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ego》(一)

[我 ego ]

筆者目前的看法,是將哲學裡的「mind
分成  ego心靈  soul兩部份。

  ego的重要,在於面對現實,遵循習俗和潛規則,
讓個人可以在當下的社會中生存。
為了生存,為了明哲保身,即使是最討厭虛偽的人,
他的「  ego 一定會有「最低限度的虛偽」,
視乎當下社會在某一細節中的「理想/一般/醜陋」程度而定。
  ego 的出現,亦可能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
由於在殘酷環境中生存的需要,而產生合群、團結的需要。
上至民族歸屬感,下至大小團體的歸屬感;
上至八面玲瓏的交際手腕,下至一般的友誼玩樂,
都屬於「  ego 的處理職責。
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在他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
將這種「社會需要social  needs 列為第三層的需款,
放置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上

所有人類的「  ego 」的共通點是「要面子,講輩份」,
然而「要面子」的程度因人而異,變化非常之大,
視乎性格、大小環境、社會意識形態、社會制度而定。
如果社會意識形態和制度都重視「成功」,
那麼「要面子」就會反映在追求「名、利、權」三方面;
生活在病態社會中的人,為了追求「成功」,
往往懂得先放棄面子,度橋做不道德的事情,
在灰色地帶行騙及運用心理學利用人性弱點來做廣告,

到發財之後才立品,重拾「要面子」的行為;
病態社會中的「成功」,甚至包括權力加上暴力。

Poverty  of  goods  is  easily  cured;
poverty  of  soul,  impossible.
( Michel de Montaigne )

不少人的  ego超越了滿足社會中生存的需要,
超越了滿足社會中生存的需要,壓抑了「心靈  soul 」的顯現,
讓「我  ego在舞台上扮演一個虛假的角色  a  fictitious  self
這個「  ego甚至會在不同情況之下戴上幾張不同的面具。
於是這個「我  ego」就向於歧視心靈  soul
認為「心靈  soul不切實際,甚至逃避現實。
  ego除了容易被情緒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嚴峻的弱點,
就是「  ego或多或少會被社會的意識形態潛移默化。
  ego以為自己是在操縱大局,
而事實上是社會上有權勢的人 [導演/劇作家] 在操縱大局!
一個地方的「政治、社會、法律、教育」制度的優劣,
至少主宰了百分之八十市民的意識形態,
是整體市民的「  ego能否受控制的決定性因素,
反映出這個地方的道德、言論、創意…等「軟實力」。

社會的潛移默化社會學稱為  socialization
是一個人進入社會和適應社會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We  are  all  tattooed  in  our  cradles
with  the  beliefs  of  our  tribe.
(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 Table, 1872 )

一般來說,社會的潛移默化其實是一種洗腦inculcation
這種自然的洗腦,也許來自統治者,也許來自長輩,也許來自師長,
也許來自書籍,也許來自偶像,也許來自傳播媒介。
由於所謂文明的社會還未懂得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所以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之間,主動或被動地,

被社會文化 [傳統、習俗、意識形態]、政治、宗教、學校、
父母、長輩、老師,甚至朋輩洗了腦,畫地自困,
不自覺地接受了許多不合道理或不合時宜的桎梏,
將自己的思想束縛、規範、封鎖起來,
以狹隘和保守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Every  society  has  notions  of  what  one  should  believe
and  how  one  should  behave  in  order  to  avoid  suspicion
and  unpopularity.  Some  of  these  societal  conventions
are  given  explicit  formulation  in  a  legal  code,  others
are  more  intuitively  held  in  a  vast  body  of  ethical  and
practical  judgements  described  as   ‘common sense’,
which  dictates  what  we  should  wear,  which  financial
values  we  should  adopt,  whom  we  should  esteem,
which  etiquette  we  should  follow  and  what  domestic
life  we  should  lead.  To  start  questioning  these
conventions  would  seem  bizarre,  even  aggressive.

( Alain de Botton,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p.9 )

當青少年被長輩、老師和傳媒「洗腦」之後,
再生活在一個符合「洗腦」那些價值觀的社會之中,
到了成年之後,思想就很難再改變,
大部份人從此就習慣了  thinking  inside  a  box

這就是為何在思想方面,「  ego的自由度很低。
未接受過思考訓練、智慧不足的人最難改變的,就是思想!

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ves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
( Oscar Wilde )

社會的規範是必須的,因為在行為方面,
我  ego的自由當然會和群體的自由有所衝突,
所以嚴復把 John Stuart Mill 《論自由》On Liberty
譯成《群己權界論》,用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將內容的關鍵,
在書名中清楚地顯示出來。

然而社會的規範往往並不完善,所以必須去蕪存菁,
通過不斷的批判,不斷地修訂,才可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甚至幾十年之後我們發現最初的社會規範竟然
完全改變。
社會的規範之所以容易停滯不前,原因很多:
1.  社會上有足夠智慧的人很少;
2.  有足夠智慧的人未必擁有權力;
3. 有足夠智慧的人未必覺得需要團結;

4.  一般人最難改變的,就是「先入為主」的思想;
5.  一般人最重視的,就是面子;
6.  一般人不容易擺脫「名、利、權」的吸引力;
7. 一般人沒有足夠的訓練,容易有敵視批判思維的傾向;

8.  一般人並不嚮往抽象和神聖的東西,
例如宗教精神中的「真、誠、愛、智慧、勇」。
9. 一般人只要具半桶水思考能力就已經滿足,
所以即使意圖改變一般人對半桶水思考能力的知足

如果沒有一套良好的構想,也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

至於社會的潛移默化,到底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我們所置身的社會牢籠偏近地獄還是偏近天堂,
是趨向完善還是每況愈下,有很多變數會影響,
視乎所置身的社會的「理想/一般/醜陋」程度,

家庭教育,成長期所遇上的長輩和同輩,
學校裡的課程和制度,閱讀的書籍,傳播媒介的質素,
及個人的遺傳 (天賦和性格傾向)。

One  cannot  order  one’s  life
without  a  set  of  beliefs  of  some  kind.
But  the  intellectually  honest  man  must  recognize
the  utterly  provisional  nature  of  his  beliefs.
( J.B.S. Haldane, The Inequality of Man and Other Essays, 1932 )

Men  become  civilized,
not  in  proportion  to  their  willingness  to  believe,
but  in  proportion  to  their  readiness  to  doubt.
( H. L. Mencken )

所以I 其實沒有甚麼自由,
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工作,所以身體  body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在思想方面「  ego固然容易有不必要的枷鎖,
在行為方面「  ego亦是如此。
由於受到父母、長輩、老師、朋輩、傳媒等等的影響,
  ego」往往是為了滿足他人的要求而活,例如:
1.  選擇別人重視、薪酬較佳的工作;
2.  害怕與眾不同,被人嘲諷;
3.  埋了一個不太喜歡的堆,只好被堆中的話事人牽著鼻子走。
4.  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潛移默化,認為金錢至上,消費至上,
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可以出售的價錢。

《我 ego》 free your mind

最後,我們必須明白批判思維的訓練同樣可以將「  ego」,
培育成一個非常優秀的壞人,只不過他的代價可能非常高,
可能需要承受精神壓力,甚至精神分裂之苦,
可能會屢世都墮落在惡性循環的魔道之中,永不超生,永垂不朽!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