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十一)

  愛和智慧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勇是錢幣的邊緣。

Cleverness  is  not  wisdom.
( Euripides )

Although  cleverness  together  with  shamelessness
can  often  lead  to  success,
cleverness  does  not  amount  to  wisdom.
( Jason Ling )

Many  people  still  believe  that
with  both  God  and  Lucifer  on  their  side,
they  are  definitely  going  to  win.
That  is  the  problem.
( Jason Ling )

聰明當然不等於智慧。
偏才的 [智力/智能] 亦不等於智慧。

Integrity  without  knowledge  is  weak  and  useless,  and
knowledge  without  integrity  is  dangerous  and  dreadful.
( Samuel Johnson )

Intelligence  comes  from  the  head.
Wisdom  comes  from  the  heart.
Only  when  the  head  is  controlled  by  the  heart
can  intelligence  become  an  ingredient  of  wisdom.
( Jason Ling )

如果沒有愛,智慧是甚麼?如果沒有智慧,愛是甚麼?
愛和智慧都是人類社會的真理,

而且它們唇齒相依,必須手牽手一起合作。
換言之,不可能有欠缺相應智慧的愛,亦不可能有欠缺愛的智慧。
如果用中國周易的陰陽之道來分析,
智慧應該屬於陰,而愛則應該屬於陽,
越是熾熱的愛就越需要冷靜的智慧來調和。
愛和智慧手牽手,就是陰陽調和,就是中庸之道。

Love  looks  not  with  the  eyes,  but  with  the  mind.
( William Shakespear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If  you  want  love,  plant  wisdom.
If  you  want  wisdom,  plant  love.
How  can  one  nourish  his  soul  without  wisdom?
How  can  one  nourish  his  soul  without  love?
Love  and  wisdom  must  accompany  each  other.
Only  morality  arising  from  [love/wisdom],
only  morality  without  hypocrisy,
can  help  us  solve  the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in  this  world.
( Jason Ling )

由於人類現存的所謂道德,
有一些沒有足夠的愛,有一些沒有足夠的智慧,
所以這些道德容易出現可大可小的漏洞,
往往會和虛偽結合,被有心人快樂地利用。
一個願意邁向文明的社會,
必須有足夠的愛和智慧手牽手一起合作,
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才能夠產生人類社會真正的道德。

The  eternal  truth  is:
Love  and  wisdom  must  accompany  each  other.

There  is  no  love  without  wisdom
and  there  is  no  wisdom  without  love.
Love  without  wisdom  becomes  an  untamed  force
and  ends  up  blind,  becoming  non-love.
Wisdom  without  love  is  not  wisdom  at  all.

The  paradox  for  us  to  ponder  is:
Human  beings  must  be  connected  by  love
as  well  as  by  wisdom,
but  most  people  either  forget  the  latter
or  pretend  not  to  see  it.
Can  there  ever  be  love  without  requiring
corresponding  wisdom?
That  is  the  question  they  dare  not  ask!
( Jason Ling )

當我們明白愛和智慧唇齒相依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

Love  does  not  consist  of
gazing  at  each  other,
but  in  looking  outward  together
in  the  same  direction.
(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

由於愛不能夠擺脫智慧,而智慧必須擁抱懷疑和批判,
所以愛和智慧是一場思想上的戰爭,
戰勝了才可以「成長」,才會產生「信仰faith
Love  is  a  battle,  love  is  a  war;
love  is  a  growing  up.
( James Baldwin, The Price of the Ticket:
Collected Non-fiction, 1948-1985 )
行走在愛和智慧道路上的人遲早明白,

人類必須有足夠的愛和智慧,才可以產生「信仰faith
有了「信仰」才可以有如是觀及並非盲目的樂觀,
有了「信仰」才可以有「希望hope
換言之,愛和智慧就是「信仰」和「希望」的基礎,
沒有手牽手的「愛和智慧」,就沒有「信仰」和「希望」!

In  the  darkest  of  times,
those  with  conscience  can  only  have  hope,
and  this  hope  has  to  arise  from  faith,
not  from  blind  belief  or  conviction.
Faith  is  difficult,  faith  is  strenuous,
for  it  always  embraces  skepticism  and  critique.

( Jason Ling )

人類處事中的「愛和智慧」、科學中的「理論和實踐」
都是屬於必須手牽手、牢不可分的概念,
借用文學家的纏綿、刻骨銘心的描繪方法,就是
「你濃我濃,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倆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同生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你濃我濃》(管道昇)
[ 註:管道昇是元朝書法家趙孟頫的妻子。]

Jennifer Rush
The Power of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oRQcTvnwU

如果一個人真心愛一個單純的人,
這個單純的人往往就會對他產生依賴,
於是就衍生出他對單純的人的責任,
其中牽涉到的問題並不簡單,
因為在野外生存和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絕對是兩回事。

參考:《一個成功的心理學家》(五)

如果一個人真心愛一隻單純的寵物,
這隻單純的寵物就會對他產生依賴,
忠心耿耿,甚至為他而犧牲,比很多人都偉大。
人世間罕見的真和誠、信任和忠義,
竟然在寵物界中出現,不可以說不是一種諷刺。

寵物能夠俘虜人的心,其理在此。
飼養寵物的人很多,真心愛寵物的人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所以有人說,從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寵物,
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心。

追求愛和智慧是修行人在世界上的責任,
而這個旅程的第一步功夫就是「返璞歸真」:
發掘及回歸心靈,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明心見性」。
回歸心靈之後,接踵而至的旅程艱苦而且荊棘滿途,
要成功披荊斬棘,就必須具備三大神器:
「勇氣、毅力、謙卑」!
一個人如果立志行上修行這條道路,
一定會有靈界來協助他完成志願。
西方人稱這些靈界做「守護靈guardian  angels
如果一個人決定出賣良知,放棄心靈,
「守護靈」覺得無法再挽回的話,
就會 [放棄/離開] 這個人,
這個人就容易被邪靈接管,成為邪靈的工具。
政客中不乏這類被邪靈接管了的人。

這裡就牽涉到智慧的定義問題。
出賣良知,放棄心靈,或者被邪靈接管了的人,
可以是極度聰明的人,但聰明不等於智慧,
就好像英語中的  notorious  不等於  famous  一樣。
所以李宗吾的「厚黑學」可以說是「志穢寶典」,
但從諷刺和思考的角度來看,未嘗不是「智慧寶典」。
資本主義的思維假設了
1.  自私自利對整體社會經濟有利。
2.  有競爭就有進步。
3.  我們的心和動機並不重要。
      我能夠用各種合法的手段騙到閣下,
      是因為我比閣下聰明,所以閣下被騙是應該的。

不少讀過書,有社會地位,但依然愚昧的權威人士,
疑真疑假地不懂得制度的罪惡,
往往會出來大聲疾呼,叫人包容制度的罪惡,
叫人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
    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
    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

Few  people  realize  that  kind,  sanctimonious,
and  yet  fuzzy-minded  bigots  do  exist.

如果他們這些呼籲不是口號和廢話的話,
我們就需要繼續問:
仁愛是甚麼?寬容需要甚麼條件?
紛爭如何產生?應該如何解決?
謙卑是甚麼?應該對甚麼謙卑?
公義是甚麼?如何確立甚麼是公義?
聆聽需要甚麼條件?對話需要甚麼條件?
共識是甚麼?誰的共識?如何確立共識?
權威人士對於「繼續問」的態度會是甚麼?
筆者倒有經驗:就是立即去借聾耳陳隻耳!
討厭批判的人,怎可能有智慧?怎會是修行人士?
如果不繼續追問,我們的良知在甚麼地方?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