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二)

多年來聽過不少抗逆專家的言論。
由於筆者經常自我批判,
所以比較容易用同理心代入他們的角色,
揣摩他們自己未必能察覺的「弱勢動機」。
筆者的主要批判工具,除了科學精神之外,
就是「真」和「誠」這兩種專家們必須具備的專業精神。
慢慢地就發覺很多所謂抗逆專家其實亦是製逆專家。
製逆專家製逆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  推己及人

例如自己在公開考試零蛋,或者不能完成學業,
最後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甚至成為 Bill Gates
於是假設絕大部份人都可以做到相似的事情,
假設絕大部份人都可以有同樣的毅力。
在分享經驗的時候,故意不提自己的智力、運氣、
社會和家庭環境等等有利的因素。

其實成功人士的經驗,必須經過嚴謹的批判,
萃取其中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元素,才能夠廣泛地應用。
明白「元素」這個概念,知道這個概念在思考中的重要性,
是做學問的必須條件之一,
尤其是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等各方面。
這就是為何筆者認為「化學chemistry 一科
是中學裡最重要的其中一科,
即使讀語文的人也不應該忽視。
化學科之中牽涉到不少優勝的思考方法,
可惜很多人都不了解。

2.  在不適宜的觀點上恐嚇家長

其實「恐怕受傷」和「害怕闖禍」、
完全是人類正常和有價值的反應;
重視自己和別人的生命,絕對是正確的行為。
讓孩子「闖禍「和「撞板」之前,
最緊要就是訓練孩子三大能力:
判斷「禍」和「板」的種類、
判斷當時的形勢和評估風險的程度。
而評估風險程度自然包括對自己應付能力的粗略估計。
如果孩子未能學到之前,當然由家長去做!
在「保護不足」和「過度保護」之間,
往往難以定下一條界線,因為因人而異,因環境變化而異。
但為何專家們提也不願意提?
當然是專家們思維和心態兩方面出了問題。

烈日下渠蓋變鐵板燒 兩幼童灼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05&sec_id=4104&subsec_id=11866&art_id=14205290
宜揀選有遮蔭遊樂設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05&sec_id=4104&subsec_id=11866&art_id=14205291
叔捧姪頭離地轉圈玩拔蘿蔔   10歲孩癱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14&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4237457

鼓勵父母放心讓孩子「撞板」,而不去看撞的是甚麼板,
絕對是三流專家不負責任的言論。
黑夜游泳,何嘗不是一塊板!
飆車,尤其是電單車,何嘗不是一塊板!
醉駕,何嘗不是一塊板!
吸毒,何嘗不是一塊板!
黑社會,何嘗不是一塊板!
正確表達意見而被秋後算帳,何嘗不是一塊板!
心智未成熟而懷孕或令別人懷孕,何嘗不是一塊板!
跌倒後自己爬起來?
放手讓小孩闖禍和撞板,再讓他自己反思該如何面對?

3.  過度誇張意志和毅力

有些專家認為單憑「意志」的鍛煉,足以幫助年青人抗逆。
但單憑「意志」的鍛煉,亦可能訓練出幾個希特拉!
「意志」絕對不能解決道德和意義的問題。
一般香港的學校和家長,並不重視「批判性思維」的鍛煉,
亦不重視「生命意義」的探討,只是重視信念的灌輸。
信念的灌輸和洗腦,有時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分別。

意志和毅力只不過是一件工具,
正如所有的工具一樣,既可以為善,亦可以為惡。

一個人在逆境之中如果罔顧道德,
他的意志和毅力隨時都可能成為直接或間接殺人的工具。
一個人在逆境之中如果欠缺足夠的智慧,
他的意志和毅力隨時都可能會被浪費。

My  desire  is  for  wisdom,
not  for  the  exercise  of  the  will.
The  will  is  the  strong  blind  man
who  carries  on  his  shoulders
the  lame  man  who  can  see.
( Arthur Schopenhauer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