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境界》(下)

[埋堆]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需要分工合作,
在群體中互相幫助、互相倚賴來生存,
所以埋堆的意識深植於人類的遺傳基因之中。
但由於生物存在豐富的品類  diversity
所以埋甚麼堆,如何選擇,卻是一種學問,
和每個人的天賦才華、興趣、嚮往有關。

既然第一種境界中初入門的修行者需要埋堆,
埋堆這種學問,修行者就應該公開學習和討論,
以免埋錯了堆,影響到修行的進度。

大部份第一種境界的修行者,平庸者屬於多數,
所以他們在修行的路途上往往半途而廢,
只餘下佔便宜的動機。那麼有甚麼便宜可佔?
很簡單,就是想多一些比較純真,可以互相幫忙的朋友。
換言之,就是掛修行的羊頭,賣交朋友的狗肉。
教會當然也不會吃虧,會叫他們捐獻。
難道教會有可能緊張平庸者的修行嗎?
會重視寡婦的兩枚銅錢嗎?

所以凡有傳道人邀請筆者去教會、廟宇、道觀,
根據筆者以往的經驗,現在會預先聲明:
1.  筆者有可能衣衫襤褸、破舊,但一定乾淨。
2.  講道欠佳就不會捐獻,
     甚至有衝動想從捐獻袋中拿回時間的損失值。
3.  講道一流就會捐獻至少四個銅錢,是寡婦的一倍。
4.  凡有醫生、律師、會計師在修行的地方拉客,
     政客在修行的地方拉票,筆者一定不會忘記幽他們一默。
     目的?當然是希望傳道人以後公開傳道時,
     會好像開演唱會、話劇、棟篤笑那樣,先售門票!
     點可以做蝕本生意,對不對。

[擇友、擇敵]

傳道人往往是第一種境界和第二種境界的騎牆派,
所以如果修行的地方內出現第二種境界的修行者,
傳道人往往會有莫名其妙的恐懼,
即使傳道人口裡說自己是基督徒,是基督的精兵,
是得道的高僧或道長。

由於第二種境界的修行者
☆  討厭虛偽,喜歡直話直說,所以往往無堆可埋,
      因為同在第二種境界的修行者罕有。
  擁抱孤獨,不怕寂寞,無堆可埋時就自己修行。
☆  擁抱批判,所以往往會把某些敵人視為「諍友」,
     把智力不足的讚賞者視為思考上的損友。
  立場鮮明,只尊重值得尊重的人,歧視虛偽的人,
     歧視愚蠢的人,包括認為有了愛就不需要智慧的人。
     所以第二種境界的修行者必須具備獨立思考能力。

☆  明白「個人和團體應該維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It  is  true  that  we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No  man  is  an  island.  However,  every  human
should  experience  being  an  island.
Loneliness  is  painful  but  solitude  is  therapeutic.
To  remain  mentally  healthy,  we  need  to  be  an
island,  at  least  once  in  a  week,  comtemplating
on  love,  wisdom,  courage  and  integrity
.
( Jason Ling )

參考:《擁抱孤獨》 

  判斷「怎樣質素的敵人與我同途,可以成為朋友」。

Here  we  have  the  paradox,
the  potentially  tragic  paradox,
that  our  relatedness  to  others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our  being,
as  is  our  separateness,
but  any  particular  person  is  not
a  necessary  part  of  our  being.
( R. D. Laing )

深明「體育競技」精神的運動員,
比較容易明白敵人其實並非敵人,只不過是對手。
有強悍的對手才能迫出個人最高的水平。
深明「體育競技」精神的運動員,
一定識英雄,重英雄,怎會視對手為敵人?
可惜優秀的運動員都明白這個道理,
但一般傳道人卻不容易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結論只能夠是:傳道人在修行方面不夠優秀。

參考:《批評、批判、敵人、朋友》

[從天堂來的利器]

「逃避外界的批判,更加討厭自我批判」是上了年紀,
重視面子,討厭修行,已經放棄了成長的人的專利。
第二種境界的修行者,無論如何年老,剛好相反,
他們努力自我批判,自我教育,
所以他們往往擁有一柄很奇怪的利器。

這柄特殊的利器究竟是一柄怎麼樣的利器?
1.  它不但可以公開,更可以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地
     給你所有的敵人研究和把玩,歡迎和他們分享。
     所以敵人發現完全不能夠霸佔你的利器。
2.  敵人用了你的利器之後,不但不能夠傷你分毫,
     甚至會傷了自己,因為這柄利器十分沉重,
     上面刻著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沒有相當功力的人根本拿不起它。
3.  敵人每次用了你的利器攻擊完你之後,
     發覺他好像是在幫助你磨利你的利器,
     使你的利器越來越鋒利。
     這柄武器就好像擁有金庸小說中的吸星大法。
4.  有能力運用這柄利器的敵人,一旦願意分享你的利器,
     就會立即搖身一變,從你的敵人變成了你的朋友。

這會是一柄怎麼樣的利器?
這會是一柄來自天堂,用正氣磨鍊出來,
不但能夠斬妖除魔,而且能夠真正締造和平的利器!
西方人有另一種相似的說法:
Lay  the  firm  foundation  with
the  bricks  which  others  throw  at  you.

If  we  learn  to  open  our  hearts,  anyone,
including  the  people  who  drive  us  crazy,
can  be  our  teacher.
( Pema Chodron )

參考:《批評、批判》(一)

「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五燈會元。卷第十九》(茶陵郁禪師)

凡是經歷過自我批判和自我教育的人,
都會明白這柄來自天堂的利器所對付的,
是所有「有漏洞、而且影響深遠的思想和意識形態」,
而不是用來對付人的。
可惜世界上有一些人懶得思考,
有一些人沒有自己的思想,讓別人代替他們思考,
有一些人則硬是喜歡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別人的身上,
這就是為甚麼很多人最難改變的,就是他們的思想!
懶於思考的人特別喜歡聖經《箴言09-10》的金句: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由於俗語說「有好的開始便是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們故意不繼續思考「開端」之後需要如何執行,
才能夠增添智慧。

  有一些人難以承受轉變思維所帶來的衝擊。
☆  有一些人則覺得「 ego」的面子、輩份,
      比「心靈 soul」的真、誠、愛、智慧更加重要。
  更多人熱愛將「自我」和自己的思想掛鉤,
     認為自己已經足夠成熟,食鹽多過好多人食米。
     不認為自己的思想可以不斷進步,
     只認為自己的知識可以不斷增添。
     是他們自己的抉擇,亦是他們自己的自由。
     這三類人都否定人的思想需要不斷進步,
     所以往往認為這柄來自天堂的利器是用來對付他們,
     認為持有這柄光明正大利器的人意圖不軌,
     這當然是他們感覺上的自由。
     他們吃虧的地方是他們不明白,
     其實這柄利器能夠帶領他們向著更崇高的目標進發,
     學習和一個心靈上不斷地進步的「自我」掛鉤!

If  you  are  a  one-percenter  and  you  want  to
go  fast, 
you  usually  go  alone.  If  you  want  the
civilization  to  go  far,  you  must  work  with
like-minded  people  and  have  the  patience  to
wait  for  the  society  to  catch  up  and  go  together.
( Jason Ling )

[第三種境界:去蕪存菁,擇善固執]

無論是基督教、佛教還是儒家思想,
第三種境界都只不過是一種理想、一種目標、一種信仰,
因為這個彼岸並不容易抵達。
千萬不要說某人執著是因為他的修行有虧欠,
首先要判斷他執著的是甚麼,因為無論是擇善固執,
無論是追求理想還是建設信仰,當然都是一種執著!

參考:《信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論成敗,都要抽離自我的私利與私欲,
都要肩負起奉獻自我、利益眾生的責任。
( 聖嚴法師 )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
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 [生命或作靈魂下同],
必喪掉生命。
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
有甚麼益處呢?
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
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裡,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裡,
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路加福音 9:23~26》

「耶穌的道」就是和智慧手牽手的愛;
「捨己」就是放棄自我的私利與私欲;
「背起十字架來跟從耶穌」就是以利益眾生為己任;
「喪了自己、賠上自己」就是放棄心靈,
當然亦同時放棄了「智慧、愛、勇」。

Earth  has  no  sorrow  that  Heaven  cannot  heal,
but  you’ve  got  to  acquire  love,  wisdom  and
courage  beforehand.
( Jason Ling )

孔子指出「三達德」最後的境界: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論語。憲問篇》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小窗幽記》(明。陳繼儒)

由於力有不逮,只求自己解脫、成道證果,無可厚非,
但發願普度眾生,擇善固執,何嘗不是一種執著?
所以悟是困難的,追求智慧也是困難的。
幸好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真理/智慧」只有一種,
所以至少修行者應該懂得修行不需要分宗教和門派。

參考:《智、仁、勇》

修行者當然需要導師,
修行的吊詭就是未有足夠智慧之前需要靠直覺來選擇導師。

When  one  has  not  had  a  good  father,
one  must  create  one.
( Friedrich Nietzsche )

Whoever  does  not  have  a  good  father
should  procure  one.
( Friedrich Nietzsche )

[第四種境界?]

從任何重視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排斥虛偽、
相信輪迴的宗教角度來看,人生就是修行!
由於追求真理和智慧都是無窮無盡,
需要屢世接力,一步一步地迫近「道/真理/智慧」,

沒有一步登天的途徑,但幸好條條大路通羅馬,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修行法門,都可以抵達彼岸,
以修行不可能會有第四種境界。
當一個修行者達到第三種境界,
已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自然覺得自己的渺小,越來越渺小,
最後就必然覺得對真理「謙卑」是應有的態度。
修行者在回歸心靈,反求諸己,接通前生的智慧,
明白本質具足之後,已經得到第一重的喜悅;
其次,在勇猛精進,不怕面對困難,知行合一,
得到突破之後,又得到第二重的喜悅,
最後,發現個人「信仰」的建設越來越精采,
再得到第三重的喜悅。

在智慧的土地一定「無我」,
所以我們會見到修行者樂於和有緣者分享智慧,
而且用文字表達思考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對詞彙和概念非常嚴謹,以防誤導後學。

Wisdom  never  decreases  by  being  shared.

有諸內必形諸外,思想和心態必然顯露在行為之上!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從他的身體散發出一個「氣場」,
這個「氣場」反映出他的心理狀況、人格、思想、態度,
甚至修為的現狀和層次。
即使兩個人第一次見面,還未有交談,
江湖閱歷廣闊的識人者,或者懂得面相、命理學的人,
很容易就感受到對方的「氣場」,心中已經有數,
一旦再有對方的語言內容和身體語言的種種證據,
再認識這個人常常往來的朋友及他所不喜歡的人,
對這個人的認識就可以達到七八成。

Nothing  is  hidden  so  much  that
it  wouldn’t  be  revealed  through  its  fruit.
( Paracelsus )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 7:18-20》

達到第三種境界的修行者,往往都已經人到中年,
明白人生寶貴,修行不易,必須珍惜光陰,
努力以赴,鍥而不捨,才能夠自強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明白惡劣「氣場」的負面影響,
明白修行者必須「歧視」惡,才會積極去蕪,
必須「尊重」善,擇善固執,和虛偽劃清界線,
擁抱「真和誠」、「愛和智慧」,才會存菁;
明白人以類聚,所以他們擇友和擇師都會越來越謹慎,
不會再浪費太多時間和「氣場」低俗的舊朋友來往,
更加不會結交「氣場」低俗的新朋友。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言 13:20》

如果用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例子來表達,我們可以說:
只有智慧才是人生屢世的一張「八達通」,
努力修行,不斷增添智慧,就是替這張「八達通」增值。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