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二十九)

寫過很多篇和「信仰」及「信念」有關的文章,
這裡不再贅述,讀者可以參考《為何要學習思考》這一篇,
其中有齊差不多所有有關這個課題的文章的連接。

☆  信仰

很多人都不明白追求智慧和「信仰faith 有何關係,
其實追求智慧需要假設很多不能解釋的東西,
這一些不能解釋的東西就是「信仰」的基礎:
1.  我們相信有「真理truth
2.  我們相信「真理」有誠信,絕對不會對人類說謊。
3.  我們相信「真「和「誠」是尋找所有真理的態度。
4.  我們相信通過人類的「集體智慧」,
     通過實踐和互相批判,經過不斷的修訂,
     人類可以慢慢迫近「真理」。
5.  我們相信「愛」和「智慧」是人類社會的凝聚力,
     亦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方向。
6.  我們相信其他事情可以懶惰,生活可以追求閒暇,
     但思考方面絕對不能夠懶惰。
     因為智慧並非從天而降,即使有天份,還需要努力學習!
7.  這一些不能解釋的東西,亦必須通過實踐和批判的程序。

Real  knowledge,
like  everything  else  of  value,
is  not  to  be  obtained  easily.
It  must  be  worked  for,  studied  for,
thought  for,  and,  more  than  all,
must  be  prayed  for.
( Thomas Arnold )

對個人來說,追求智慧,
其實就是一個畢生致力建設「信仰」的過程!
修行的人明白:
追求智慧的人,他的價值觀一定源自「信仰」,
人格固然可以破產,「信念belief 亦可以破產,

只有努力建設「信仰」才是生命中最可靠的途徑。

「要疊一百萬張骨牌,耗時需一個月;
    但倒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
    要累積成功的企業,需耗時數十載;
    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的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
    但人格破產只需要做錯一件事。」 (王永慶)

I’m  not  upset  that  you  lied  to  me,
I’m  upset  that  from  now  on  I  can’t  believe  you.
( Friedrich Nietzsche )

  內外兼修

人類的智慧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類向外,是外功;一類向內,是內功。
它們之間並非涇渭分明,而是互相影響。
向外的智慧,就是認識自然界,
就是認識人性,認識制度和人性的關係。
向外內的智慧,就是認識自己,邁向去蕪存菁的修行。

很多人都祈求智慧,希望能夠不勞而獲,
但從未見過成功的例子。
因為追求智慧就是畢生建設「信仰」的過程,
同時致力於認識外在及內在的世界,
而建設「信仰」就是修行!
信仰,從來都不是花一兩個星期,或者甚至半年,
向一群人聲稱自己擁有,就可以擁有的東西;
信仰,並不需要任個人見證,不需要任何人監管;
信仰,需要立志,是有條件的。

那麼,信仰的條件是甚麼呢?
1.  要有一個心靈,
     一個堅持不能夠出售或蒙蔽的心靈。
2.  要將心靈時時勤拂拭,通過嚴厲的自我批判,
     將它擦亮。
3.  有了心靈之後,
     才有機會培養出「對抽象問題的好奇心」,
     及對各式各樣人類的「同理心empathy
4.  有了心靈之後,才會立志追求真理,
     並且具備追求真理的「熱誠compassion
5.  對真理有熱誠,
     才會明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期望能夠高瞻遠矚,看得更遠,
6.  明白真理從來都不可以不勞而獲,
     而且不可能一步到位,
     必須一生人努力不懈地修訂以往的概念,
     甚至從新開始建設自己的概念世界,至死不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7.  要擁抱懷疑及批判的精神,鍛煉思考的能力。
8.  要花時間思考生存和死亡的課題,
     學習欣賞生命,明白人必須重視這一生。
9.  要明白無論以前發生過甚麼不幸的事情,
     自己需要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

If  passion  drives  you,
let  reason  hold  the  reins.
( Benjamin  Franklin )

人是感情的動物,
但人除了是感情的動物之外,
其中一部份進化了的人也是理性的動物。
不少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就是認為理性和感情互不相容,
不會再追究「理性」到底是甚麼意思?
是否指大部份人都接受的理性?
是否指擁抱「懷疑」 和「批判」的理性?
是否指去到「理智」程度的「理性」?
是指心靈的理性還是 ego 的理性?
由於「理性」這個詞彙存在品種和程度上的差異,
所以「理性討論」就變成了一個曖昧的詞彙,
由掌握語言權力的人決定涵義。
他們也不會再追究「感情」是甚麼意思?
是擁抱「理性」的「感情」,
還是自給自足的「感情」?
是善用還是誤用「感情」?
這種「感情」又是否有「愛」的成份?
如果有的話,是「小愛」還是「大愛」?

修行的歷程:

回歸心靈 → 謙卑 → 擁抱批判精神 → 鍛煉思考能力
鍛煉思考能力 → 內外兼修 → 宗教精神
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融入生活 → 信仰
信仰 
 + 累積經驗 → 不斷增添的智慧 → 天人合一

如果沒有從「愛和智慧」所產生的「信仰」,
如何能夠辨別善惡、是非、對錯?
如果不能夠辨別善惡、是非、對錯,怎能說是智慧?

追求智慧,畢生致力於建設「信仰」,
致力於減低個人愚蠢的人,當然不會受社會歡迎。
所以「信仰」的代價是要能夠忍受「孤獨」,
不會浪費時間和沒有信仰的人解釋「宗教精神」,
以免拉牛上樹,夏蟲語冰、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Embrace  solitude,  take  time  to  attune  to
the  spirituality  within  us,  be  honest,  be
authentic.  Then  our  souls  will  enable  us
to  make  right  decisions  at  the  right  time
and  at  the  right  place.
This  is  how  faith  is  born  in  wise  men.

Wise  men  are  not  always  silent,  but  they
know  when  to  be  and  when  not  to  be!
( Jason Ling )

人格一旦貶值,就失去了心靈。
表面上看來,思考力不足的人似乎和信仰無緣,
但思考力不足的人如果能夠堅持人格,
亦是有信仰,因為「堅持人格」本身就是信仰,
是個人在種種建立「自尊」的方法中的抉擇。
而且一個人能夠「堅持人格」,
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安身立命方面的「成就」!
堅持人格,就是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所以不需要具備圓謊的能力和良好的記憶。

One  of  the  most  sincere  form  of  respect
to  the  fools  and  disrespect  to  yourself
is  listening  to  what  the  fools  propagate
without  ever  trying  to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he  is  so  foolish.

一些只有「半桶水」道德,兼且思考能力不足的人,
往往以為待人接物的技巧就是智慧,
結果很容易就和虛偽攀上了關係。
一旦招惹了虛偽,失去了真和誠,就已經遠離智慧。
只有動機良善,兼且具備思考能力的人,
他們學習到的待人接物技巧,才可以成為智慧的一部份。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