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觀和生命的意義》(一)

一個有愛心的哲學,
除了照顧大部份人的利益之外,當然也要照顧小部份人的利益。

A  man  should  look  for  what  is,
and  not  for  what  he  thinks  should  be.
( Albert Einstein )

  半醒半睡的心靈

用科學方法和「靈界」溝通可能還是一條遙遙的路,
那麼一些半醒半睡的心靈應該如何處理生命的意義這個課題?

那些擁有心靈,但心靈尚未甦醒過來的人,
他們當然不會認為「生存的意義」等於「生命的意義」。
半醒半睡的心靈大致上有兩種:
一種是被社會暫時蒙蔽了心靈的年青人,
另一種是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
故意讓心靈半醒半睡的中年人,
因為這些中年人認為騎在高牆上,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中國人傳統的看法十分務實 pragmatic
既不接受存在主義的樂觀和責任,亦拒絕存在主義的哀傷。
絕大部份人到中年的中國人都接受:
1. 對不可知的事物,決不去妄求答案。
2. 對不可知的事物,會試圖去買一個保險。
對他們來說,
一旦可以有簡單而直接的方式讓心靈買了一個保險,
就可以讓自己去追求所有  ego都在追求的東西。

生命的意義本來就應該是以 ego 在世界為出發點,
所以能夠獨善其身,自顧常樂的人,充滿了生存的意義。
一旦只著眼於個人的成功,加上努力、天份和運氣,
就足以造就令一般人羨慕的生存意義,
也許「追求成功」亦成為當事人生命的意義。
所以「人從那裡來?往那裡去?」這個問題,
只不過是茶餘飯後眾說紛紜的娛樂節目,
絕對沒有某些哲學家和宗教家那麼誇張。

參考:《生存的意義》

  甦醒了的心靈

對於那些擁有心靈,心靈已經被喚醒,
並且讓心靈主持人生大局的人來說,
「生存的意義」不一定等於「生命的意義」,
而「生命的意義」這個命題會不斷地從潛意識中閃出來困擾著他們。
最困擾的處境會是:
「死亡已經喪失了它的可怕,可是生命還沒有活出意義」、
「生存的意義」易得,「生命的意義」難求

You  don’t  get  burnout──you  lose  purpose!
You  lose  your  meaning.
When  I’m  tired,  I  look  at  my  purpose.
( Grant Cardone )

所以我們見到人類之中某些重視精神文明的精英,
會在生命的延續這一項目上增添了精神及文化方面的延續:
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
並且找機會和年青人分享寶貴的人生智慧和經驗。
於是「立德、立功、立言」這個傳統文化中的三達德,
就成為了他們生命的意義。
[這裡的立功可以是社會服務,但當然不是指立戰功。]

People  who  use  time  wisely  spend  it  on  activities
that  advance  their  overall  purpose  in  life.
( John C. Maxwell )

甦醒了的心靈,重視智慧的追求,
重視自我批判,重視戰勝自己,重視不斷提升自己,
重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於是「追求智慧」就成為了他們生命的意義之一。
追求智慧到了某個階段,
就容易達到了「知足、珍惜、感恩」的境界。

筆者按
知足,當然是指對物質和對個人天賦兩方面的知足,
在物質方面崇尚簡約主義  Minimalism
在思考方面崇尚  Optimal  simplicity
即是簡潔必須因應該概念的要求,只能夠適度地簡約。

如果我們在精神和思考兩方面也知足,
人類就沒有可能有進步。
不知足,追求精神和思考兩方面的進步,
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必須條件。

If  the  people  around  you  are  giving  you
advice  to  slow  down  or  to  take  it  easy──
you  are  surrounded  by  the  wrong  people.
( Grant Cardone )

甦醒了的心靈,重視「真」和「誠」,
所以不會認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不一定對人性充滿信心,
往往「能愛人,能惡人」,所以不一定愛全人類,
這亦是一種務實觀。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論語。里仁》

筆者按
西方勵志或宗教人士喜歡用  every  person
來彰顯他們「有容乃大」,
比耶穌基督更偉大的  unconditional  love
如果這些勵志或宗教人士具備科學的精神,
他們就不會用  every  person  這個說法。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