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平台》(五)

「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都要接受批判。

任何言論自由,如果要產生有建設的思考,
就必須接受公開批判,
不但需要有「台上裁判」執法篩走思考力不足,
充滿語言偽術,沒有誠意尋求真理的人,
更需要有「台下評判」去挑剔辯論者的假設和推論。

由於「批判平台」的目的是「迫近真理」,所以
1. 「批判平台」要求「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都需要公開接受批判,
2. 「批判平台」歡迎任何人從「批判平台」
所誕生的眾多雞蛋 [暫時的結論] 裡挑骨頭。
所以「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必須具備足夠的思考能力,
而且必須公開身份,
不能夠用一個委員會的名稱來讓自己躲藏起來。
根據筆者個人淺薄的經驗,十個權威有九個不肯認錯!
而且不肯認錯的權威們,
最喜歡用一個具名的委員會來隱藏成員決策的思考過程,
並且拒絕公開箇中的討論或者利益方面的討價還價,
以逃避理性的批判及保障自稱專家的成員的面子!

筆者提出的這個「批判平台」的制度,目的有三:
1.  當然是「迫近真理」,
保障社會永遠將追求真理置諸任何個人的面子之上,
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思考上都會有漏洞。
2.  維持「批判平台」的高水平及可持續發展,
避免出現一般團體由於人才凋零而每況愈下的情況。
3. 「批判平台」的公信力吸引社會上最優秀的頭腦參與,
只要能夠凝聚社會上1%最優秀的人才,
就可以出現「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
足以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提升社會上的精神文明。

除此之外,「台下評判」更加任重而道遠,
因為「台下評判」需要四種「真正」的專家,
或者同時具備這四種能力的「通才」:
1. 有哲學方面修養的人。
2. 有語言學方面修養的人。
3. 有歷史方面修養的人。
4. 有科學方面修養的人。
如果每位「台下評判」都是「通才」,當然最理想,
因為可以節省不少內部討論和辯論的時間。

具備這四種能力的「通才」必然重視修養,
因為有諸內,形諸外,
所以「台下評判」往往會是一個努力認識自己的人。

Nothing  is  hidden  so  much  that
it  wouldn’t  be  revealed  through  its  fruit.
( Paracelsus )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參考: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一)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二)

有真正基督教信仰的人,當然會明白這一點: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然而這句金句並不如字面上那麼容易理解,
因為會出現兩種情況。
如果這位基督徒已經有了一夥美好的心,
當然需要「堅守」他的心,但這種「堅守」比較容易。
如果這位基督徒還未有一夥美好的心,
那麼甚麼叫做「保守他的心」呢?
當然需要不斷地「內省」及「自我批判」,
當然需要培養「去蕪存菁」和「擇善離惡」的智慧。

Pamela  Meyer
How  to  spot  a  liar

「批判平台」堅持「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都必須負上審慎的判斷和言責。
所以一切參與者辯論的過程,
及 [裁判/評判] 執法的過程,
都必須有錄影紀錄或者文字紀錄。
而所有通過批判的最後結論,必須用文字來表達,
公開給整個社會的人去檢視,
因為「批判平台」歡迎有思考能力的後來者「尋釁滋事」,
將前人的思考擊倒,重建新思維,新概念。
這就是有建設性,有影響力,有價值的言論自由!
也是一個「批判平台CTP 的最大貢獻。
[ CTP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

換言之,「批判平台」傳遞了一個訊息:
所謂「以理服人」的先決條件,
就是必須邀請「有足夠思考能力」的 [裁判/評判]。
「以理服人」當然必須盡力「窮其理」!
否則,當所謂的「理」存在真假混雜的時候,
即是說當下辯論的「理」有部分真、有部分假的時候,
就會出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持己見」的場面,
然後就會訴諸權威,訴諸人數,或者訴諸一個委員會,
示範一場反理性的鬧劇。
所以,不但沒有「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的辯論,

對真理的追求不夠積極,往往半途而廢,
即使有「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的辯論,
如果 [裁判/評判] 不能夠接受批判,
這種辯論對真理的追求同樣不夠積極。

拒絕批判,是一種傲慢arrogance 的表現!

簡而言之,一個「批判平台」的要求是:
在追求迫近真理的過程之中,
無論是辯論參與者或者是 [裁判/評判],
都要把面子置於追求真理的態度之下。
所以即使是 [裁判/評判],也要接受批判,
錯了就一定要公開認錯,
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在批判之外!

Pride  is  the  central  vice……
Pride  blinds  us  to  our  own  weaknesses
and  misleads  us  into  thinking
we  are  better  than  we  are.
Pride  makes  us  more  certain  and
closed-minded  than  we  should  be.
Pride  makes  it  hard  for  us  to  be
vulnerable  before  those  whose  love  we  need.
Pride  makes  coldheartedness  and  cruelty  possible.
Because  of  pride  we  try  to  prove
we  are  better  than  those  around  us.
Pride  deludes  us  into  thinking  that
we  are  the  authors  of  our  own  lives.
( David Brooks, Humility Code )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I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self-respect
to  admit  our  errors  and  mistakes  and
make  amends  for  them.  To  make  a  mistake
is  only  an  error  in  judgment,  but
to  adhere  to  it  when  it  is  discovered
shows  infirmity  of  character.
( Dale Turner )

即使蘊藏著百分之九十真理的說話,
也會有百密一疏,而且頗為的嚴重漏洞。
應用的時候一旦超越了它管轄的範疇,可以產生嚴重的後果。
這就是為何批判思維這麼重要!
所以東漢大智慧家王充 (27-97) 認為,
即使聖哲、聖賢有過,也一定要批判,
但絕對不會減少我們對聖哲、聖賢的尊敬,
因為我們明白如果一個人是聖哲、聖賢的話,
他一定衷心感謝批判他的人,而且一定會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
    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

正如《批判平台》(一) 中所說,
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我們只服膺說理,
一切社會地位、名氣、權力、財富、人數,
拉關係,稱兄道弟,甚至排資論輩,都不起作用,
六親不認,沒有光環效應  halo  effect,沒有教主,
容不下任何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權威。

我們可以清楚見到,為了迫近真理,
[裁判/評判]團將他們的面子、人格、智力,
和以往的學位,全部都押在「批判平台」之上!
將相無種,英雄莫問出處,
使是畢業於蘇文大學的人,如果有真才實學,
亦歡迎成為「批判平台」的 [裁判/評判]。
我們可以想像有勇氣做評判的會是怎麼樣的人。
一定是那些願意放下任何個人及團體利益的人,
「真正」以服務社會為己任。

It  is  unwise  to  be  too  sure  of  one’s  own  wisdom.
It  is  healthy  to  be  reminded  that
the  strongest  might  weaken  and  the  wisest  might  err.
( Mahatma Gandhi )

A  CTP  is  by  definition  iconoclastic  and,
like  the  science  community,  it  strives
to  reduce  human  fallibility  and  errors,
and  encourage  human  aspirations.
If  the  judges  of  a  CTP  choose  to  be

anything  less  than  they  are  capable  of  being,
for  example,  less  integrity,  less  intelligence,
accepting  prima  facie  reasoning,  putting
their  egos  above  their  striving  for  truth,
then  they  will  probably  lose  their  dignity,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value
in  advanced  societies  and  civilizations.
( Jason Ling )

我們可以這樣說:
任何辯論一旦有了「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一旦確立了投訴和上訴的制度,
一旦[裁判/評判] 都願意接受批判之後,
就已經是一個雛型的「批判平台」。
當制度上了軌道,
無論是參與者,裁判或評判的質素越來越高的時候,
就會變成一個成熟的「批判平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