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這個概念》(二)

筆者再用「我 I 的三元概念」來分析財富這個概念,
繼續談「   ego」的財富。

1. 「   ego重視的財富有五種。

 物質財富,包括土地、房產、交通工具、行頭、奴隸。
 非物質財富,包括「名、利、權」,
包括一切可以表達宣揚「名、利、權」的吃喝玩樂。
 非物質財富,包括利用宗教,將道德置諸利益之下,
和擁抱虛偽的宗教人士同流合污。
 非物質財富,包括在法律不完善的時空鑽空子,
在灰色地帶度橋的聰明,甚至鉤結惡人壞人同流合污。
  非物質財富,用語言偽術來解釋惡行的能力。

表面上看來似乎「  ego」重視非物質財富多於重視物質財富,
但其實「  ego」重視的非物質財富,
都是以能夠轉換成物質財富為依歸。

參考:《金錢的好處》(一) 《金錢的好處》(二)
《金錢的好處》(三) 《金錢的好處》(四) 《金錢的好處》(五)

雖然「  ego」和「心靈  soul」都重視思考,
但前者傾向於度橋,以追求個人利益和物質為依歸,
而後者傾向於思考,以追求公眾利益和智慧為依歸。

部份被傳統文化洗了腦的「  ego」,
往往會在成功之後會發財立品,金盆洗手,樂於做善事,
誤以為可以扯平以往所做的一切惡行。

參考:《扯平的思維。論斷。歷史》

 ego」追求的是快樂,是自大的快樂,
是從和差過自己的人比較中而產生的快樂,
是從自私自利出發的一切「自我感覺良好」。
由於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還未覺醒,
為了要鼓勵自己在成功的梯階不斷努力地向上爬,
所以凡是上流社會流行的東西他們都會捧場,
包括一些根本不應浪費時間去聽的冗長古典音樂,
包括購入一些沒有人清楚是究竟在說甚麼的藝術品。
 ego」的快樂往往是從和別人比較中產生,
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所以「  ego」的快樂的來源就是:
 炫耀物質財富。
 炫耀非物質財富中的「名、利、權」。
 正所謂「有錢人相輕,自古已然」,
但「  ego」的快樂和不快樂其實可以自己控制。
聰明的那些,會用比上不足來鼓勵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愚蠢的那些,會用比上不足來令自己不快樂,
承擔比上永遠不足的痛苦,承擔自卑和不滿的精神壓力,
更加要承擔失去這些東西的恐懼。
 聰明的那些,會堅守比下有餘的意識形態,
向比下有餘的同道中人展示、炫耀物質和非物質財富。
至少在失去部份東西時,會懂得計算自己還剩下多少,
然後好好保護那些剩下的東西。
況且比下有餘時,總會發現有人比自己更愚蠢和更虛偽。

勵志者教導我們:人可以平庸,但一定要快樂。
自大的人何嘗沒有同道中人?何嘗不會有好心情?
何嘗不會熱愛生命?何嘗不會向前看?何嘗不會快樂?
何嘗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何嘗不會重視身體健康?
愚蠢的人何嘗沒有同道中人?何嘗不會有好心情?
何嘗不會熱愛生命?何嘗不會向前看?何嘗不會快樂?
何嘗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何嘗不會重視身體健康?
無恥的人何嘗沒有同道中人?何嘗不會有好心情?
何嘗不會熱愛生命?何嘗不會向前看?何嘗不會快樂?
何嘗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何嘗不會重視身體健康?
如果背後有槍桿子支撐,何嘗不會比一般人堅韌?

快樂可以是「身體  body」和「  ego」合作而產生的快樂,
它有六個特徵:
1.  快樂源於慾望。
2.  慾望得到滿足就會快樂。
3.  一定包括滿足身體慾望的吃喝玩樂和性行為。
4.  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不爽,甚至痛苦。
5.  慾望得到滿足之後,慾望可能會膨脹。
6.  有一些慾望會上癮,一旦上癮就出現苦樂參半的現象,
而且覺得好像失去了自主能力。

Nothing  is  enough  for  the  man
to  whom  enough  is  too  little.
( Epicurus )

Ambition  is  not  a  vice  of  little  people.
( Michel de Montaigne )

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但當一個人置身於病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
和別人比較之下,欲望就會不斷地膨脹,
大部份人「
想要want 的東西越來越多,
小部份人想要的東西甚至好像一個無底深淵,

遠遠超過他們實際所「需要need 的東西,
又讓他們覺得凡是自己目前得不到的東西,
一定是好的,而且出現兩種似是矛盾的心態:
不是覺得得不到的東西越來越好,
就是覺得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Poverty  wants  some,  luxury  many,
and  avarice  all  things.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To  want  is  to  have  a  weakness.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
《菜根譚》(洪應明)

To  be  content  with  little  is  hard;
to  be  content  with  much,  impossible.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enough  for  everyone’s  greed.
( Mahatma Gandhi )

[三個循環]

如果再用筆者「三個循環」的理論,可以說得玄一點,
  ego」可能屢世都在「中性循環」裡徘徊,
自成年開始就活得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為甚麼爭奪,
不知道自己為甚麼要比較,不知道自己為甚麼有精神壓力,
為甚麼會恐懼,為甚麼會痛苦,直到嚥下最後那一口氣的一剎那。
家境貧困,年少坎坷,往往是「  ego」的最佳藉口,
證明那些相信「千金難買少年窮」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西方人比較謹慎,明白少年家境貧困,
既可以選擇在「中性循環」裡徘徊,亦可以選擇墮落至「惡性循環」。
所以會加上一個字:sometimes

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通常徘徊在中性循環之中,
好處是容易交朋友,因為在中性循環中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然而未來的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時代,
極有可能是  two  decades  of  uncertainty
因為貧富懸殊和弱肉強食的現象會越來越劇烈。
不少在「中性循環」裡徘徊,
又過度重視物質財富的「  ego」,極有可能把心一橫,
選擇做壞事或者出賣朋友,走向「惡性循環」之中,
從政者容易貪污,為官者容易以私害公,對苛政蕭規曹隨,
從商者容易誇張失實,欺騙顧客,賣假貨,
令公司永遠在「營孽」中運作。
越是平庸和有暴力的「  ego」,
越容易作出墮落至「惡性循環」這個抉擇,
在極權的國家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製造人間地獄。
共產黨執政時期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製造人間地獄。

所以「  ego」的快樂有正當和邪惡之分。
正當的快樂例如
1.  一切以勝負為目標的競賽,
包括智力比賽和國際體育競技,
獲勝就是快樂,輸掉就是痛苦,禍福相倚伏之故。
贏了一場比賽,雖然身體可能會有點痛楚,
甚至造成長遠的傷患,但「我 ego」覺得快樂。
2.  事業從人生谷底中反彈。
3.  男性健身,女性化妝,目的是吸引異性。
4.  和炫耀擠進中產階層有關的,
例如出外旅遊,包括瘋狂吃喝玩樂及購物,
香港美其名曰「充電」,
所以拍照給親友欣賞,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5.  和上流社會炫富有關的,
例如購置豪華轎車或跑車,購置豪華遊艇出海度周末。

不道德及邪惡的快樂,例如
1.  在灰色地帶行騙之後過著悠閒的生活,
2.  以權謀私,賺到盤滿砵滿。
從「邪惡 ego 的快樂」角度來看,
快樂是由於自己做了壞事,增加了自己的自由度,
得到快樂,卻讓別人來承擔責任,承擔痛苦,
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幸災樂禍,別人的痛苦之上。
3.  刻意說謊,竟然有三萬人相信,肯定樂不可支。
4.  呼籲成立「團結壞人基金」,竟然一呼百應,超額完成。

怪不得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說:
「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神畢竟是公平的!

除此之外,統治者對「  ego」的熟識程度,
其實和維持社會穩定和諧,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維持社會穩定和諧,控制群眾,是一個社會的「軟實力」,
然而不懂得「軟實力」為何物的統治者,必然弄巧成拙。
軟實力一向有三道板斧:經濟、法律、教育,
而三者既可以是合情合理,亦可以是弄虛做假。
上樑不正的樑上君子,會以為狂印鈔票的經濟也是經濟,
不公平的法律也是法律,洗腦的教育也是教育,
結果他們的維穩機構「驚民亂」只好改名為「驚民不亂」,
最後要依靠槍桿子這種「硬實力」來維持社會表面上穩定和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