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和霸氣》

《歧視和尊重》一文中,
筆者指出「批判平台」是一個由上而下
採用  top-down  approach  的平台,
和一般市民心目中的討論平台只有少許相似,
因為理想中的「批判平台」,絕對夠惡,而且有霸氣
由於以迫近真理為目標,所以「批判平台」一定「謙卑」
然而在迫近真理的過程之中,
「批判平台」一定讓旁觀者感覺到咄咄逼人,
好像不知道「謙虛」「禮貌」為何物。

If  liberty  means  anything  at  all,
it  means  the  right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do  not  want  to  hear.
( George Orwell )

想中的「批判平台」相信,
在複雜的事務、法律、制度和精神文明之上,
一個人的智慧微不足道,但集體的智慧,
就可以在這些重大的課題之上造福人類,
並且避免偏才自視為通才,
替社會作出惡劣、偏頗或者有私心的決策。
一個尊敬集體智慧的平台,怎可能不是「謙卑」的平台?

一般人思考上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
1.「歧視」一定是不道德的,不論是歧視甚麼。
2.「包容」是善良的,不論是包容甚麼。
3.「忠心耿耿」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美德。
4.「仁慈、原諒」是應該的,不需要附帶任何條件。
5.  一個道貌岸然,德高望重的人值得信賴,
他的思想和行為錯不到那裡去。
6.  一個笑容可掬,和藹可親的人值得信賴,
他的思想和行為也錯不到那裡去。

批判平台
1. 「欣賞笑話」但卻「打擊愚樂」,
2.  不但「歧視愚昧」,而且「顛覆平庸」,
3.  同意市民有私下發表「不正確意見和言論」的自由,
但不能夠有公開發表「不正確意見和言論」的自由,
4.  愚夫愚婦沒有「投票決定某意見是否正確」的自由,
5.  完全否認政府和任何人有「做壞事的自由」。
6.  完全否認道貌岸然,德高望重的人有
「好心做壞事」的自由!
7.  完全否認「仁慈不需要有互相配合的智慧」
批判平台認為政治不但應該是一門專業,
而且是一門必須「在理性批判之後才可以妥協的藝術」。
批判平台絕對不會同意政治是一門
「在權力或者人多勢眾之下被迫妥協的藝術」!

表面上,
這些似乎都是批判平台的「」和「霸氣」的來源,
事實上,
批判平台的」和「霸氣來自對真理的熱愛,
來自鍥而不捨的批判思維,來自判斷意見和思考的質素。
批判平台絕對不會包容謬誤的思想,
及隨著謬誤思維而產生的荒謬制度。
批判平台相信,凡是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課題,
一定有不介意自己也需要接受批判的思想家,
願意出來做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所有讀死書、概念模糊的學者,
在這個「批判平台」之上將無所遁形!

Natural  intelligence  is  no  barrier
to  the  propagation  of  error,
nor  large  but  untrained  experienc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fixed  false  beliefs.
Errors  may  support  one  another  mutually
and  weave  an  ever  larger  and  firmer
fabric  of  misconception.
( John Dewey )

宗教裡唯一的「平等觀」就是出生之後人人都會死,
部份人其間甚至需要經歷老和病之後才死。
不論這個宗教是否相信有「輪迴」這回事,
在人類天賦方面,宗教裡其實並沒有「平等觀」,
因為宗教精神一定鼓勵追求智慧,鼓勵修行,
鼓勵勤奮思考,甚至晝夜思想。
鼓勵行有餘力的修行者「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說得難聽一點,宗教精神其實就是歧視愚昧,
所以聖經《箴言 13:20》說: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
    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除此之外,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眾生平等」的概念,
所以才會出現「神的選民」和「神喜愛的僕人」。
直到耶穌基督到來,釘上十字架,
天主教和基督教才出現了稍為平等的概念,
就是「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然而「神的選民」是既得利益者,
他們會聽話嗎?他們會放棄既得的利益嗎?

很少教徒會接受「擁抱懷疑和批判」的哲學訓練,
晝夜思想為何「敬畏耶和華」會是智慧的開端。
所以判平台明白蘇格拉底一族人丁單薄,
而人類的「
長蠢難顧」,
要訓練一大批蘇格拉底無疑癡人說夢、緣木求魚!
批判平台和所有優秀藝術創作一樣,
犯的是令一般人面子極不好過的顛覆平庸罪」。
不但歧視愚蠢,更加在關乎公眾利益的事務上歧視平庸!
批判平台明白:個人的面子和個人及小團體的利益,
一向都是阻礙人類精神文明的兩大絆腳石!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
一個批判平台其實是從源頭開始減廢」!
社會上有不少人頭很大,頭上戴著的帽子也很大,
但由於思考力不足,頭骨內的腦很小,甚至已經萎縮,
變成了社會上霸著茅廁的一眾老懵懂。
一個批判平台其實是提供踏實的希望給願意努力的青年人。

青年人只要有辦法避免將希望變成失望,
避免將熱誠貶值成憤世嫉俗,
大衛隨時可以打倒歌利亞!

參考: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九)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四)

Truth  carries  with  it  confrontation.
Truth  demands  confrontation;
loving  confrontation,
but  confrontation  nevertheless.
( Francis Schaeffer )

一個「批判平台」以「理性」為出發點,
以對真理「謙卑humility
推崇「集體智慧collective  wisdom 為基礎,
以「去蕪存菁、累積智慧」為手段,
最後達到具備強硬立場的優勢。
對欠缺思考訓練或者思考力不足的人來說,

擁抱真理,追求真理的人實在太激進,
因為「理性」根本就是一種對愚昧、無知和虛偽的暴力,

就好像離地抽象的科學理論和穩站在地的科學實驗,
對無知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暴力一樣!

一個成熟的「批判平台」雖然並非獨斷,
雖然十分謙卑,願意在指出錯誤後立即修訂和改錯,
但在愛面子的人眼中,
這個「批判平台」就是高高在上,擺出霸主姿態。
所以對一個「批判平台」的最大挑戰,應該是這句說話:

「一個批判平台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愚的場面,
搬來現代社會的舞台上,
平台有沒有考慮過我們愚蠢人的感受?」

或者說得更清楚一些:
「平台把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愚蠢人玩到盡,
有沒有考慮過我們愛面子的愚蠢人的感受?」

「批判平台」的回應是:
「愚蠢人的愛面子可以去到歪曲真理的程度嗎?」
「我們只考慮一種愚蠢人的感受,
    就是那些拒絕助紂為虐,堅持人格的愚蠢人!」

Deeply  saddened  to  see  promising  youngsters
degraded  by  messages/opinions  from  the  fools.
My  thoughts  are  never  with  the  fools
but  with  all  those  youngsters  affected.
CTP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is relentless
towards  stupidity  and  evils  items  in  systems,
it  is  responsible  for  passing  on  the  wisdom

of  past  generations  to  aspiring  kids,
forcing  the  lazy  ones  to  be  obedient  followers,
and  threatening  the  unwitty  old  folks
to  keep  their  mouths  shut.
( Jason Ling )

看到不少年青人的熱誠和勇氣,
看到不少中年人由於面子或交心而胡說八道,
由於欠缺「根源思維」的能力而領導錯誤,
或者根本不知道領導的方向,
心裡不覺有點無奈和欷歔:
中年人的領導無方可以如何避免?
沒有正確的思考來指導,正氣不會浪費嗎?
只能夠靠運氣嗎?行動可以長遠成功嗎?
急功近利、漫無方向的快,
一定勝過團結、嚴謹和累積成果的慢嗎?
有思考能力的人就只能夠是一盤散沙嗎?
一定要倚賴傳播媒介嗎?
有能力避免傳播媒介的勢利和背後的意識形態嗎?
有能力改變教育制度嗎?
心灰意冷是有思考能力的人最後的選擇嗎?

一千枚雞蛋難道一定要撞向高牆,
才可以顯示出高牆已經僵化,
而雞蛋裡卻蘊藏著生命、擁抱著天地間的正氣嗎?
不可以孵化出正氣的小雞之後,
教牠們用堅固的梯來越過高牆嗎?
難道佛撞牆就代表正氣的食物,
佛跳牆就代表劣等的食物嗎?
凜然的正氣,只不過是一種能量,
能量如何運用,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我們自己的思考也不清晰,
這一些年青人在道德和正氣感召的激情過後,
漫無方向,他們的正氣不是浪費了嗎?
You  say,  “keep  going!”
Yes,  but  do  you  know  how?
and  are  you  sure  of  the  direction?

我們是否假設了歷史必然是不斷地重覆,
打倒了一批無能的人,就會出現一批有能力的人?
如果人類的歷史必然是不斷地重覆又重覆,
那為甚麼會有科學的存在?

筆者的看法是:
年青人如果不想浪費自己的熱誠和勇氣,
應該從今天開始反璞歸真,
努力建設一個「批判平台」的雛型

因為複雜的思考並非一人之力可以達到,
正確的想法亦從來都不是一蹴即就,
面子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完全放下!
四周那些品性良好,但愚昧、過度愛面子、
討厭批判、又自以為是的中年人,
就是最好的例子。
還是那一句:將人和他的思想分開來判斷」,
這一點其實是關乎人類精神文明盛衰的重大關鍵之一。

Socrates,  my  master,  is  my  friend
but  a  greater  friend  is  truth.
( Plato )

教育工作者一向重視「腳踏實地」,
明白一年的  schooling
只能夠調教出明張目膽的膚淺樹根,
近十年來香港人對這一點都看得十分清楚;
教育工作者看重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生涯一向重視根基穩固,寧願慘澹經營,
雖然抵觸了香港人「急功近利」的精神,
但在每一所中學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讓各校的「批判平台」互相交流和分享,
應該是熱心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
《「批判平台」概念的緣起》 《備受誤會的蘇格拉底》

Comments are closed.