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命》(上)

哲學家對於古希臘人的智慧「認識自己」非常重視,
因為「我」就是哲學裡最重要的的工具。

At  30  a  man  should  know  himself
like  the  palm  of  his  hand,
know  the  exact  number  of  his  defects  and  qualities,
know  how  far  he  can  go,
foretell  his  failures──be  what  he  is.
And,  above  all,  accept  these  things.
( Albert  Camus )

生命之中要作良好的抉擇,
在「知命」之後就需要「安命」。
知命而又能夠安命,才可以真正成為命運的主人。

那麼「安命」是甚麼?

  接受不能改變而又要面對的事物

凡是不能改變而又要面對的事物,
最好的適應方法就是安然地、微笑地去接受,
而且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正面地去思考。
至於暫時不能改變而又要面對的事物,
就「暫時」安然地去接受。
正如莊子所說:「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
又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即使是劣命,也欣然地接受,
不怨天,不尤人,不消極,不用愁眉苦臉,
這就是「安命」。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蘇軾)

怨天尤人,運用負面的思考,
著眼於和別人比較,著眼於自己沒有的東西,
著眼於上天對自己如何不公平,浪費時間去埋怨,
不算是「安命」。
仍然有亡國的感慨和哀愁,當然也不算是「安命」,
但卻可以成就千秋萬世,千古傳誦的文學藝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西方智者對於「安命」亦有相同的看法:

If  you  haven’t  the  strength  to  impose
your  own  terms  upon  life,
then  you  must  accept  the  terms  it  offers  you.
( T.S. Eliot )

Let  us  follow  our  destiny,  ebb  and  flow.
Whatever  may  happen,
we  master  fortune  by  accepting  it.
( Virgil )

Acceptance  of  what  has  happened  is  the  first  step
to  overcom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ny  misfortune.
( William  James )

Accepting  of  one’s  lif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esignation;
it  does  not  mean  running  away  from  the  struggle.
On  the  contrary,
it  means  accepting  it  as  it  comes,
with  all  the  handicaps  of  heredity,  of  suffering,
of 
complexes  and  injustices.
( Paul  Tournier )

凡是喜歡思考的人,
難免會感到人生中種種虛偽而產生強烈的空虛和荒謬感,
並且積極地尋找超越的方法。
卡繆  Albert  Camus  筆下的薛西弗斯  Sisyphus
就是一個能夠「安命」,能夠擁抱「命運」,
並且願意「承擔責任」的人。

薛西弗斯的心既不為命運所干擾,所奴役,就得了自由,
則無論身處於何種境況都能夠灑脫自在,瀟洒地走一回。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Reinhold Niebuhr,
Serenity Prayer used by Alcoholics Anonymous )

一言以蔽之,「安命」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
因為擁抱命運和承擔責任需要的,都是勇氣和智慧。
由於智慧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的恩賜,
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機緣覺醒,回歸「心靈  soul」,
即使有機緣覺醒,亦不一定願意發掘和開啟他們的心靈,
不願意晝夜思想,不願意追求智慧,不願意保守他們的心,
只是隱約地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好人」。
結果他們的人生就不自覺地讓「  ego」、
社會環境、傳播媒介及別人的思想控制了大局,

再加上懶於思考的人很多,有勇氣的人很少,
所以能夠分辨和願意分辨
「可以改變和不可以改變的東西」的人並不多。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