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甚麼》

語言的目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知識的傳遞,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阻礙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
阻礙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幸好人類有四種共同的語言:

其一是數學,其二是科學,其三是音樂藝術,其四是哲學
在人工智能電腦的時代,還增添了第五種人類共同的語言,
就是電腦程式語言,蘋果電腦的 Tim Cook 甚至說,
懂得電腦程式語言,比起英文的聽寫講可能來得更重要。

其他的種種語言,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歷史和文化的影響,
而在不同文明之中產生頗大的差異,
只有以上五種人類共同的語言才比較容易達到共識,
而達到共識的難易程度,由淺至難,
亦依數學、電腦程式語言、科學、音樂藝術、哲學、
這個次序排列,以哲學最難達到共識。

哲學語言和日常生活的語言不同的地方是:
哲學的語言必須嚴謹定義,
所用的詞彙只能夠有一個不容易誤導的意思。

Rightly  defined
philosophy  is  simply  the  love  of  wisdom.
( Marcus Tullius Cicero )

哲學的英文名稱  philosophy  來自希臘文
philosophia──philo,  love;  sophia,  wisdom──
philosophy  即是  love  of  wisdom
換言之,「愛智」就是「哲學」這個名稱的原本意思。
古希臘哲人及數學家 Pythagoras  of  Samos
應該是第一個使用  philosophia  這個名稱的人,
而且他亦自稱為  philosopher

1837 年日本學者 西周Nishi Amane 1829-1897)
philosophy 翻譯成哲學」,
遺失了「愛」的含義,是極之嚴重的缺失,
因為「愛智」這個詞彙暗示了「道」的艱澀難明,
所以智慧的追求永無休止,必須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必須與時並進,去蕪存菁,融會貫通,才能夠迫近「道」!
如果將 philosophy 只是翻譯成「哲學」,

會令人誤會「哲學」只不過是一門學問,和其他學科並列;
其實「哲學」除了是一門關乎思考的學問之外,
還是一種分析的工具,一種追求真理的生命態度,
甚至是一種「信仰」。

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 Hugo Chavez )

The  small  wisdom  is  like  water  in  a  glass:
clear,  transparent,  pure.
The  great  wisdom  is  like  the  water  in  the  sea:
dark,  mysterious,  impenetrable.
( Rabindranath Tagore )

「哲學」是整體性、綜合性、批判性、尋根究底的學問。
和其他學問不同的地方是「哲學」完全沒有範疇,
「哲學」可以是一個學系,但「哲學」是不分學科的,
因為哲學追求的,本來就是自由!
「哲學」,是一門追求理性和思考自由的學問。
「哲學」追求的是扶搖直上,在高空中縱橫馳騁,
「哲學」追求的是寬厚廣博、高瞻遠矚,宏觀的視野,
由於人世間所有的「知識」只不過是「哲學」的食物,
所以「哲學」從不著意它在「知識」方面的領土。

當某些概念和思考還未能夠用可靠的實驗和數據來研究的時候,
就暫時屬於「哲學」的範疇;
當某一學科的某一範疇已經有可靠的實驗和數據來研究的時候,
「哲學」隨時可以讓路,
而任何學科亦必然會開闢出新的土地讓「哲學」來管轄。

Philosophy  begin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you  cannot  just  observe  or  experience  and  then
report  what  you  see,  because  how  you  conceptualize
and  symbolize  alters  experience.
( Eugene Gendlin )

Nothing  gives  rest  but  the  sincere  search  for  truth.
( Blaise Pascal )

In  philosophy,  the  concepts  with  which  we  approach
the  world  themselves  become  the  topic  of  inquiry.
A  philosophy  of  a  discipline  such  as  history,
physics,  or  law  seeks  not  so  much  to  solve
historical,  physical,  or  legal  questions,  as  to  study
the  concepts  that  structure  such  thinking,  and
to  lay  bare  their  foundations  and  presuppositions.
( S. Blackbur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2005 )

唯一可惜的是,由於近代科學發展迅速,
分支和分工越來越精細,哲學家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即使心有餘亦力不足。
莊子一早就看出知識會產生的一個問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所以知識方面的精細分工會繼續進行,
看來科學界新開闢出來、屬於哲學範疇的土地,
只能夠靠科學家自己去耕耘了。
換言之,在知識膨脹的世代,
每一門學問都需要培育出屬於自己那一門學問的哲學家。

Philosophy  begins  in  wonder.  And  at  the  end
when  philosophic  thought  has  done  its  best
the  wonder  remains.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Astonishment  is  the  root  of  philosophy.
( Paul Tillich )

I  do  not  know  how  to  teach  philosophy
without  becoming  a  disturber  of  the  peace.
( Baruch Spinoza )

Everything’s  already  been  said,
but  since  nobody  was  listening,
we  have  to  start  again.
( Andre Gide )

Every  man  gets  a  narrower  and  narrower  field
of  knowledge  in  which  he  must  be  an  expert
in  order  to  compete  with  other  people.  The
specialist  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and  finally  knows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
( Konrad Lorenz )

「哲學」的領土不是「知識」,而是它所運用的思考工具
所以「哲學」重視的東西至少有七樣:
1.  謹慎的觀察。
2.  嚴謹的思考方法。
3.  一定會思考「生、無常、死、意義」四大課題。
4.  對外界事物必須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包括人類文明中的所有習俗和信念。
5.  對個人腦袋這件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同樣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所以重視內省和自我批判。
6.  對尚未有答案的課題提出「假說/猜想」,
     能夠做實驗去證明的,就必須去做實驗。
7.  熱愛「道/真理/智慧」,致力去蕪存菁,慢慢迫近它們。
那麼「哲學」有何實用價值?
「哲學」除了意圖解決自然界事物之來龍去脈外,
亦必然重視「哲學」在人類生活方面的實際應用,
這種「哲學」就是追求智慧,我們稱之為「生命哲學」。

Philosophy  recovers  itself  when  it  ceases  to  be  a
device  for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ers
and  become  a  method,  cultivated  by  philosophers,
for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men.
( John Dewey )

「哲學」讓人想起了無窮無盡的空間,
「哲學」讓人想起了莊子所說「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鳥,
「哲學」讓人想起了人類對智慧永無休止的慾望,
「哲學」讓人想起了飽歷風霜的松柏,沙漠中的綠洲,黑夜裡的燈塔,
「哲學」讓人想起了武術大師李小龍如何將之應用在武術之上。
「哲學」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自己,控制自己,改變自己,創造自己。
「哲學」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人際關係。

「哲學」讓筆者想起了紫微斗數中的「紫微貪狼與空劫」在卯酉宮。
「哲學」讓人想起了人類和文明的進化,想起了人類未來的希望!

Philosophy  involves  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out  the  big  questions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Philosophical  questioning  presupposes  flexibility  of
thought,  openness  to  all  ideas  and  detachment  from
beliefs,  theories  and  even  paradigms.

Many  big  questions  are  also  addressed  by  religions.

However,  there  are  religions  which  still  prefer
indoctrination  and  resist  critical  scrutiny.

「哲學」對世俗參與者的要求,也許只是一張文憑,一個學位,
而參與者未必一定會對智慧產生狂熱的愛,
因為世俗的參與者往往看重的是那張文憑,那個學位,
而並非「哲學」本身。
況且象牙塔裡的哲學,部份是思考的遊戲,往往只關注小問題,
可以看成是「純理論的哲學」,

不一定願意理會人類自身面臨的重大危機和挑戰,例如:
自然生態、政治制度、社會文明、精神道德、心靈信仰、
人生價值…… 等等的課題。
「哲學」其實已經分成了兩大部門:
一個部門孤芳自賞,走入象牙塔,分工精細,
研究樹木,忽略森林, 成為大學裡的一個科目;
另一個部門走入群眾,對人類的生活、生存、進化、
學問、科技、宗教、心靈、意義……等等,
作出整體及根本的研究和反思,以安頓生命為目標。

Philosophy  ought  to  question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the  age.  Thinking  through,  critically  and  carefully,
what  most  of  us  take  for  granted  is,  I  believe,
the  chief  task  of  philosophy,  and  the  task  that
makes  philosophy  a  worthwhile  activity.
( Peter Singer )

即使哲學是所有人類學問和學科的基礎,包括科學 Sciences
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s人文學科 Humanities
和所有鼓勵追求智慧、破除迷信的宗教 Good Religions

即使哲學訓練是立志做學問和修行的人必須具備的一張通行證,
站在分享智慧、普及智慧和薪火相傳這三個重大的角度來看,
我們依然需要問:「哲學有用嗎?」
因為這牽涉到如何「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課題。

如果讀者接觸過佛教的經典,就會發現經典中所用的詞彙,
有意無意之間已經脫離了群眾的掌握,儼然成為了一種專業;
盡力顯淺易明,能夠走入群眾的哲學,

能夠替我們解決心靈上切身課題的哲學,才是有用的哲學。
換言之,除了每一學科的哲學之外,
對一般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能夠應用的「人生哲學」,
可以幫助他們在遇上突發而且複雜的事件之前,
內心已經有所準備,懂得如何應付及處理,不至手足無措!

…philosophy,  which  to  the  superficial  appears
a  thing  so  remote  from  the  business of  life  and
the  outward  interests  of  men,  is  in  reality
the  thing  on  earth  which  most  influences  them,
and  in  the  long  run  overbears  every  other  influence
save  those  which  it  must  itself  obey.
( John Stuart Mill, Essay on Bentham, 1838 )

All  serious  conversations  gravitate  towards  philosophy.
( Ernest Dimnet )

一言以蔽之,
哲學是甚麼?哲學就是愛智,就是磨鍊思考工具。
愛智是甚麼?
愛智既可以是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也可以是追求人世間的真理。

智慧是甚麼?智慧就是去蕪存菁的能力!
如果要說得文雅好聽,哲學家的工作就是運用批判思維,

將人類文化、制度、道德、心靈、科技、宗教…
等等各方面的概念去蕪存菁,歧視蕪,尊重菁,
如果說得俗一點,哲學家的工作就是判斷垃圾,
然後清除垃圾,這就是去蕪存菁的功夫。

The  dynamic  element  in  my  philosophy,
taken  as  a  whole,  can  be  seen  as  an  obstinate
and  untiring  battle  against  the  spirit  of  abstraction.
( Gabriel Marcel )

筆者按:

雖然哲學和思考是筆者晚年的摯愛,
其次是中年時期不分伯仲的紫微斗數和教育,
但筆者並非讀哲學出身,對哲學的認識淺薄,

而且駕馭文字的功力亦未夠班,
所以寫和哲學有關的文章不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往往寫完之後一星期再看,就很不滿意。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了下一代的中學生及華夏文明新陳代謝的著想,
有「心」之餘,還需要有一個「厚顏有恥」的開始,
所以筆者終於鼓起勇氣寫這一系列的哲學文章。

最後,
筆者需要指出,哲學、心理學、紫微斗數和教育,

四者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們遲早會密不可分,
要學好紫微斗數就需要同時學好哲學和心理學。
要教好紫微斗數就需要學習教學的技能和方法,
就需要傳授嚴謹的思考方法,
因為學習紫微斗數的困難在於宮垣和星曜之間,
彼此互相影響,所以要掌握的變數非常多,
而且由於數學上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亦非常多,
所以紫微斗數簡單之中有複雜,複雜之中有簡單,
和科學十分相似。

筆者常常強調「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和「創意思考」
就是學習紫微斗數的三大工具。
「創意思考」需要的就是幻想力,
對真理謙卑的態度和用科學實驗印證的精神。
要攪好教育,就不能夠迴避哲學和紫微斗數!
筆者相信在未來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時代,
用紫微斗數來判斷一位青少年適宜從事甚麼行業,
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和教育的關係亦越來越密切。
所以當紫微斗數導師談哲學和心理學時,
很多初學者他們以為與紫微斗數無關,
結果學了兩三年就會意興闌珊,最後只得放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