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二)

Proper  preparation  is  the  key  to  our  success.
Our  acts  can  be  no  wiser  than  our  thoughts.
Our  thinking  can  be  no  wiser  than  our  understanding.
( George S. Clason )

逃避思考,
尤其是逃避對我們認為已經熟悉的事物從新思考,
逃避從根源開始從新思考,都可能會產生嚴峻的後果。

The  fatal  tendency  of  mankind  to  leave  off  thinking
about  a  thing  when  it  is  no  longer  doubtful  is  the
cause  of  half  their  errors.
( John Stuart Mill )

可見除了因為教育制度的缺失之外,
人的性格,往往是羈絆思考的最大障礙物,
而思考的訓練往往和性格的鍛鍊骨肉相連!
思考方法掌握不好,很多時都是由於性格的關係,
所以談思考方法,
不能不談會嚴重影響我們思考的某部份性格。
想思考能力大幅度地躍進,不能不先解決性格上的羈絆。

對中國人來說,思考更加多了一重阻礙,
因為據說以情害理是中國人的民族性,
而在思考方面,中國人尤其喜歡淺嚐即止」及「半途而廢」,
理由是喜歡「和諧」,未經深思熟慮的所謂「和諧」,
和喜歡「包容」,不論善惡真假是非對錯的「包容」。

思考,如果用英語中的 think 字,其實不很恰當,
如果改用 cogitate,  deliberate,  muse 或者 ponder
就比較貼切,因為 think 可以只是「想」,不一定要「思」,
不一定要慎思,不一定要深思,不一定要沉思,

think 可以是  wishful  thinking
一定是  critical  thinking
但一般英語作者都喜歡用 think 這個字,只好從眾。

參考:《思考和閱讀》(四)

It  is  dangerous  to  think…
But  somebody  must  take  a  chance.
The  monkeys  did   who  became  men,
and  the  monkeys  who  didn’t  are  still
jumping
  around  in  the  trees
making  faces  at  the  monkeys  who  did.
( Lincoln Steffens )

人類一向都是生活在意識形態之中,
我們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操縱了我們的行為,
影響到我們的精神健康,
正如食物、水和空氣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一樣。
歷史告訴我們,
人類往往會因為思想、信念和價值觀而發動戰爭,互相殘殺,
所以一套良好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建立,
不僅對個人極為重要,亦是任何文明社會刻不容緩的事。

中國傳統的智慧是三思而後行」,
西方人則說  think  before  you  act  or  speak

如果思考要成為一種「信仰」,就必須接受「信仰」的兩大原則:
1.  思考的目的是追求「真理truth
2.  接受「honesty,  sincerity,  authenticity
為尋找「真理」的工具。
3.  擁抱「懷疑精神scepticism

所以思考要成為一種「信仰」,就必然
1.  重視「真和誠」。
2.  擁抱「批判」,希望別人幫助我們找出個人思考上的缺失。
3.  排斥虛偽hypocrisy
4.  不會讓「度橋在灰色地帶去行騙」成為思考的動機。
5.  不會讓「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利益」成為思考的動機。

如果思考是一種「信仰」的話,對每一件事我們都會問:
1.  事情的真相是甚麼?我的想法距離真相有多遠?
這是就是「真」的原則。
2.  由於很多時會有人或者團體試圖隱瞞事情的真相,
凡是試圖隱瞞事實,或者只是披露部份事實的人或者團體,
我們都要懷疑,因為他們違背了「誠」這個原則。

思考必須鍥而不捨,絕對不應「量化寬鬆」,
因為真知灼見只能夠來自鍥而不捨的懷疑和批判精神,
來自對真理的謙卑,並且尊重時間的不斷考驗。
換言之,回歸心靈,追求智慧,任重道遠,阻力重重,
需要內省,需要耐性,欲速則不達。

一旦思考「量化寬鬆」,包容了「半桶水思考」,
人往往就會接受「思考懶惰」和「性格虛偽」兩大內奸;
而引狼入室之後,就會開始重視面子和輩份多於重視真理,
重視附和人數多於重視真理,和真誠的距離越來越遠,
結果造成根基動搖,思考能力垂直下跌。
這就是為甚麼一個人無論口才多麼伶俐,反應如何快捷,
只要思考能力不足以應付當下的課題,或者由於立心不良,
都會醜態百出,自掘墳墓。

如果當事人上了年紀,在濁世中又有少許成功,有少許自負,
就更加難以避免思考能力萎縮的風險。
一般人只知千金難買少年窮,不知萬金難脫中年蠢的道理;
一變蠢成千古恨,恨錯難返,嗚呼哀哉!

When  people  say,  in  a  vague  manner,
“take  care  of  your  thoughts!”  or
“take  your  thoughts  seriously!”

what  do  they  actually  mean?
The  content  of  your  thoughts?
The  intention  of  your  thoughts?
Are  they  assuming  that  I  already  possess
the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my  thoughts?
If  not,  then  how?
( Jason Ling )

The  first  principle  [of  scienc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 Richard Feynman )

Carol  Tavris
Who’s  Lying  Who’s  Self-Justifying?

凡是牽涉到政治和社會道德的課題,
我們必須懷疑所有自稱中立neutral 的人或者團體,
因為如果他們沒有擁抱「批判」,甚至拒絕說出原因,
那麼極有可能是「虛偽」,假扮公正、想做騎牆派,
或者意圖左右逢源,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然而對任何事情的批判,我們必須公開背後的原則,
接受別人的批判,這就是「誠」的原則。

凡是牽涉到政治和社會道德的課題,
首先要考慮的是公眾利益下一代的利益」。
聖經中有一節談及這個課程,說得頗清楚: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哥林多前書 10:23》
唯一含糊的地方就是別人的定義!
首先,這個「別人」當然不能夠包括自私自利的人,
其次,別人的益處當然包括子子孫孫的益處,
所以「別人」當然不能夠包括那些
1.  意圖犧牲下一代利益的人;
2.  為了短暫的眼前利益而同意廠商污染環境的政客;
3.  為了小團體的利益而損害其他團體利益的人。
而重視「別人的益處」的人,
當然應該是從改善生活環境和改革社會制度著手!

Thinking  is  one  of  the  hardest  work  in  society,
which  is  why  so  few  engage  in  it.

非物質世界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思考,
喜歡讀書的人如果不懂得思考,
不懂得去蕪存菁,不懂得對真理謙卑,
不致力創造和改革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
那麼這些死讀書和讀死書的人,
就只能夠在「秀才遇著兵」的時候,
噤若寒蟬,忍辱偷生,或者甚至賠上自己的生命。

有一些人接受思考為一種「信仰」,
所以用 think 這個字作為一個 acronym
提醒自己關於思考這個「信仰」需要注意的事:

T

Is  it  true?
Is  it  a  physical  truth  or
is  it  a  social-psychological  truth?

Can  it  withstand  the  test  of  time?
Can  it  withstand  the  test  of  criticism?
Can  it  be  presented  as  clearly  as  possible?
Is  the  timing  right  to  reveal  the  truth?

Am  I  withholding  the  truth  to  make  someone  happy?
If  it  is  a  social-psychological  truth,
can  it  be  presented  with  tenderness

H

Is  it  helpful?  To  whom?
Am  I  honest  with  myself  and  with  others?
Do  I  intend  to  stop  thinking  half  way?
Do  I  understand  humility  in  my  search  for  truth?
Can  we  have  hope  without  truth?
Can  we  achieve  happiness  without  truth?

Does  truth   hurt? now  or  later?
Does  revealing  truth   hurt  the  society? now  or  later?
Does  withholding  the  truth  hurt  the  society?

I

Is  it  important?
Is  it  impartial?

Is  it  inspiring?
Is  it  innovative?
Is  it  interesting?
Is  it  Illuminating?

Will  it  be  presented  in  an  interesting  way?
Am  I  abandoning  my  integrity  and  betraying  my  soul?

N

Is  it  noble?
Is  it  necessary?
Is  it  nourishing?
Is  it  done  nicely  and  neatly?
Do  I  need  to  do  it  now?

K

Is  it  kind?
Kind  to  everybody?
If  not,  then  kind  to  whom  and  unkind  to  whom?

Do  I  pretend  to  be  kind?
Is  my  kindness  hypocritic?

Am  I  killing  with  kindness?
Am  I  presenting  the  keystone?
Am  I  casting  pearls  before  kooks?
Can  it  kindle  the  fire  in  some  of  the  minds?
Can  I  keep  up  the  habit  of  thinking?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就知道為何佛教中的「八正道」,
首三項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
科學正語的特徵為「真實、簡潔、定義清晰不曖昧」;
心靈正語的特徵,除了「真實、清晰」之外,還需要考慮:
是否有慈愛之心?
是否對聽眾有益?
是否在適當的時機透露?
是否為聽眾所喜愛?
會否對部份人慈愛,所以犧牲掉另一部份人?

佛教中提出的「勇猛精進」,
由要求起碼的智慧開始,最後回到更高的智慧,
是一個螺旋形的上升循環,對修行的要求一點也不簡單。
修行既需要有勇氣,有毅力,亦需要有「慧根」,
所以決志起步非常重要,《贏在起跑線上》亦非常重要!

To  live  is  to  think.
( Marcus Tullius Cicero )

所以衣衫襤褸不足以曰貧,貧莫貧於不懂得思考!
不懂得思考,活死人也;
不懂得思考,往往限制了天賦才華的發揮;
不懂得思考,或者只懂得半桶水思考的人,
何來真知灼見?

唯恨思考困難,兼且人之得過且過習氣難改,
所以必須具備意志和毅力,對思考努力以赴,
必須接受嚴謹的思考訓練!

與其臨川羡魚,臨庸恥愚,不如立志思考。
苟能中年開始立志思考,亦未為晚也,
日積月累之下,自能洗心革面,無異起死回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