的表現。
    管理有道的機構員工,
    很自然地流露出高度自律、專注和待客的禮貌;
    管理欠奉的機構,員工散發出來的懶散、遲緩、
    老油條和渾沌無神的情態,
    足令嘉賓未開咪已經想離場。
    我做教職員培訓時,很多老師爭相要坐在後面。
    有些坐在末排的老師大模斯樣地批改作業;
    更常見的情況是竊竊私語、看手機,
    還技巧地讓前排的人頭掩護自己的臉,
    目的是安然打瞌睡或玩手機。
    原來,當老師放下教鞭時,
    他們的行徑跟自己的學生也沒兩樣。」
《聽講座要有態度》(何靜瑩)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何靜瑩認為紀律是一門講求「一手硬一手軟」的藝術,
完全忽略了紀律首先要講求機構道德和抱負,
其次是講求管理階層的智慧和修養。
如果欠缺了這兩個先決條件,
「一手硬一手軟」根本不是藝術,只是手段!

視乎情況、環境和聽眾的質素,
去決定演講的內容及控制演講的長短,
難道不應該是一個高層次講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修養嗎?
況且怎可以鼓勵「虛偽」成為良好的機構文化中一部份?

Respect  for  someone  else’s  time
is  the  greatest  courtesy.

首先我們必須問一問自己:
一場演講的四大要素不應該是

尊重講者,尊重聽眾,尊重思考,尊重道德」嗎?
這一些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禮貌嗎?

如果一位年青人需要整天聽各式各樣的演講,
而且是被迫去聽,又沒有發問權或者足夠的發問時間,
那麼演講者需要怎樣預備他的演講才算是有禮貌?

We  ask  children  to  do  for  most  of  the  day
what  few  adults  are  able  to  do  for  even  an  hour.
How  many  of  us,  attending,  say,
a  lecture  that  doesn’t  interest  us,
can  keep  our  minds  from  wandering?
Hardly  any.
( John Holt )

筆者近年很少聽本地的演講,因為
1.  覺得得不償失。
2.  互聯網上優秀的演講還未能撥出足夠的時間去好好欣賞。
筆者對於演講的學問是門外漢,
但作為一個演講的消費者,下列少少的看法可以給大家參考:

任何演講,都可以分為互相關聯的四部份,
講者比較容易忽略的是掌握形勢那部份:

1.  演講的內容

☆  應該選一個自己十分熟悉的課題。
☆  寫講稿必須謹慎,要避開自己半熟悉的課題。
  內容必須符合真,演講才會顯示出講者的誠意。

一般以「說服」為目的的談話,必須講究「時機」,
演講的好處就是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只需要考慮及評估聽眾的智力程度是否配合演講的內容,
所以重點一定是在演講的內容之上。

2.  演講的技巧

  音量、語調、語氣、目光,手勢,自信。

3.  充分的準備

  蒐集及核實資料。
☆  撰寫可以有變化的講稿或大綱。
☆  進行預演及排練。

4.  掌握形勢

☆  了解自己的層次,千萬不要高估自己。
☆  了解自己的層次,千萬不要好大喜功,因為言多必失。

☆  了解聽眾的層次,切忌陳義過高。
☆  明白自己演說的目的是「分享」、「說服/洗腦」,還是「拉客」。
☆  如果演說的目的是是「說服/洗腦」和「拉客」的話,
要清楚演講的內容中那方面會有隱瞞或者欺騙的成份。

筆者聽演講時,
會比較注重演講的內容及觀察講者是否能夠掌握形勢。
好的演說不一定是成功的演說;
筆者認為好的演說應該是以「真」和「誠」為貴,
講者自己不懂得的東西絕對不會侃侃而談,
不會譁眾取寵,不會諂媚權貴,不會盲目崇拜名人,

和所有宗教信仰及科學精神一樣。
如果演講中不但蘊藏著「愛」和「智慧」,
更加擺脫了「虛偽」,就必然是一場偉大的演講!

Dale  Carnegie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 read by Andrew MacMilla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pRKGRbsZQ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