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自由、抉擇》

[命運的囚牢]

自由和抉擇是一個銅幣的兩面,
生命中只有「部份類別」的事物,
才是我們可以作出抉擇的地方。
這個部份是大是小,因人而異,因領悟力不同而異,
因擁有的權力多少而異,因年齡和性別而異,
因政治、社會、經濟、教育制度而異,
因傳統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而異,
因能否掌握先進科技而異。

舉例言之,「美女與野獸」這個童話如果真的出現,
但沒有王子,沒有足以令人幻想的魔咒,
野獸只是十分溫和的版本,男方差不多全是人身,
但沒有腳,只有蹄,你認為女方會嫁給他嗎?
愛情有多偉大?傳宗接代的影響力又有多強?

自由是甚麼、抉擇是甚麼,人真的很自由嗎?
個人的束縛和限制其實很多,
除了「命運」之外,還有「地運」和「人運」。
對不相信修行、業力、輪迴的人來說
出生的時空,不由自主;
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如何組合,不由自主;
所以個人出生時所承受的命盤,不由自主。
父母是誰,人格如何,和怎麼樣的人交往,不由自主,
個人童年時的物質生活如何,不由自主。
於是我們可以說,
從命盤顯示出來的未來物質財富,
人際關係財富,性格及精神財富,
一開始時似乎統統都是不由自主的。
所以命運,
既可以視為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亦可以視為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囚牢。
對相信修行、業力和輪迴的人來說,
不由自主的事情往往和前生種下的因有關

命運的囚牢

[思想及意識形態的囚牢]

自由雖然有多種,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外在的身體和行動自由及內在的思想自由。

參考:《幸災樂禍》

理論上,即使生活在極權的社會,即使曾經被洗腦,
但當成年之後,通過觀察、閱讀和辯論,
人的思想應該是他最自由的地方。

然而偏偏很多人會有意無意之間,
主動或被動地,自覺或不自覺地,
將自己的思想束縛、規範、封鎖起來,
變成自由度極低的地方,並以狹隘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除此之外,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社會的潛移默化  socialization
將社會上大部份人,尤其是青少年洗了腦,
令他們接了許多未經反省及思考的信念和意識形態,
令他們的思想實際上只有局部的自由。
社會化過程,源自複雜的家庭學校社會傳媒的互動,
源自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等制度的影響。
由於思想影響到行為,
所以個人的行為不僅是受到外在情況的觸發,
受到個人內在性格和興趣的影響,
更受到社會化之後,個人信念和意識形態的驅使。
除此之外,正如前述,
個人的行為還受到抽象、虛無縹緲的命運驅使,
而命運更有可能受到不知是否存在,
難以印證的前生業力驅使。
這種種的考慮,就產生了多個值得深思的重大課題:
  自由究竟是甚麼?
  如何爭取個人的自由?
☆  如何分辨信念和信仰?
☆  人數可以決定真理嗎?
如果人數不能決定真理,那麼民主制度如何建立?
  選擇老師和朋友重要嗎?
☆  人可否只要愛,放棄智慧?
☆  人能否讓虛偽和真誠和平共存?
  尊重一個人是否應該同時尊重他的思想?
  在道德和利益之間應如何抉擇?
  可以只批判別人,不批判自己嗎?
  如何爭取大部份人的自由?
所謂大愛是否和「制度布施」的概念有關?

個人自由的基礎就是「認識自己」,然後「管理自己」。

Without  self  knowledge,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  and  functions  of  his  machine,
man  cannot  be  free,  he  cannot  govern  himself
and  he  will  always  remain  a  slave.
( George Gurdjieff )

然而「認識自己」談何容易!
你說你受過高深教育、思想很進步、很自由,

那麼你的思想有沒有束縛範圍?
你腦海之內會否有些黑暗、隱蔽、塵封的角落,
放了一隻箱子,是你從來不敢揭開來看一看的?
有些問題,是你從來想也不敢想的?
有些價值,是你從來沒有考慮過就接受的?
這個地方就是你自己願意接受的「限制boundary
是自己對自己的限制,是自己令自己無法突破的地方。
是你自己容忍未經深刻思考的想法、概念、信仰……
把自己套住!

所以啟蒙時代法國思想家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這樣說:「人類生而自由,但到處都是枷鎖。」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不努力去培養個人獨立思考能力,
不願意自我批判,或者懶於思考,將思考權外判,
讓別人代替自己思考,於是自我這件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就會日久失修,慢慢貶值。

由於思考影響到行動,當一個人欠缺了獨立思考能力,
就失去了思考和行動的主導權,他的自由度就大幅度地下降。
所以這類人不能夠擁有自己,無法完全掌握個人的自由,
有人說「人其中一個敵人就是他自己」,非常正確!

What  worries  you,  masters  you.
( John Locke )

Why  do  you  stay  in  prison
When  the  door  is  so  wide  open?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由於一般人都是平庸者,如果沒有覺醒的機會,
平庸者難以發現自己原來擁有內在的思想自由,
況且平庸者生命中最大的恐懼,就是自我批判,
因為他們認為「愛自己」的人絕對不會自我批判,

結果是一般人的一生,都是不自覺地置身在「敵我不分」的狀況,
不明白自己已經成為自己的敵人。
能否解開綑綁著我們腦袋的枷鎖,是增加個人自由度的重要一步。

一個人是否明白自己的思想只有局部自由,
未成年之前應該是家長和教育界的責任;
一個人是否有勇氣重新塑造和創造自己,則是個人的選擇。
所以西方人說:

You’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programming
you  picked  up  in  childhood.  However,  as  an  adult,
you  are  totally  responsible  for  fixing  it.  When  you
blame  others,  you  give  up  your  power  to  change.
( Jason Ling )

I  decided  many  years  ago  to  invent  myself.
I  had  obviously  been  invented  by  someone  else
──by  a  whole  society──
and  I  didn’t  like  their  invention.
( Maya Angelou )

參考:《我 ego》(一)《我 ego》(二)

過了中年之後,一般人最難改變的就是思想。
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會認定及堅持自己的觀念正確。
而一般人處理思想上矛盾的方法,
就是把有衝突的概念,放置在大腦內不同的間格之中,
這些間格之間完全封閉,沒有任何的聯繫;
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和諧和秩序」,
這就是他們避免思考上的挑戰,得到安全感的來源。

It  is  often  safer  to  be  in  chains  than  to  be  free.
( Franz Kafka )

如果我們仔細地深思一下,當一個人的智慧不足,
不努力去「認識自己」及欠缺了獨立思考能力時,
其實他在人生轉捩點中所作出的抉擇,
甚至他每天作出的每一個細微抉擇,
都並非個人的抉擇,而是別人替他作出的抉擇。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

如果一個人不掌管自己命運中屬於自由意志的那部份,
其他人就會掌管你的腦袋、你的思想、你的命運。

We  are  not  absolutely  free,
but  neither  are  we  automatons.

A  man  has  free  choice  to  the  extent
that  he  is  rational.
( Thomas Aquinas )

社會上大部份人的所謂「思考」,
只不過是「半桶水的思考prima  facie  reasoning
而很多時更加只不過是別人的思考;
只有愛智的人才會喜歡鍥而不捨、尋根究底的思考
perseverant,  unflinching  and  critical  inquiry
從整體人類的文明來看,
必須有一部份人明白社會的潛移默化,
並且願意從根源開始去思考,文明才有生存的希望:

I  submit  that  it  is  only  by  trial  and  error,
by  insistent  scrutiny  and  by  readiness  to
re-examine  presently  accredited  conclusions
that  we  have  risen,  so  far  as  we  have  risen,
from  our  brutish  ancestors;  and  I  believe 
that  in  our  loyalty  to  these  habits  lies
our  only  chance  not  merely  of  progress
but  even  of  survival.
( Judge Learned Hand )

人類的感情是他的動能,人類的理智是駕駛員。
除了思想的自由之外,
人腦還需要面對理智和感情方面的抉擇:

Your  soul  is  oftentimes  a  battleground,
upon  which  your  reason  and  judgment  wage  war
against  your  passion  and  your  appetite.
( Khalil  Gibran )

Find  your  niche,  your  own  space  and  place,
be  free  from  being  that  social  construct
you  were  forced  to  be.  Find  your  own  being.
( Dan L. Edmunds )

我們可以作多三個補充:
1.  明白個人的「宿命範圍」,
清楚外界能夠提供的選擇,是增加個人自由度的另一步。
2.  培育思考和判斷能力,甚至勇氣,
讓我們有能力作出理智的抉擇。
瞭解了這兩點,就可以釋出我們的創造力。
3.  沒有人擁有無限的大愛,
所以我們必然對愛的對象作出判斷,有所選擇。

Love  has  to  set  limits  because
there  are  greedy  suckers  of  love.

參考:《造命》(四)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