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二)

[物質世界的存在]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是指萬事萬物背後永恆不變的根本原理,
「道」代表周易三義中「不易」的部份;

「器」是指多采多姿,不斷地在改變的具體事物,
雖然這個改變可以非常緩慢或十分迅速,
「器」代表周易三義中「變易」的部份,
「器」亦常常示範佛教的「無常」概念。

物質世界的存在,用中國古代哲學的語言來說,
就是「形而下之器」,
而管轄物質世界行為的,就是「形而上之道」。
傳統上「器」是靠人類的五官的觀察來証明,

而這也是唯一的方法。

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
「形而上之道」需要倚靠「形而下之器」來顯露出來!

人類以往從自然界得來的經驗,相對於人類來說,
是一個宏觀世界  macroscopic  world  的經驗。
但去到巨大和細微這兩個極端的情況時,
五官的觸覺就需要靠儀器來協助。
當人類發明了望遠鏡之後,就有了鉅觀世界的經驗;
發明了顯微鏡之後,
就獲得了微觀世界  microscopic  world  的經驗,
甚至超微觀世界  submicroscopic  world  的經驗!

物質世界的存在,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有實體,摸得著的東西  tangible
和沒有實體,摸不著的東西  intangible,例如聲音和光。

Do  you  remember  how  electrical  current
and  “unseen  waves”  were  laughed  at?
The  knowledge  about  ma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 Albert Einstein )

沒有實體,摸不著的東西有時可以聽得到,看得見,
所以它們的存在,依然可以確實,
但不要忘記,我們仍然需要辨別真象和海市蜃樓的幻象。

但是物理學中的存在,例如萬有引力的存在,
磁場的存在,某一些能量的存在,
往往涉及一些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聽不到的東西,
只能夠靠嚴謹的定義、公式、儀器紀錄的數據來証明它們的存在。

即使我們耳熟能詳的原子atom又有誰真正見到過?
更遑論那些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 了。
而那一些比質子、中子、電子還要小的物質,
也只能夠靠嚴謹的定義、公式、數據來証明它們的存在。

物理學用的方法是
「公式、方程式一寫出,實驗數據一齊備,分析一獲接納,
就已經證明了它們的存在」。

Consider  three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physics
──that  of  the  electron (J.J.Thomson, 1897) ,
the  atomic  nucleus (Rutherford, 1911) ,
and  the  neutron (Chadwick,1932) .
What  did  these  scientists  actually  observe?
Movements  of  spots  of  light,
rates  of  flashing  of  powders  on  screens,
streaks  of  light  in  clouds  of  water  drops,
numbers  of  electric  disturbances  per  second
recorded  on  counters,  patterns  on  photographic
plates ──all  under  carefully  controlled  conditions
of  course.  No  one  has  ever  seen  an  electron,
an  atomic  nucleus,  a  neutron.
They  are  theoretical  concepts,  scientific  ideas.
( F.A. Vick, 1963 )

佛教《心經》中的「色」,是指有形可觸摸的實體。
《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近代物理學證明是真的:
組成物質的原子,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空隙!

戰國時代的莊子已經有這樣博大精深的說法:
惠施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莊子雜篇。天下篇》
現代的科學家依然在這個範疇內研究。

如果一顆原子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空隙,
那麼物質究竟是甚麼?
能夠量度物質的重量和紀錄下物質的性質,
並不能完全解答我們的疑問:
物質究竟是甚麼?
不論我們如何再深入地去研究物質,
我們每個階段只能夠知多一點點,
除了數據之外,我們其實不能夠完全知道
物質究竟是甚麼!

Science  has  taught  us,  against  all  intuition,
that  apparently  solid  things  like  crystals  and  rocks
are  really  almost  entirely  composed  of  empty  space.
And  the  familiar  illustration  is  the  nucleus  of
an  atom  as  a  fly  in  the  middle  of  a  sports  stadium,
and  the  next  atom  is  in  the  next  sports  stadium.
( Richard Dawkins )

科學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我們終於明白:
人類憑五官感覺到的物質,和物質真正是如何存在,
它們之間有一道不能逾越的鴻溝。
當我們凝視著自己的手掌時,
我們將如何想像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空隙,
更遑論想像自己整個身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空隙,
let  alone  trying  to  visualize  the  whole  body
actually  as  99.99%  empty  space?
那麼自然界的美景和令人目眩神迷的花草樹木,
是幻象嗎?是幻覺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幻象幻覺嗎?

What  we  see  is  only  a  perspective,
not  necessary  the  truth.
But  what  is  a  perspective,  what  is  truth,
what  is  reality?

Kim Griest
The Mystery of Empty Space

https://curiosity.com/video/atomic-nucleus-bozeman-science/?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111914fb

「原子」的層次已經令人困擾,在「次原子」的層次,
我們對物質的認識又再一次挑戰我們的常識。
我們一向認為粒子是物質而波動只是能量傳遞的方式,
想不到次原子既有粒子的性質,又有波動的性質,
完全視乎我們在觀察和量度粒子的那一些性質。
物質究竟是甚麼?

For  truth  is  always  strange;  stranger  than  fiction.
( Lord Byron )

The  truth  is  not  only  stranger  than  you  imagine,
it  is  stranger  than  you  can  imagine.
( J. B. S. Haldane )

Everything  we  call  real  is  made  of  things
that  cannot  be  regarded  as  real.
( Niels Bohr )

Relativity  challenges  your  basic  intuitions
that  you’ve  built  up  from  everyday  experience.
It  says  your  experience  of  time  is  not
what  you  think  it  is,  that  time  is  malleable.
Your  experience  of  space  is  not
what  you  think  it  is;  it  can  stretch  and  shrink.
( Brian Greene )

According  to  String  Theory,
what  appears  to  be  empty  space  is  actually
a  tumultuous  ocean  of  strings  vibrating
at  the  precise  frequencies  that  create
the  4  dimensions  you  and  I  call

height,  width,  depth  and  time.
( Roy H. Williams )

有些人說:
Our  daily  experience  does  not  match
the  nature  of  reality.
The  ultimate  truth  is  beyond  words.

這個說法當然對,
但往往成為某些人拒絕用語言文字去溝通的藉口,
目的不外三個:
1.  恐怕說錯、誤導。
2.  讓自己能夠高高在上,因為別人不懂。
3.  可以隱藏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清楚地去表達至少一個輪廓。
這種思維的人不但沒有能力發展科學,
亦斬斷了和智者溝通的渠道。
從哲學家的角度來看,人類面對三個真實:
1.  感官世界的真實,
2.  原子及次原子世界的真實,和
3.  各式各樣個別心靈的真實,
而且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唯一憑藉。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 Albert Einstein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