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三)

[音樂和心靈教育]

藝術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類是音樂、繪畫、雕塑、攝影;
另一類是文學、戲劇,電影。
除非背後有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或者歷史,
否則前者不容易表達深刻的思考能力,
但後者則能夠表達深刻的思考能力,可以接近哲學。

語言的目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知識的傳遞,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阻礙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
阻礙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幸好人類有四種共同的語言:
其一是數學,其二是科學,其三是音樂藝術,其四是哲學。
在人工智能電腦的時代,還增添了第五種人類共同的語言,
就是電腦程式語言,蘋果電腦的 Tim Cook 甚至說,
懂得電腦程式語言,比起英文的聽寫講可能來得更重要。

音樂雖然也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之一,
但由於有些音樂結合了文字,於是往往出現錯配的情況,
有時是音樂非常精采,文字卻一塌糊塗,
或者文字表達的情緒和音樂表達的情緒完全不同,
有時則是音樂非常平凡,文字卻寫得十分精采。
數學是一種「理性的語言」,也是描述自然界的語言,

但上述兩大類人類的藝術語言,
既可以用來描述情緒,可以用來描述感覺,
亦可以用來表達心靈的說話。
音樂和人類的其他藝術語言相同的地方是,
從噪音和到悅耳的聲音之間,都可以稱為音樂,
視乎個別的腦袋結構,意識形態和喜好來分別。
所以除了數學之外,音樂和人類的藝術語言,
樣有品味、層次、雅俗、優劣之分。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致力於文明的去蕪存菁,
是傳遞人類文明中的精華,是放棄糟粕。

我們教學生中國文學,
不會叫他們「欣賞」三、四流的文學作品。
我們教學生宗教精神,
會唱「青年向上歌」,不會唱「青年向下歌」。
我們教學生音樂欣賞,
不會叫他們「欣賞」三、四流的音樂作品,
問題只在於所謂一、二流的音樂作品,
是從音樂人的角度來判斷,
是從作曲家的名氣和年代來判斷,
還是純粹從心靈的角度來判斷。

我們的音樂教育中最欠缺的,
就是用身體、心靈和宗教精神去感受音樂。
這一點在生命和道德教育中尤其重要。
因為生命和道德教育就是心靈教育,
就是注重開發學生們的心靈,不要讓 ego 獨佔鰲頭。
而心靈中最重要的養分,就是「真和誠」,
一旦有了真和誠,學生就容易繼續開發「愛和智慧」。

[語言可以表達深刻的思考]

音樂和人類的語言二者的分別,
在於人類的語言容易弄虛作假,
而音樂的語言則難以弄虛作假,
所以音樂可以成為全人類的語言。
然而人類的語言有一個比較音樂優勝的地方,
就是可以表達深刻的思考!

音樂本來就不太需要深刻的思考,
亦無法表達深刻的思考;
音樂只能夠鼓勵思考,營造優秀思考的氣氛。
所以千萬不要說音樂可以表達思想,
也千萬不要說音樂可以展示道德!

中國古代的詩人是純粹和誠懇的詩人,
但不少哲學思維能力不足的現代人,
往往喜歡自稱「詩人」,
只是有一些個人的感受,就想扮演哲者,
利用文學家的特權,用一些含糊、取巧的文字,
期望寫出超過自己智慧和思考能力的作品,
意圖得到超過自己能力應得的尊敬!
詩人呀詩人!為甚麼你不可以只談風花雪月?
為甚麼你要插手你不熟稔的哲學?

同理,亦有許多心靈混沌不清的作曲家,
喜歡聽眾以為他們是心靈的導師。

A  piece  of  art  could  only  be  considered  good
in  so  far  as  it  is  authentic.

[音樂可以表達真和誠]

藝術最緊要是作者的真和誠,
音樂藝術多了一個條件,就是演繹者的真和誠。
真可以解釋為純真,而誠可以解釋為熱誠。
筆者對藝術的定義當然以真和誠為重心:

A  good  piece  of  art  is  a  medium  that  can
convey  ideas,  messages  or  feelings  which
words  cannot  describe  in  such  a  powerful
and  striking  way.
If  a  piece  of  art  cannot  do  that,
if  it  tries  to  convey  a  message  or  idea
which  can  be  much  better  described  in  words,
then  it  is  just  an  ordinary  piece  of  art.
( Jason Ling )

優秀音樂最大的長處,在於表達「真」和「誠」,
在於表達情緒和感覺方面,的確比語言和文字優勝,
而教導中國文學的弊病,
有時在於過度鼓勵創新精神而埋沒了真和誠,
以致不自覺地鼓勵了誇張和堆砌,甚至至弄虛作假,
誤以為這就是「自我的表現」、就是「獨立創新的精神」。
人性的貶值,就在藝術的貶值之中顯現出來!
優秀的音樂,包括流行曲,從來都沒有這個問題。

例如英語流行曲:
Helene  Fischer《The Power of Love》

例如電影《白髮魔女傳》主題曲,
張國榮作曲,王菲演繹的《忘掉妳像忘掉我》

這首流行曲描繪男女之間的感情,
就和柳永的詞同樣真摰: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柳永)

筆者認為優秀的音樂和哲學思考,
可以補充現行中國文學教導上的不足。

筆者認為,讓年青人早期欣賞優秀的心靈音樂,
再配合後期哲學思考的訓練,
應該是培養社會上領導者的最好教育方式,
因為必須理性[陰]和感情[陽]配合調和的教育,
才有機會培養出優秀的領導者。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
音樂方面早慧和心靈方面早慧的兒童並不相同,
他們會喜歡聽不同類型的音樂。

自從有了「你管youtube 之後,
筆者家中的 CD 已經塵封多年,但聽音樂的興趣不減。
筆者這位教學界逃兵一向認為音樂教育的重點,
在於培養欣賞音樂的興趣,而不是看五線譜或者玩樂器,
因為心靈音樂具備身體治療和心靈治療的作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