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高小學生批判思維》

Children  accumulate  experience  over  time
through  what  they  do,  what  they  see  in  adults,
what  kinds  of  books  they  read  and
how  they  are  trained  to  think  in  discussions.

說完這麼多關於辯論課題的愚見之後,
不妨談一談高小 (小五、小六) 的學生
可以如何學習批判思維。

筆者比較討厭專業名詞,
所以只用一個傳統的以偏概全的概念,
來舉例說明。

筆者按:
現在社會上不少五十多歲,喜歡埋堆,
但未曾接受過基本思考訓練的人,
依然還擁抱著「以偏概全」的思考方式。

辯題:「培正高小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第一步設下陷阱

要求學生選擇正方或反方。
一般小學生都不會懂得提出異議。
我們的期望是:
學生最後能夠明白「辯題是必須辯的」。

第二步開始辯論

切勿一早揭發學生需要辯論「好」的定義,
就讓他們自以為知道「好」是甚麼意思。

在辯論的過程之中,學生自然會發覺:
我們根本不需要證明所有培正高小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我們只需要指出一個培正高小的壞學生,就勝算在握。
於是正方就會發覺自己陷入了選擇「正或反」的陷阱之中!

為了要贏,正方就會開始在「好」的定義上下功夫。
要拍評判馬屁的正方,
知道絕對不能夠挑戰老師和學校一向以來對「好」的定義,
自己必須毫無懷疑地支持:
1. 「扮野」[虛偽] 的好學生的確是好學生。
2.  懂得討老師和學校的歡心的學生是好學生。
正方同時發現自己必須降低對「好學生」條件的要求,
才有機會贏,例如:
3.  只要各方面都及格的學生就是「好學生」。
4.  假設「不壞的學生」就是好學生。
5.  「壞學生」在初小時已經全部踢了出校。
如果老師不指出「辯題是必須辯的」,
不指出「好」的定義必須辯論,
如果學生將自己的良知和人格都押下去的話,
一場精采、爭持不下、美滿的的辯論比賽就出現了!

第三步揭開陷阱

如果我們想教導學生批判思維,
當然不可以讓辯論就這樣「完滿」結束。
我們必須揭露辯題的陷阱,
讓學生們了解到其實除了「好」要定義之外,
辯題可以有四大類:
[1] 培正高小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2] 部份培正高小學生是好學生。
[3] 部份培正高小學生不是好學生。
[4] 培正高小的學生都不是好學生。
而 [1] 和 [4] 往往都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遇上這些辯題,通常都是反方有利!

第四步繼續思考

首先我們要讓學生們明白:
即使「不是好學生」亦不表示是「壞學生」
正如不高分並不代表不及格。
在這裡我們可以介紹學生「常態分佈曲線」,
及如何運用這條曲線來說明
「不是好學生」亦不表示是「壞學生」。

其次,我們要讓學生們明白,
即使有了「好學生」的定義,
然而從做學問的角度來看,
「培正高小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這條辯題不但愚蠢,而且是問錯了問題。
其實我們應該問的是一條統計上的問題:

究竟「好學生」佔的百分率是多少?

最後,我們要讓學生們明白:
其實「培正高小的學生都是好學生」這個辯題
還可能會有一個時間的因素,
而這個時間的因素並沒有寫明在辯題之上。
也許 2013 年「培正高小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但 2012 年則只有部份培正高小學生是好學生。
我們可以趁機介紹俗語「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時空概念。
所以「辯題是必須辯的」!

「以偏概全」的最好例子,
就是高小學生都熟悉的《盲人摸象》故事,
可惜說這個故事的人往往捉到鹿不懂得脫角!
其實那六位盲人每人都對了六分之一,
錯的原因只是由於欠缺了非常簡單的思考訓練,
不懂得應該摸遍全隻大象才說出自己的觸覺,
以致以偏概全,於是產生推論上的錯誤。

至於小三、小四的學生,
雖然不一定能夠直接訓練他們進行批判思考,
但可以利用他們熟悉的童話故事作為工具。
例如《三隻小豬》這個故事,
至少可以教導他們尋找出故事的七大教訓:
1.  在重大及切身問題之上,
做人千萬不可以疏懶,不可以怕麻煩。
2.  思考和行動都要穩紮穩打,不能敷衍了事。
3.  要未雨綢繆,不宜臨渴掘井。
4.  無論如何穩固的地方,都可能有漏洞。
5.  漏洞既可以是敵人乘虛而入的地方,
亦可以是誘敵跌落陷阱的地方。
6.  不能力敵,就要智取。
7.  狼可以代表一群同流合污的壞人,
如果他們並不愚蠢,
我們就要團結所有真正聰明的小豬,
並且鍛煉自己比壞人更有智慧。

而另一個童話故事《小紅帽》則補足了《三隻小豬》
在實際人生應用之上欠缺周詳的三大重點:
7.  不可以輕信陌生人。
8.  善良要有智慧作為根基。
9.  狼有兩種,一種是[小人]狼,另一種是[偽君子]狼,
即是披著羊皮的狼。

HYPOCRISY

如果將《小紅帽》的故事教訓合併入《三隻小豬》裡,
例如描述大壞狼披著羊皮去騙善良的第二隻小豬開門,
就可以用一個改良了的童話故事,
一次過表達出九點重大的人生哲理。

1960年代末期,
哲學家 Matthew Lipman 對大學生的低檔思考能力,
覺得非常震驚,於是開始了這方面的寫作,
介紹哲學給兒童及青少年,並且發起了
兒童哲學運動」P4C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1974年,他在 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成立 IAPC
the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Dr  Sara  Goering
Philosophy  for  Kids:  Sparking  a  Love  of  Learning

西方人教「高小/中一」學生批判思維,
會用「討論/辯論」的方式,試看一例:

A  class  of  12-year-olds  are  told  a  story  of  two  girls
on  a  shopping  trip.  One  girl  takes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a  changing  cubicle  to  dress  up  in  the
blouse  she  wants  and  to  leave  the  shop  undetected,
as  she  thinks,  by  the  shopkeeper,  much  to  the
disapproval  of  her  companion.  However,  detected
she  is,  though  only  after  she  has  left  the  shop,
leaving  her  horrified  companion  to  be  detained
and  cross-examined.  In  the  cross-examination  the
the  companion  is  given  a  choice:  either  inform  the
shopkeeper  of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her  friend
or  be  reported  to  the  police.  What  should  she  do?
( Richard Pring, Philosophy in Schools, p.23 )

這個例子牽涉到五大課題:
1.  對偷竊行為的判斷。
2.  對自私自利行為的判斷。
3.  朋友的定義和選擇。
4.  是否應該保護朋友。
5.  各持份者的觀點。
肯定在課堂上會引起激烈的討論和辯論,
讓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釐清個人的價值觀。

郝廣才
激發孩子的潛能,給他們最大的翅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3F2oEtqFI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