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恐懼症》

All  men’s  miseries  derive  from  not
being  able  to  sit  in  a  quiet  room  alone.
( Blaise Pascal )

未說愛智之樂,先說愛智之苦。

愛智,除了會令人「哲騰」之外,
更有情緒上的苛刻要求和必需的條件。
愛智之苦不止於此,因為需要勇敢地面對三大恐懼症:
孤獨恐懼症」、「思索恐懼症」和「浮沙恐懼症」。
凡是不能夠克服三大恐懼症中任何一種的人,
在愛智的路途上必然容易半途而廢,因為愛智需要勇氣!

先說「孤獨恐懼症」。

物以類聚乃生物界必然之現象,
團結就是力量是生物進化過程中學習到的事實,
所以害怕孤獨和與眾不同,害怕「曲高和寡」,
害怕得不到群體的接納,被群體排擠,
結果接受以人數的多寡來決定團體內的道理,

應該是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之中,植根於人類基因的本能:

…the  approval  of  others  forms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capacity  to  believe  that  we  are  right.
We  feel  justified  in  taking  unpopularity  seriously
not  only  for  pragmatic  reasons,  for  reasons  of
promotion  or  survival,  but  more  importantly
because  being  jeered  at  can  seem  an  uneqivocal
sign  that  we  have  gone  astray.
( Alain de Botton,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p.29 )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於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莊子)

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在網絡上認識的朋友,
大多數不喜歡交流、溝通和理性的辯論,
但結交朋友時卻喜歡美其名曰溝通,集思廣益,
其實目的只是想宣傳自己的觀點,
而且只喜歡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孤獨恐懼症》

所謂孤獨恐懼症」,
就是害怕與別人不同,得不到群體的接納,
尤其是當個人的思想和大部份人都不一樣,
或者不能夠接受長輩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這種  herd  instinct  讓大部份人都樂於跟隨大隊,
甚至感染到人類的思考文化這方面。
蘇格拉底之死,就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在很多關鍵和重大的思維之上,

大部份人都是錯的,
所以培育獨立思考能力和哲學訓練才會顯得這麼重要。
如果人類要有任何進步,
就必須用「熱愛真理、服膺真理」的心態,
通過辯論和批判來克服「害怕孤獨和與眾不同」這種本能。

由於大部份人都是平庸者或者目光狹隘的偏才,
所以勇氣不足的愛智者及通才,難免會患上「孤獨恐懼症」!

The  common  and  ego-driven  people  usually  have
a  lower  level  of  intelligence  and  early  in  their  lives,
they  usually  stop  developing  higher-level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ilities
.  They  tend  to  keep  a  distance
from  the  wise  in  order  to  avoid  getting  their  egos
hurt.  Unable  to  reflect  and  think,  they  develop  a
tendency  to  refuse  listening  to  critiques,
adapt  themselves  well  to  the  mainstream  society,

obey  orders  from  authorities  and  try  to  learn
tricks  from  merely  semi-intelligent  people.  No,
they  never  let  themselves  face  a  choice  between
honesty/truth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That  is  why
wise  people  usually  suffer  from  social  phobia.
( Jason Ling )

愛之中必然有同情心、有同理心,亦必然有歧視,
愛智,就是拒絕平庸,歧視無知,歧視愚昧!

只有沒有品味,需要匡智的人或者偽君子,
才會公開說自己從不歧視任何人和任何東西。
然而由於社會上平庸的人多,愛智的人少,
沒有參與任何哲學群體的人,孤獨往往是愛智的代價之一。

有時甚至腦海越是熱鬧,人越是孤獨;
或者在喜慶喧鬧之中,突然受到孤獨感的侵襲。
好處是孤獨能夠帶領我們回歸靈魂的深處,
矢志不移的修行者並不害怕孤獨,因為在孤獨之中,
心靈清楚知道自己的方向,清楚自己需要付出的代價。

然而一旦決定走上愛智的路途,就不應該在乎愚蠢人的掌聲;
愚蠢人的掌聲只能夠令愛智的人苦笑,產生更強烈的孤獨感。
不能夠克服孤獨恐懼症的人,自然難以愛智。

Wrong  does  not  cease  to  be  wrong
because  the  majority  share  in  it.
( Leo Tolstoy, A Confession by Leo Tolstoy,
  Religious Theology )

It  is  a  self-flattering  contradiction,
that  wise  men  despise  the  opinion  of  fools,
and  yet  are  proud  of  having  their  esteem.
( Marquess of Halifax )

心靈剛開始滋潤的時候,會多了許多暫時的朋友;
如果能夠避開宗教和政治的課題,一切都會很美好,
似乎一下子有了很多同道中人。
但當心靈越來越豐盛,不肯再逃避宗教和政治的課題時,
低質素的朋友就會離開,甚至變為敵人,

而同道中人的影響,成為另一類的  peer  group  influence

Every  man  becomes,  to  a  certain  degree,
what  the  people  he  generally  converses  with  are.
( Lord Chesterfield, Letters, 1750 )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
朋友的支持,是行上「愛智」這條路的第一階段。

07《孤獨恐懼症》

和出來社會工作之前所結識的朋友吃喝玩樂,
或者和青梅竹馬的朋友吃喝玩樂,都可以解決寂寞,
但吃喝玩樂不能夠完全解決一個回歸心靈的人內心的孤獨,
因為對回歸心靈的人來說,a  sense  of  isolation 永遠存在。
朋友來自今生或前生的緣份,沒有可能十全十美,

即使有些朋友曾經同舟共濟,曾經是青梅竹馬,
但他們未必會是和自己同心同德的人。
我們很容易找到或者碰上興趣在相同層次的朋友,
但我們不容易找到或者碰上心靈層次相同的朋友,
因為造成心靈層次高低的變數實在太多。
首先,有能力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的人已經非常罕有,
其次,由於人的命運不同,今生的置身的大環境和小環境不同,
根器不同,加上前生和今生修行的程度參差,
所以朋友只能夠解決寂寞感,不一定能夠解決個人的孤獨感!

當心靈越來越豐盛,不肯再逃避宗教和政治的課題,
甚至開始自我批判時,低質素的朋友就會離開,甚至變為敵人,
你曾經相信是深厚的友誼,有可能不堪一擊!
佛說人生八苦中,除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五蕴熾盛之外,
還有怨憎會之苦,但筆者認為至少遺漏了另二苦,
就是修行者及智者四周被愚蠢人包圍之苦,
和「社會制度及教育制度阻礙追求智慧」之苦,
因為不少人會因為懼怕孤獨而寧願扭曲自己的思想,

拒絕在愛智的道路上繼續向前走。
所以矢志修行的人怎可能欠缺勇氣和毅力?

Fear  is  a  natural  reaction  to
moving  closer  to  the  truth.
( Pema Chodron )

Do  I  prefer  to  grow  up  and  relate
to  life  directly,  or  do  I  choose  to
live  and  die  in  fear?
( Pema Chodron )

勇氣和毅力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追求「道/真理/智慧」的修行者,
遲早有如蛹破繭而出,有如進入侯門,有如西出陽關: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贈婢》(崔郊)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王維)

07《孤獨恐懼症》

Don’t  hold  on  to  someone  who’s  leaving,
otherwise  you  won’t  meet  the  one  who’s  coming.
( Carl Jung )

The  meeting  of  two  personalities  is  like
the  contact  of  two  chemical  substances:
if  there  is  any  reaction,  both  are  transformed.
( Carl Jung )

珍貴的友誼,源於真和誠,
所以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具備真和誠的人。
真正的朋友,可能只是有共同的興趣,
亦可能是共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
後者才有機會成為心靈相通的知己。
真正的朋友互相信任,難能可貴,
是人世間的財富,是幸福的泉源,
必須好好珍惜,因為失去之後不會復得。

人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友誼亦不例外!
至於那些智慧在時代的前鋒,不介意追求智慧的艱辛和孤獨,
堅持在愛智的道路上向前走,明白人類為何要對真理謙卑,
感慨人類在宇宙時空中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不介意世人皆濁我獨清的人,
在思想方面就會出現很多敵人,
於是另一類的孤獨又再次來拜訪,和他們稱兄道弟。
一旦思想方面接近時代的頂峰,
就更加難免產生陳子昂式的孤獨: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All  this  worldly  wisdom  was  once
the  unamiable  heresy  of  some  wise  man.
( Henry David Thoreau, Journals, 1840 )

The  most  important  truths  are  likely  to  be  those
which….society  at  that  time  least  wants  to  hear.
( W. H. Auden )

如果未能夠享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那麼組織哲學群體,凝聚一群智者,
從互相交流及砥礪之中彼此增益,是解決孤獨的好方法。
然而這並不表示孤獨沒有自身存在的價值。

《孤獨恐懼症》

最後,筆者必須指出由於社會變化的步伐越來越急速,
在2030年左右,人類將步入人工智能電腦及機械人的大時代。
在這個大時代,人類將會出現一種導致精神壓力劇增,
人類進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愚蠢恐懼症」,
英語可以稱為  Fear  of  Foolishness
人工智能電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無知ignorance
但卻沒辦法解決「愚蠢恐懼症」,
因為我們的教育制度後知後覺,還未感到需要未雨綢繆,
立即全速發展嚴謹的思考訓練課程,
還未感到需要全速發展「生命教育」,思考生命的意義,
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電腦及機械人服務人類,
發揮「向善的人性humanity,拒絕讓極權者、野心家及富豪,
完全操縱人工智能電腦及機械人,完全操控這個大時代。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