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七)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Mahatma Gandhi )

[讓時間屬於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追求個人的自由,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然而追求個人的自由的三大條件是認識自己,認識人性,
認識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和制度,
所以追求個人的自由其實就是致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換言之,生命的意義就是每天致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成就,於是每天都很快樂!
生命的意義是所有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他們的「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
至於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他們的關懷往往只是發展個人的興趣,
甚至一生致力追求「名、利、權」,
但這些都不能夠算是生命中的「終極關懷」!

After  authentically  confronting  our  existence,
the  search  for  meaning,  truth  and  wisdom
becomes  our  ultimate  concern.

the-hollow-man-and-woman

工作、社交、玩樂,其實都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份。
忙碌的工作,忙碌的社交,忙碌的玩樂,

現代人幾乎沒有餘暇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沒有時間靜下來反省和思索與生命有關的課題,
沒有時間問一問自己
「每天營營役役,甚至長時間工作,究竟是在追求甚麼?」
再加上懶得思考,何來時間釋放心靈?
更休想有時間來提升個人心靈的質素。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蘇軾)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
    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匆匆》( 朱自清 )

年青之時,也許覺得「生命的意義」只是哲學家的問題,
對一般人來說,無關痛癢。

人到中年,
比較有計劃、比較重視物質生活的人,
會在四十歲之前積極部署退休後的生活,
唯恐臨老過不了世,潦倒地過晚年。
經濟問題當然重要,尤其是政府狂印鈔票所觸發的通脹,
蠶食了一般退休人士的購買力。

但那些擁有心靈的人即使解決了經濟的問題,
在面對疾病和死亡的時候,亦會坐立不安,
誠惶誠恐,好像心有千千結!

There  is  one  who  remembers  the  way  to  your  door:
Life  you  may  evade,  but  Death  you  shall  not.
( T.S. Eliot )

心靈力量未夠強的中年人,
往往可以倚靠豬朋狗友來填充光陰,
可以倚靠組織家庭,生兒育女來填補意義的空白。
他們不會願意冒險再走一條他們不熟悉的路途,除非
☆  他們走投無路。
  他們遇上了經濟或家庭方面的危機。
☆  他們在某方面有特殊的興趣和天賦。
  他們被「迷信」或者「信念」洗了腦。

但心靈力量較強,或者越來越強的中年人,
如果還未找到屬於個人生命的意義,
部份人總會在熱鬧繁囂之中,遭受到寂寞突如其來的侵襲,
在忙得不可開交的工作之中,受到空虛感的沖擊。
而另一部份人則患上了「不敢停止忙碌或玩樂」的疾病。
這兩種現象,都是「意義危機」的初步病徵。

為甚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原因是他們隱隱約約地覺得
☆  當初隨波逐流,只因為自己愚蠢。
  養家活口其實只不過是自己懶於思考的藉口。
☆  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時,時間是屬於自己的。
☆  做自己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時,自己是屬於時間的。
When  time  is  devoted  to  meaningful  things.
it  is  never  lost.
Moreover, boredom  disappears
and  routine  becomes  interesting.

當人類感覺到時間不再受自己的控制,
感覺到「時間管理」好像是在管理「將會被浪費的時間」的時候,
聰明人的潛意識裡,就會開始浮現出危機感。
由於大半生人都未曾思考過個人的生命意義,
忙碌或玩樂的目的,其實就是對付自己的潛意識,想麻醉它!

聰明人明白,
  ──「隨心所欲,隨遇而安,隨波逐流」 ──
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三隨,其實是讓日子來堆砌生命!

The  person  who  knows  “how”  will  always  have  a  job.
The  person  who  knows  “why”  will  always  be  his  boss.
( Diane Ravitch, 1985 )

凡是未曾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
只能夠隱隱約約地覺得,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
    然而中年吾腦已歸故土,今朝君腦竟然鯉躍龍門。」
如果人始終會死,如果「吃喝玩樂」之後依然感覺空虛,

那麼個人的生存究竟有甚麼意義?
所以那些已經回歸心靈,願意接受嚴謹思考訓練的人,
最初必然會借助往聖及巨人的肩膀來做踏腳石,
鍥而不捨地追求智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巨人疏忽了或者甚至錯了的地方,
才會義不容辭地走一條他們不熟悉,完全創新的路途,
為後世開闢新天地。

Rachel  Naomi  Remen
The  Art  of  Living  Every  Minute  of  Your  Lif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xBjIHEhtg

Veronica  Entwistle
“Rapport  with  Beings  on  the  Other  Sid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